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为什么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要选择“钗嫁黛死”悲剧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2007年10月30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导演李少红说:
    “新版《红楼梦》没有改编剧本,直接使用曹雪芹的小说改成拍摄本。结局采用目前国内最通行的版本,也就是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
    为什么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要选择“钗嫁黛死”悲剧?
    我分析如下:
    一、不能照搬长篇小说的“庞杂”内容
    戏剧是时间的艺术,电影、电视更是时间的艺术。
    所谓“时间的艺术”,主要是人们在欣赏这些艺术时,强烈的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这些艺术在展现时,其状态是流动的。
    同时,我们在欣赏戏剧、电影、电视时,明显的感到时间的有限。现代上演的戏剧,一般也就几个小时。一部(一集式)电影一个半小时,两集式(上下集)电影,不到三个小时。一集电视,半个多小时。电视连续剧上映,多为每天播两集——一个多小时。
    人们欣赏戏剧、电影、电视的过程,往往面对的是“集体行为”(信息的发布者是一个活生生的集体)的过程,是一个不能随意中止剧团演出的过程,是一个不能随意中止影剧院、电视台播放的过程。自然也不能随观众之意而停滞、而倒转、而跳跃。
    人们欣赏小说的过程,往往面对的是“个体行为”(书本是一个静止的个体)的过程,是一个可以随意中止、停滞、倒转、跳跃的过程。
    因此,从批评剧本的角度来看,最好是直接为戏剧、电影、电视写剧本,而不要从小说改编剧本。即使从小说改编剧本,最好是改编短篇小说,其次是改编中篇小说,再次是改编长篇小说。即使是改编长篇小说,最好是改编一般的长篇小说,其次是改编优秀的长篇小说,再次是改编伟大的长篇小说。
    恰恰相反,人们非常喜欢改编长篇小说,以作为戏剧、电影、电视的剧本。
    恰恰相反,人们最喜欢改编伟大的长篇小说,以作为戏剧、电影、电视的剧本。
    戏剧能通过演员的说话、歌唱和动作,当场调动观众的情绪,这是小说望尘莫及的。
    从表现手法来看,电视之根在电影。电影的特点主要是蒙太奇和多种镜头的运用。这些表现手法,是小说望尘莫及的。
    戏剧、电影、电视让观众直接看到连续的画面。小说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形成画面。
    小说的最大优势就是能让我琢磨,我可以反复的揉它、反复的搓它。
    小说的最大优势就是“杂学旁收”,管它好的、癞的,我一篮子装着就走,回到家里摆开来仔细一看,真是要什么就有什么。
    自从长篇小说诞生以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离不开长篇小说的。长篇小说的“庞杂”,使它承担起反映国家、民族的方方面面的重任,使它承担起向广大的读者传授本国、本民族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文化传统的重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长篇小说承担得起以上的两个重任。
    全面的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伟大的长篇小说的必备基因。  
    同时,因为长篇小说能够“庞杂”,作者对它寄予了厚望,使它承担起宣传作者的方方面面的形形色色的观点与显示作者的才华、抱负的重任。
    同时,因为长篇小说的“庞杂”,一些耐心的读者厚爱他钟情的优秀的长篇小说,认为读此书就等于进了一所名牌大学。
    所以我说,戏剧、电影、电视是“精品店”,“专用商品点”,而长篇小说是“大型超市”。将长篇小说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在选择过程中,人们得到了部分精华,并将其升华,但同时丢掉了另一部分精华和许多应该了解的知识。
    总而言之,戏剧、电影、电视与长篇小说相比较,各有长处和短处。
    举个例子来说说。陶慧敏在电影《红楼梦》里演林黛玉,陈晓旭在86版电视《红楼梦》里演林黛玉,许多观众很高兴,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但是有许多观众不那么高兴,因为他们认为陶慧敏、陈晓旭“不像”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绛珠仙子”、“病西施”。电影、电视的优势在于明确,小说的优势在于朦胧。
    刚才我说了“将长篇小说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在选择过程中,人们得到了部分精华,并将其升华,但同时丢掉了另一部分精华和许多应该了解的知识。”可能有人要说:“就这么丢掉了一些,真可惜呀。”还可能有人要说:“把长篇小说的内容照搬到戏剧里、电影里、电视里,不就得了吗?”
    我想,照搬是完全不可能的,编剧不愿意照搬,导演不愿意照搬,演员不愿意照搬,观众更不愿意看“因照搬而改编的作品”。谁照搬谁失败。
    戏剧、电影、电视忌面面俱到。至于照搬长篇小说的“庞杂”,更是提都不能提的事情。
    曹禺先生在《读剧一得》中写道:“写戏有‘透’也就有省略,不能面面俱到。汤显祖这种写戏的方法和路子,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写剧本往往是面面俱到,但都点到一下,不能写‘透’。我们需要抓住一个地方写‘透’它,才能激起观众的共鸣。”(见《论剧作》第126页)
    二、有无看点与是否疲倦
    电视,是大众传媒(大众化传播媒体)。
    电视连续剧,首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需要。它的“职责”,一是娱乐,二是教化,三是“授业”(传播文化知识),四是“解惑”(满足小部分观众的“阳春白雪”类的需要)。它受收视率的制约,受投资回报率的制约。
    表面看来,电视连续剧与戏剧相比较,大不相同,实则有许多相同之处。
    以上我用了很多文字来说明戏剧受“冲突律”的制约、受“情节一致律”的制约。说戏剧,主要是为了说电视。说电视,主要是为了说小说。
    长篇小说是一个复杂的大类。就质量来说,我以为,分为低劣的长篇小说、一般的长篇小说、优秀的长篇小说、伟大的长篇小说等四类。
    本书讨论的《红楼梦》,就是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伟大的长篇小说的作者,不屑于迎合广大的读者的一般趣味,他期盼的阅读效果,首要的不是读者的喜怒哀乐,而是读者的深层次的思考。回旋在伟大的长篇小说里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是对社会的焦虑,是对大多数人的普遍关怀,是对自己的人生经验的深刻的反思。
    文学或艺术的样式,是否受“冲突律”的制约、受“情节一致律”的制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戏剧的剧本多半受制约,但也有不受制约的。长篇小说多半不受制约,但也有受制约的。
    就是讨论同一部长篇小说是否受“冲突律”的制约、受“情节一致律”的制约,论者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我以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不受制约,后四十回受制约。
    有的学者认为整部《红楼梦》皆受“冲突律”的制约、受“情节一致律”的制约。有的学者虽然没有直接这么说,但他的论述所表达出来的意蕴,还是这个意思。
    刘叔成先生在《文艺学概论》中写道:“如《红楼梦》的第一、二回……可以说就是《红楼梦》全部情节线索的序幕。……《红楼梦》的第二至第六回……是整个作品情节的开端。……《红楼梦》的第七至九十六回,就是这部伟大作品的情节的发展部分。……《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九十八回……把贾宝玉、林黛玉同封建礼教与薛宝钗的矛盾,都推向了最高点,形成了全书情节的高潮。结局,即情节发展的收束阶段,矛盾冲突得到了解决或转化。《红楼梦》从第九十九回至一百十九回,描写林黛玉死后贾家衰败的情况,直到‘中乡魁宝玉却尘缘’,便是小说的结局。尾声,是在主要事件或矛盾冲突结束后,进一步交代人物的命运,如《红楼梦》的第一百二十回……”
    我对刘先生之所述,想略说几句。显然,刘先生把《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当成了一个浑然的有机的整体。刘先生还把复杂的《红楼梦》看成了单一的《红楼梦》——以表现“贾宝玉、林黛玉同封建礼教与薛宝钗的矛盾”为主的《红楼梦》。刘先生理解的《红楼梦》,非常适合于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
    从长篇小说名著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根本不是戏剧,为何深受“冲突律”、“情节一致律”的制约呢?
    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观众容易疲倦——看(四十集以上的)多集电视连续剧容易疲倦。
    观众疲倦,是电视连续剧的策划、制片、编剧、导演必须特别考虑的极重要的问题。一些爱思考的演员,同样会重视这个问题。疲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题的庸俗、情节的空泛、人物的苍白、表演的低档、故事的雷同、进程的拖沓、看点的缺乏等等,都可以使观众疲倦。还有改编之作与原著比较,表现出过大的差距及过多的“不象”、也可以使观众疲倦。
    所谓“看点”就是刺激点、兴奋点、感动点。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展现英雄的,不断的出现带有强烈刺激性的看点。而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表现日常生活的,不能依靠“不断的出现带有强烈刺激性的看点”来吸引观众,而只能运用“冲突律”、“情节一致律”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以高潮的逐步形成和迅猛发生来吸引观众。
    再好的电视连续剧,如果长度过长,也容易引起观众疲劳。
    (电视连续剧每一集的时间为大半个小时。例如《西游记》,每一集47分钟,去头去尾后,每一集42分钟。)
    即使看点最多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长达84集,对小说《三国演义》内容的删削,也是多得不得了。我暂且不说那些“旁枝旁节”,就单说魏国、吴国的一些主要英雄,他们的许多主要事迹被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忽略了。如果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把他们的这些事迹表一表,起码还得加个84集。
    168集!天哪,有多少人受得了?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也是看点多的。当年不知是资金缺乏,还是因为担心观众疲倦,只拍了个43集。仅就长度来说,我很有意见——集子少了!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其依据是百回本《水浒传》,但去掉了征辽的八回。实际依据是92回的内容。
    百回本用了70回写到“英雄排座次”,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用了32集写到“英雄排座次”。平均每集反映2.2回的小说内容。
    众所周知,梁山英雄有108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竟然省略了几十个将。把某几个头领合并成一个头领,将他们的事迹张冠李戴,令人看了莫名其妙!
    小说《西游记》有100回。1987年以杨洁导演为首,拍了个25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1999年仍以杨洁导演为首,补拍了15集。
    人们的普遍反映是——补拍的没有初拍的效果好。有的观众看补拍的个别集子时,有点儿疲倦。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某些集子,对原著的故事情节改动比较多。有的集子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现代的剧作者创造的。
    总之,将伟大的长篇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
    我时常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人们是否应该苛求这些电视连续剧的策划、制片、编剧、导演、演员呢?
    我想,人们应该苛求。因为许多“改进工作”,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我想,人们不应该苛求。因为另外一些“改进工作”,将来无论如何努力,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伟大的长篇小说就是伟大的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杰出(永远不可能“伟大”)的电视连续剧就是杰出的电视连续剧,两者永远不能同一。
    再具体说说还未播放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采用“钗嫁黛死”悲剧作为“剧眼”,一旦播放,是否会受到多数观众的欢迎呢?我想一定会受欢迎的。
    一是广大的读者看的小说《红楼梦》,基本上是带有后四十回的《红楼梦》。
    二是许多观众上回看86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对后七集反映的结局,甚为不满,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采用后四十回的内容作为结局,将深受他们的欢迎。
    三是“钗嫁黛死”悲剧本身对比强烈、催人泪下。
     受欢迎是一回事,因为观众有视野期待;放映效果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观众要“眼见为实”。
     我们只有等着瞧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