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早的书名是《石头记》。在第一回中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四个书名的说明。这几个书名历来被读者误认为《红楼梦》在其流传过程中被后人改换的。愚意以为这几个书名都是作者自拟的,其中《情僧录》和《风月宝鉴》这两个书名在文本之中有它的用意,准确的讲只有《风月宝鉴》这个书名有深意。其他几个书名是为《风月宝鉴》这个书名作掩护的。《情僧录》这个书名只是作者向读者说明这些书名都是作者自拟的而做出的暗示。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时序混乱,情理矛盾重重,最终却又能自圆其说是它最大的特点。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曹雪芹如此创作就是为了方便浑水摸鱼,从而乱中取胜。不乱不是《红楼梦》,不乱则《红楼梦》容易读懂,《红楼梦》易懂,则其流传下来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红楼梦》的内容是满清皇室绝对不能容忍的,我们今天能读到这部奇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乱”字。 在文本之中作者如果对某人某事直接点明或着重强调的往往都是假象,在有意无意之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才是真实意思的表达。 《红楼梦》第一回写道:“····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如果说《石头记》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录而来,那么曹雪芹批阅的则是一部别人早就已经写好的书,以愚之庸才为其“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也用不了十年时间,更何况曹雪芹如此大才呢?有人会怀疑曹雪芹的才华吗?空空道人之流在得到《石头记》之后仅仅改了一个书名,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是不是改个书名著作权就归自己所有呢?前后三人均是如此,这不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吗?唯独详细交待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这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吗?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不是为了问世传奇吗?为什么《石头记》从空空道人开始传到曹雪芹手里为止给人一种“四代单传”的感觉呢? 《情僧录》这个书名是空空道人改定的,空空道人是个道士不是和尚,和尚才叫僧人,为什么空空道人易名为“情僧”而不易名为“情道”?为什么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而不是《情道录》?难道空空道人不清楚自己是道士还是和尚吗?情理上的矛盾与《红楼梦》的创作手法完全一致,据此一点足以肯定《情僧录》这个书名是作者自拟的。空空道人实际上是个和尚。由此可以推知其他几个书名也是作者自拟的。文本中还有几处类似的情况。如第二十九回的张道士,作者直接点明他是个道士,而张道士见贾母时张口就念:“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又叫无量光佛,也叫阿弥陀佛,据说是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应该很小就出家了,而此时的张道士已是八十多岁的人,难道他做了六七十年的道士念了六七十年念的“阿弥陀佛”吗?张道士也是个和尚。再如柳湘莲随跛足道人出家时,拿出鸳鸯剑为自己剃了光头。跟道士出家是不需要剃光头的,道士是留头发的,而柳湘莲却剃了头,可见跛足道人其实也是个和尚。当然此处只是幻笔,柳湘莲是没有出家的。作者如此写是为了立即收住关于柳湘莲的文字。又如妙玉其实是个道姑,所以不需要剃头,带发修行只是托词而已。至此可以得出一个小结论:《红楼梦》中的和尚其实是道士,而道士却是和尚。这个结论只对贾敬有用,用以说明贾敬实际上是跟和尚胡羼。贾敬的原型是顺治皇帝。 甲戌本在《风月宝鉴》书名上有一条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常村序也,今常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批语,之所以说重要是因为这条批语有两点言外之意。对于这条批语我的理解是:雪芹有弟名常村,不幸早逝,曾为雪芹旧书《风月宝鉴》作序。今雪芹以《风月宝鉴》作为《石头记》替代书名之一是因为怀念其弟常村即“睹新怀旧,故仍因之”。雪芹将《风月宝鉴》写入《石头记》完全是因为怀念弟弟的原因,不正好说明这个书名是作者自拟的吗?这一结论与上文分析可谓殊途同归,此其一。其二“睹新怀旧,故仍因之”的主语是“余”,也就是批书人即脂砚斋。不正好说明脂砚斋就是作者自己吗?所谓雪芹有旧书《风月宝鉴》和弟弟常村纯属子虚乌有。 《风月宝鉴》这个书名还有另一个用意那就是为第十二回贾瑞正照风月鉴埋下伏笔。贾瑞手里拿的“风月宝鉴”这面镜子其实就是《风月宝鉴》这部书,也就是《石头记》,风月宝鉴的正面是风月,即“大旨谈情”,反面是一个骷髅,可以理解为《红楼梦》最深层次的意思,即拟书底里。贾瑞只看“正面”不看“反面”,结果被这部书的假象所迷惑。贾代儒烧这部书时,书中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是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正是雪芹在警告读者书中有真有假,有假有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读者要懂得分辨。“明辨真假”当居解读《红楼梦》应遵循的三大要点之首。而第十二回则是雪芹第三次严重警告读者不可以假为真。 至此可以得出五个结论: 一,第一回的几个书名都是作者自拟的。 二,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三,书中道士与和尚的身份恰好相反。 四,《风月宝鉴》这个书名有两点用意:一是为加批语创造条件。二是为第十二回埋下伏笔。 五,脂砚斋就是作者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