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的笔迹 2010年1月18日,我在中国文学网发表了《论现存的己卯本抄录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后》。该文写道: ……己卯本第505页正是第三十四回末。该页共有四行。 第一行、第二行写的是第三十四回的回末正文。 第三行写的是“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 第四行写的是“第三十四回评”。 第一行、第二行是同一种笔迹(丙笔迹)。 第三行、第四行基本上是同另一种笔迹(丁笔迹),但“终”字、“评”字的笔迹(戊笔迹)则更不同。 我们仔细看看整个“己卯本《石头记》第三十四回”。 483页(连同回目)至490页,493页至498页,501页,502页,皆为甲笔迹。 491页、492页、499页、500页,皆为乙笔迹。 503页,504页,505页的第一行、第二行,皆为丙笔迹。 505页的第三行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和第四行的“第三十四回”,是丁笔迹。 505页的第三行末的“终”字和第四行末的“评”字,是戊笔迹。 丁笔迹,即505页的第三行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和第四行的“第三十四回”,书法水平差极了!或者像是刚读书的小孩写的,或者像是文化极低的人写的。 联想到“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之后补写了个“终”字(书法水平中等),“第三十四回”之后补写了个“评”字(书法水平中等),我们可以推断: 505页的第三行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和第四行的“第三十四回”,是某个刚读书的小孩写的,他的家长补写了“终”字、“评”字。 ……同时,我们还得注意到这一点: 505页的第三行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和第四行的“第三十四回”,可能是某个刚读书的小孩写的。这个小孩写这些字的时候,无疑在乾隆五十六年之后。然而,他家保存的这个己卯本(“现存的己卯本”),其抄录时间却真的在乾隆五十六年之前。 难道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吗? 二、歪打正着与重新检讨 2010年1月18日,我思考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的笔迹,得出了“现存的己卯本抄录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后”的结论。 我今觉得:“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的笔迹”与“现存的己卯本抄录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后”,没有因果关系。 不过,我不想轻易丢弃“现存的己卯本抄录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后”之观点,因为己卯本正文“拼凑”的复杂性与其评语的层叠性,使我仍有“现存的己卯本抄录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后”之感觉。 这就是所谓“歪打正着”。 至于“重新检讨”,就是我今重新思考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的笔迹,以求得出有真正因果关系的结论。 三、季稚跃先生的有关论述 今天(2010年4月7日星期三)早晨,我拜读了季稚跃先生的《读红随考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该文第59页写道:“武裕庵补抄了第六十七整回,所以我们有可能将《怡府过录己卯本》上朱笔校改的文字和夹条与之比较。……《怡府过录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的字样,曾被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曹雪芹在全书题为红楼梦的遗痕’,殊不知,这也是武裕庵的‘遗墨’,与曹雪芹无涉,可细察图七所示‘终’字的写法。” 四、论己卯本“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书写者 是武裕庵的儿子 季稚跃先生的有关论述,令我顿悟! 我赶紧翻开己卯本影印本,仔细看阅,重新思考。 己卯本第六十七回末有武裕庵写的一段文字:“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抄本。武裕庵补抄。” 这里的“终”字,与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的“终”字,几乎一摸一样,相似度高极了! 毫无疑问,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的“终”字,就是武裕庵写的! 另外,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第三十四回评”的“评”字,显然是武裕庵写的。 季稚跃先生认为:“《怡府过录己卯本》第三十四回末‘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的字样,……这也是武裕庵的‘遗墨’”。 我以为:季先生只说对了一半,即“终”字是武裕庵写的,而“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不是武裕庵写的。 我在《论现存的己卯本抄录于乾隆五十六年之后》里写道:“505页的第三行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和第四行的‘第三十四回’,是某个刚读书的小孩写的,他的家长补写了‘终’字、‘评’字。” 今天,我仍坚持上述的这个观点。 既然“家长”已经确定了是武裕庵,那么,“孩子”无疑是武裕庵的儿子! 至于武裕庵是谁?现在好像无从寻找。 不过,武裕庵是乾隆年之后的某个年代的人士,这是可以肯定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