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翻拍红楼难消梦中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郑寒月 参加讨论

    手绘《红楼梦》
    

    手绘《红楼梦》
    

    手绘《红楼梦》
    

    手绘《红楼梦》
    

    
    新旧两版《红楼梦》相隔整整23年,不可避免地拓上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审美烙印。新版《红楼梦》在地方频道开播已数日有余,与87版《红楼梦》对比,新红楼无论在剧情还是拍摄技术上都有所创新。然而在大众眼中,新红楼从选角到播出一直话题不断,各类争议纷至沓来,这其中究竟谁是谁非又该如何评说?每一版《红楼梦》都演绎着当时影视人对这部名著内涵的独特理解,都是对前一部作品艺术高度的无形挑战。而又有哪个版本的创作能如原著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惹得世人几番思索?
    越剧电影
    倾倒众生“小红楼”
    “情”与“美”是上世纪60年代红楼影像的基本主题,也是那个年代的难得之物。拍摄于那个年代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成了很多人心中的银幕传奇。
    “我叫它‘小红楼’,因为它和真正有容乃大的巨作《红楼梦》毕竟不能相提并论,但它微观而精致,煽情而秀美”,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研究者胡贞对该片的剧本推崇有加,认为它“抓住了一个‘情’字,因此深得原著神韵”;同时,此版词藻之美不亚于昆曲台词,结构之美,已到增一寸则嫌多,减一寸则嫌少的地步。
    胡贞回忆,6岁时在杭州和妈妈一起看了第一场越剧电影《红楼梦》,此后的一两年中又一共看了7遍之多。“然后我就一个人在家唱堂会,从头到尾把所有的角色唱下来,最后就整本地默写台词了。”
    “徐玉兰扮演的宝玉情真意切、收放自如,声音高扬处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低回处似涓涓细流曲折萦绕,唱起‘宝玉哭灵’来,直叫人泪随声下。”一位观众这样评价徐玉兰的反串表演。胡贞认为,越剧电影《红楼梦》无论是在戏曲影片还是在《红楼梦》改编作品中都属经典之列。徐玉兰的那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邵氏电影
    李翰祥与红楼梦幻
    有影评人曾说:“那样雕栏玉砌、曲廊回绕的中国,只能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李翰祥所编制的红楼的梦幻里。”1978年,由香港邵氏公司出品,林青霞、张艾嘉主演,李翰祥导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布景是该片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胡克比喻:“看惯了布景简陋的香港古装剧的人,再看此片犹如做梦。”李翰祥镜头下的贾府内闱堪比故宫,古董见缝插针堆满房间,大到亭台楼榭、薄纱垂幔,小到金扇子套、手绣丝帕,每一件物饰都华丽瑰典。胡克表示:“其实不只是布景、道具,剧组要求精益求精,为了追求纯正的中国味,当时请来给林青霞、张艾嘉她们辅导身段的老师,也是上世纪40年代京城‘四块玉’之一的白玉薇。”
    《金玉良缘红楼梦》最终截取“宝黛”爱情作为主线,其处理方式很像《梁祝》,特别是后半部黛玉死后的情节安排,唱段很多也直接套用了越剧《红楼梦》的唱词。“这部红楼戏死守爱情,虽然林青霞的反串演出了原著中‘面若春花,目如点漆’的感觉,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女星反串男角,所以在剧情上很多方面无法做到极致。剩下来的就只有那些华美张扬的场景和服装了。”胡克说。
    87版红楼
    还原人物古典气质
    带着上世纪80年代特有的理想主义色彩,一位观众形容说:“87版红楼的演员将人物演得活灵活现,黛玉弱柳扶风,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可卿风流袅娜,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87版的人物塑造甚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等演员对人物的成功演绎使得这版《红楼梦》成为至今为止最受观众肯定的一个版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丁维中表示:“该剧将贾宝玉和一大批各具风采的女人形象推到观众面前,其中一些角色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比如王熙凤荧屏形象的塑造就为电视剧增色不少,演员邓婕在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出任‘监社御史’、嫌杀尤二姐等戏中,展示了人物歹毒、阴狠、泼辣、干练、精明、机巧等多种性格侧面,使人观之可气可恨,可钦可佩,可亲可爱,而又可怜可悲。”
    有网友也总结说,也许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氛围本身具备古典气息,所以经过培训,87版《红楼梦》中演员就像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对该剧丁维中也有不满意之处。他认为,整部剧似乎全然改变甚至抽掉了以“理”为基础的金玉良缘和以“情”为基础的木石前盟的矛盾冲突,“这条重要线索处理的失当,是全剧的一个遗憾。”
    新版红楼
    引导观众阅读原著
    对于近期新版《红楼梦》在地方频道播出后已成众矢之的,红学研究者、中山大学教授曾扬华认为,由于87版演员的珠玉在前,对新版来说确实很不容易。
    与新版《三国》对名著进行一定程度的颠覆不同,新版《红楼梦》完全按照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120回《红楼梦》通行本进行拍摄。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表示:“新版《红楼梦》还原了文本的面貌,观之有读到文本的感觉,观众看电视剧《红楼梦》相当于在电视上读原著。”
    “李少红这版,拍了很多87版无法完成的镜头,譬如‘太虚幻境’,这也造成很多观众觉得新版完全是在复刻原著。忠于《红楼梦》,专家是会点头的,但观众不一定。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少红做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儿。”著名红学专家、山东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马瑞芳说。
    不过,钱乃荣也直言忠于原著让该剧留下了不少遗憾。他认为,新版《红楼梦》对于文本的诠释“过于文本化”,这样虽然可以引导观众回归文本阅读,引发新的阅读名著热潮,但文字表达与影像呈现各有特点,电视剧《红楼梦》不应拘泥于文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对新版《红楼梦》有一段判词:“有争议再正常不过,怎么拍对主创来说是艺术追求,对观众来说是见仁见智。”各个版本的《红楼梦》各有取舍、各有千秋、各有瑕疵,呈现之初均是争议不断,而就像原著中大观园最后“树倒猢狲散”一样,争议终有一天会停止。没有一部《红楼梦》是完美的,正如原著本身也不尽完美。现代人能做到的是,传递经典,并以新一代人的智慧和思想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经典。当然,将经典名著翻拍成娱乐闹剧混淆视听固不可取,但我们也不必带着放大镜或显微镜去观看一部电视剧,对于传承经典的各种载体,欣赏比研究更有意义,更不要对其断章取义。
    
    原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07月29日 第 07 版)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07月29日第07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