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王夫人的三大决策失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所谓“王夫人的三大决策失误”,就是赶走金钏、抄检大观园、撵走晴雯。
    抄检大观园,无疑是荣国府的重大决策之事。难道“赶走金钏、撵走晴雯”这区区两件小事,也能算重大决策之事吗?
    金钏、晴雯,只不过是两个丫鬟,难道有什么重要性不成?
    当小说把镜头对准荣国府时,已到了第三回,王夫人已经委托凤姐管理荣国府。王夫人实际处于非常超脱的地位,已经基本上无所事事了(王夫人的主要任务是参加王公贵族圈里的礼仪活动,此事还比较忙)。可以说,王夫人不愿意作什么决策或决定,她也用不着作什么决策或决定。
    然而,当事关她的命根子宝玉的时候,她一反常态,果断的决策和决定。
    可是,王夫人一“策”就错,一“定”就错。
    赶走金钏,是打了金钏一耳光之后迅速作出的决定。撵走晴雯,是在王善保家的之挑拨后顿时发怒作出的决定。王夫人几乎想都不想,更谈不上什么深思熟虑。抄检大观园,王夫人还要特地瞒着贾母;由原定的暗访变为明查,王夫人是一怒之下武断的决定。
    左性之人,在盛怒之下仓促作出的决定,必定失误
    一、抄检大观园之误
    抄检大观园之举,实在是王夫人中了邢夫人的计。邢夫人的心也不大,就是出一口气。
    王夫人为什么要抄检大观园呢?第七十七回写道:“(王夫人)因说:‘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所谓“旁人”,主要是邢夫人。
    抄检中,查出了司棋的“问题”,后来,司棋被赶走了。这是司棋的外祖母王善保家的始料不及的。当然也是邢夫人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抄检中,王善保家的挨了探春一耳光。
    抄检后,怡红院的丫鬟被赶走了三个——晴雯、四儿、芳官。晴雯是宝玉心爱的。四儿、芳官是宝玉喜欢的。宝玉的心灵受到了重创。
    抄检后,凡当时在大观园的小戏子,都被赶走了(包括当尼姑)。
    通过抄检,惜春的首席大丫鬟入画被惜春辞退了。(惜春亦为左性之人)
    总之,两府三房都受到了伤害。更重要的是,加深加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
    凤姐在抄检大观园的问题上,非常清醒,一是不同意,二是消极。
    其实,按照王夫人当初的想法,一是暗访,二是不“裁革”丫鬟。
    所谓暗访,就是暗中访查出“春意”东西。晴雯、四儿、芳官,是没有“春意”东西的。司棋是迎春的首席大丫鬟,即能干又刚烈,她的“春意”东西,是暗访不出来的。入画保管的是同胞兄长的东西(是贾珍赠送给她哥的,尤氏知道赠送之事),即使暗访出来,也无大碍。
    四儿和几位小戏子,每人月例钱(工资)只有五百钱,即使“裁革”了,也省不了几个钱,原可以不“裁革”。
    这样一来,一切都不了了之。“不了了之”,是最好的结果。
    然而,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之挑拨后顿时发怒作出决定——抄检大观园,这就铸成了大错。
    王夫人的见识,远远比不上探春小姐。
    第七十四回写道:“探春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第七十五回写道:“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二、赶走金钏之误
    荣国府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
    王夫人面临的有两大矛盾:贾政房与贾赦房的矛盾,王夫人与赵姨娘的矛盾。
    王夫人应该紧紧依靠的有三个人:贾母、贾政、宝玉。
    贾母年事已高。贾政不理家政,也不愿意与贾赦闹矛盾,同时他一向宠爱赵姨娘。王夫人能够长期依靠的且有希望指挥的唯有宝玉。而宝玉又“不争气”,更是一个不愿意管理家政的人。
    怎么办呢?一个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是为宝玉安排“姣妻美妾”,也就是安排令王夫人自己满意的儿媳,由宝玉的妻妾来作王夫人自己最有力的臂膀。
    当我写到这里时,许多读者可能就马上想到了薛宝钗。其实,宝玉娶哪一位主子小姐为妻,不是王夫人一个人所能决定的。本书的后半部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王夫人比较有决定权的,并且能长年累月施加影响的,是为宝玉选择妾。
    在第十八章,我已经写了如下一段话:“王夫人所言‘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不是虚言,也毫无做秀的成分,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所谓‘女儿’,就是潜意思里的儿媳,就是宝玉的‘美妾’。我想,在王夫人的潜意思里,已经把金钏当成宝玉将来的‘美妾’的首选。袭人、晴雯是老太太派给宝玉的,当时,王夫人对袭人、晴雯并不熟悉。只有金钏,是在王夫人眼前长大的,是长年(十来年)一直服侍王夫人的,金钏是最贴心的,是王夫人真正的嫡系。在王夫人的潜意思里,金钏将来当了宝玉的‘美妾’后,是王夫人的得力臂膀!”
    所以说,王夫人赶走金钏,并因为金钏的投井自杀而导致永远失去金钏,是王夫人在家政方面犯下的一个战略性错误。
    金钏死了之后,王夫人身边还有三个大丫鬟——玉钏、彩云、彩霞。
    彩云、彩霞都曾经被贾环喜爱,又都是赵姨娘拉拢的对象。彩霞后来被放出去回家了。总之,彩云、彩霞尽管都是王夫人贴身的大丫鬟,但都不是贴心的大丫鬟。
    唯有金钏的妹妹玉钏,勉勉强强算个贴心的大丫鬟。金钏自杀时,玉钏尚小。尽管王夫人有一系列的“补过”言行,但玉钏内心多多少少难免有些怨恨。因为姐姐的死亡,玉钏曾经默默的对宝玉表示过怨恨。宝玉自小就热衷于和金钏打交道,和玉钏是毫不相干的。总之,玉钏不能等于金钏。
    三、风流灵巧的晴雯
    (一)贾母喜爱
    第七十七回写道:“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
    这说的是贾母因喜爱而留下晴雯。
    第七十七回紧接着写道:“……赖家的见晴雯虽到贾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却倒还不忘旧……”
    “嘴尖性大”就是脾气大,虽不至于对贾母耍脾气,但在丫鬟圈里表现出了脾气大。“嘴尖性大”与“千伶百俐”是相提并论的,可见实为褒义。这“嘴尖性大”受到了赖家的由衷的赞赏,应视为同样受到贾母的赞赏。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特别能干的人,往往脾气大——“嘴尖性大”。
    第七十八回写道:“贾母听了,点头道:‘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
    “模样”。晴雯的身材、相貌皆类黛玉,自然是天姿国色了,在丫鬟队里稳占头名。“针线”。能补雀金裘,举国无双。“爽利言谈”——“千伶百俐,嘴尖性大”,聪明透顶,敏捷异常,爽快、直率。
    贾母各方面的品位之高,是令我们咋舌的。贾母已经把自己使唤的丫头当成了艺术品,一再得意的自我欣赏。她更乐意在这方面听到别人的赞赏。
    第四十六回写道:“贾母又笑道:‘凤姐儿也不提我。’凤姐儿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贾母听了,与众人都笑道:‘这可奇了!倒要听听这不是。’凤姐儿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凤姐儿笑道:‘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这虽然说的是鸳鸯,实则贾母身边所有的丫鬟都是贾母精心调理出来的,都是出类拔萃的。
    有谁把挑选、培训丫鬟当成兴趣盎然的事业呢?唯有贾母!
    贾母对自己使唤的丫头的选择,是极其苛刻的;对自己使唤的丫头的训练,是极其成功的。晴雯在这些出类拔萃的丫头里脱颖而出,可见晴雯的不凡!
    “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晴雯在贾母心中,早就是宝玉“美妾”的优先人选。
    (二)宝玉心爱
    晴雯的第一次出场,非常精彩,令人久久难忘
    第八回写道:“一面说,一面来至自己的卧室。只见笔墨在案,晴雯先接出来,笑说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给我写完这些墨才罢!’宝玉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因笑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那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我贴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渥著。’说着便伸手携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门斗上新书的三个字。一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
    第三十一回的回目的前半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此情节颇得人们喜爱。第三十一回写道:“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晴雯笑着,倚在床上说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罢。’宝玉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第五十二回的回目的后半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病补”二字,真情毕现。
    第五十二回写道:“宝玉道:‘明儿是正日子,老太太、太太说了,还叫穿这个去呢。偏头一日烧了,岂不扫兴。’……晴雯道:‘说不得,我挣命罢了。’……一面说,一面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嗳哟了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
    四、撵走晴雯之误
    (一)王夫人不喜欢风流灵巧之人
    王夫人的审美观,是她撵走晴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第五回里,晴雯的判词有一句是“风流灵巧招人怨”。
    说起“风流灵巧”,贾母、凤姐、晴雯都是一路人物,只不过地位有悬隔、年龄有悬殊而已。如果贾母是个老仆妇、凤姐是个“媳妇”(年轻仆妇),她们是否能够在王夫人这里打工,还是个大问号。
    因为晴雯“生得伶俐标致”,贾母“十分喜爱”。贾母对晴雯的评价是“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说到底,还是赞赏晴雯的“风流灵巧”。
    凤姐自己说话爽利,要求手下的人也要说话爽利。第二十七回写道:“说着又向红玉笑道:‘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别像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嫂子不知道,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几个人之外,我就怕和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们那里知道!先时我们平儿也是这么着,我就问着他: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说了几遭才好些儿了。’李宫裁笑道:‘都像你泼皮破落户才好。’凤姐又道:‘这一个丫头就好。方才两遭,说话虽不多,听那口声就简断。’”
    在第七十四回里,王善保家的说:“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如果去掉地位的差别,晴雯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凤姐吗?
    还是晴雯的判词写得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晴雯的美,如果晴雯位列主子小姐,若别人喜欢,则赞赏有加;若别人不喜欢,则谁也奈何不了她。但不幸的是——晴雯是一个“身为下贱”的丫鬟,她的美,是王夫人不喜欢的,所以,她要倒大霉!
    王夫人的审美观是怎样的呢?
    第七十四回写道:“王夫人道:‘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素日这些丫鬟皆知王夫人最嫌趫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
    探究王夫人不喜欢晴雯的原因,似乎有必要在心理学方面多动些脑筋。
    当我写到这个地步时,“赵姨娘”三个字蹦到了我的面前。
    前些时,在某个网上,有几位网友讨论赵姨娘是否漂亮。有的人说,因为探春漂亮,所以赵姨娘漂亮。有的人说,因为贾环不漂亮,所以赵姨娘不漂亮。
    我想,应该是赵姨娘年轻时非常漂亮。
    从儿女的年龄来推测,赵姨娘的年龄与尤氏相仿,比王夫人小十岁左右。
    在古代的大户人家里,陪嫁的丫鬟往往能当姨娘。王夫人的陪房一大串——共有五位——周瑞家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来旺家的、来喜家的(见第七十四回),没有一个能当上贾政的妾(姨娘),大约是不够“非常漂亮”。
    有其仆必有其主,或有其主必有其仆。
    王夫人“最嫌趫妆艳饰语薄言轻者”,大约她本人是拙于“趫妆艳饰语薄言轻”的,大约她本人的姿色仅中等而已。
    贾政不好色吗?非也!只不过是不胡乱好色而已。
    第七十六回写道:“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
    “诗酒放诞之人”,往往免不了“好色”二字。
    赵姨娘出身低贱——“家生子”,言谈不仅不“爽利”,而且是颠三倒四的,其行动举止,往往是可笑的。那么,她当初凭什么能吸引“诗酒放诞”的贾政呢?应该是美色!不难推测,赵姨娘十六七岁时,长得是“相当相当的”(用宋丹丹之习惯语)漂亮,强烈吸引了二十六七岁的“诗酒放诞”的贾政。
    王夫人特别讨厌赵姨娘,也依照规矩来压制她,但终究是奈何不了她。
    而赵姨娘是百压不服、百折不饶,一再生事。
    王夫人是否由赵姨娘想到晴雯呢?
    赵姨娘一向没与晴雯打交道。
    晴雯是不喜欢赵姨娘的。第六十回写道:“当下藕官蕊官等正在一处作耍,湘云的大花面葵官,宝琴的豆官,两个闻了此信,慌忙找着他两个说:‘芳官被人欺侮,咱们也没趣,须得大家破着大闹一场,方争过气来。’四人终是小孩子心性,只顾他们情分上义愤,便不顾别的,一齐跑入怡红院中。豆官先便一头,几乎不曾将赵姨娘撞了一跌。那三个也便拥上来,放声大哭,手撕头撞,把个赵姨娘裹住。晴雯等一面笑,一面假意去拉。”
    然而,赵姨娘和晴雯却有几个共同点。一是长得漂亮。二是原本地位低贱。三是与“姨娘”身份有关,如果没有王善保家的之挑唆,如果没有贾府的衰败,晴雯迟早是要当宝玉之妾的。四是“要强”,晴雯是“掐尖要强”,赵姨娘不能“掐尖”,却能“要强”——百压不服、百折不饶,一再生事。
    王夫人吸取了与赵姨娘打交道的教训,对宝玉之“美妾”人选格外重视。
    王夫人由自己审美观方面的思维定势生发无形的框框,又从心灵深处掣出了对赵姨娘的怨恨,将这两种“气体”融合成一团,泄怒于晴雯。
    (二)生疏感导致不足惜
    晴雯虚岁十岁时成为赖家丫鬟,不久到贾母身边,过些时来到宝玉身边。
    宝玉虽是王夫人的儿子,但随着王夫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多。
    第三十四回写道:“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
    宝玉自幼是在贾母身边生活的。具体说来,除了贾母关照宝玉外,还有奶妈的喂养、嬷嬷们的照看、丫鬟们、小厮们的服侍,还有姐姐元春的教育,还有林黛玉的青梅竹马。
    姐姐元春的教育。第十八回写道:“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林黛玉的青梅竹马。第五回写道:“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总之,在进大观园之前,宝玉在王夫人身边生活的时间极少。
    宝玉进大观园之后,王夫人极少到大观园里来。除了宝玉出园来向王夫人问安及参加礼仪活动等等之外,宝玉在王夫人身边生活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王夫人本来就是一个不屑于过问家庭琐事的贵妇,又由于种种原因,她对儿子宝玉关照得极少。王夫人和宝玉,母子虽然天天见面,却很有一点走过场的味道。在实际上,母子之间,颇有一些陌生感。
    由于王夫人很少关照宝玉,导致她对宝玉的丫鬟非常陌生。除了有时见到来汇报的袭人外,王夫人极少见到怡红院的丫鬟们。
    王夫人对晴雯生疏到什么程度呢?第七十四回写道:“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晴雯作为宝玉的第二席大丫鬟,服侍宝玉近六年了,王夫人还说“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可见王夫人对晴雯是何等的生疏!
    撵走一个生疏的丫鬟,王夫人觉得没有什么可惜的。
    (三)“脸上却不露出”
    我在《王夫人的“左性”和后悔》里写道:
    第七十九回写道:“一夜不曾安稳,睡梦之中犹唤晴雯,或魇魔惊怖,种种不宁。次日便懒进饮食,身体作热。此皆近日抄检大观园、逐司棋、别迎春、悲晴雯等羞辱惊恐悲凄之所致,兼以风寒外感,故酿成一疾,卧床不起。贾母听得如此,天天亲来看视。王夫人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过于逼责了他。心中虽如此,脸上却不露出。只吩咐众奶娘等好生伏侍看守,一日两次带进医生来诊脉下药。”
    “王夫人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过于逼责了他。心中虽如此,脸上却不露出。”宝玉“睡梦之中犹唤晴雯”,这种近况必定有人非常及时的向王夫人汇报了。我想,汇报者应是某个嬷嬷。宝玉晚上唤晴雯而不唤袭人,袭人不好意思汇报。王夫人暗自后悔了——后悔不该撵晴雯。她是为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而后悔,不是因为同   情晴雯而后悔。宝玉因晴雯而重病,还“睡梦之中犹唤晴雯”,这是王夫人始料不及的。王夫人的后悔是否还有其他内容,我就不便猜测了。
    王夫人的为什么后悔,我的确不便猜测。但是,如果王夫人想做到自己不后悔,应该怎么办呢?我作为一个读者,想帮小说里的王夫人设计一番(一笑)。
    既然把事情办到抄检大观园这一步了,对怡红院的丫头一个也不开除,王夫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假设王夫人这时已经意识到宝玉对晴雯是心爱,对四儿、芳官只是喜爱(还没有发展到心爱的地步),假设王夫人这时已经意识到晴雯在宝玉生活里的极端重要性,我想,王夫人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在赶走四儿、芳官的同时,找个借口留下晴雯。(请大家读到这里时,不要误会了我。我绝对是认为王夫人赶走四儿、芳官是错误的。我想替小说里的王夫人出谋划策,有点可笑,正如鲁迅先生嘲讽的那样,我想硬钻到《红楼梦》里充当一个角色——充当王夫人的幕僚。当然,王夫人是没有幕僚的。凤姐有时还请平儿参谋参谋。而左性的王夫人,是从来不需要参谋的。)
    这借口是现成的,即晴雯是老太太安排的终身侍候宝玉的人。
    第七十八回写道:“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虽说贤妻美妾……’”这说明,在三年前,贾母已向王夫人推荐过晴雯。
    有了这么一个借口,谁都无话可说。
    然而,王夫人已经把事情做绝了,已经不可挽回了。同时,晴雯不等于金钏,王夫人根本没有因那种深厚的感情而产生的冲动,根本没有因那种冲动而产生的“补过”念头。因此,王夫人后悔撵走晴雯,这种后悔是对任何人都不说的,也绝对不会采取任何“补过”措施的,只是“心中虽如此,脸上却不露出。”
    我们(湖北省)团风县的土话说得好——“台上有,台下有;戏中有,现实有。”我今加一句“小说有,现实有”。在现实世界中,许许多多的人,象王夫人一样——这种后悔是对任何人都不说的,也绝对不会采取任何“补过”措施的,只是“心中虽如此,脸上却不露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