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璧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十三日。 今年六月十三日(2011年7月13日)是爱新觉罗·永璧诞辰278周年。 我独自纪念爱新觉罗·永璧诞辰278周年。 近来因他事忙碌,难以不断的向《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投稿。 然而,纪念爱新觉罗·永璧诞辰278周年的文章,我是非写不可的。 我认定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十日。 我已经连续两年以这个日期纪念曹雪芹的诞辰。 这是铁证如山的诞辰! 然而,没有一个人响应。 我感到非常的孤独! 而今我纪念永璧的诞辰,只能是更加孤独。 凭什么纪念永璧? 回答这个问题,至少得写一本书。 2010年8月27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论脂砚斋是“永国公”永璧》。 《论脂砚斋是“永国公”永璧》的第七节是《“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是永国公》。该节写道: 甲戌本第十五回里“二丫头情景”中的“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处,有侧批“如闻其声见其形。” “春来不愤轻盈燕”故事是“二丫头情景”的本事。 显然,“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正是“春来不愤轻盈燕”故事的隐秘的窥视之人,这窥视之人就是永国公! “后月余晤永国公,忽有刘阮之謔。余与貽谋惊讶莫测,盖彼时伊在其园中于墻头窥见之也。” 这位永国公趴在墙头上来窥见敦诚、贻谋的秘密。 《论脂砚斋是“永国公”永璧》的第十二节是《永璧应是脂砚斋》。该节写道: 前面我已经论证了“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是永国公。 “春来不愤轻盈燕”故事是“二丫头情景”的本事。 “春来不愤轻盈燕”故事,发生在“壬午春”(乾隆二十七年春季)。 乾隆二十七年在世且在职的“永”字辈的国公有四位:永璥、永玮、永瑺、永璧。 哪一位永国公是“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呢? 近几年,我经过反复的琢磨,感觉到《石头记》的作者、阅者、批者是一个极小的圈。 曹雪芹、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都不在这个圈子里。 棠村、孔梅溪、松斋各仅有一条批语,虽在圈里,可能也是偶尔为之。 永国公能在《石头记》里写上一条批语,是极不容易的! 绵伦是“永国公”永璧的长子。 绵伦去世于乾隆三十九年,而“甲午八月泪笔”眉批的“批者”同样去世于乾隆三十九年。 因此,绵伦应与《石头记》有极密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推断绵伦就是甲午八月泪笔”眉批的“批者”。 再回头看绵伦之父永璧。 我认为“曹雪芹”(程日兴)去世于乾隆三十七年除夕。“曹雪芹”(程日兴)因“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泪尽,或许包含因老朋友去世而“泪尽”。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春秋历史网·中国历史·清·人物列传·详细情况· 清十二帝后妃子女全集· 清世宗雍正后妃及子女》写永璧“乾隆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薨”,写得如此详细,我相信此条记录来历不凡,必定来源于清宫档案。 永璧去世的时间,与“曹雪芹”(程日兴)去世的时间相隔只有十个月,颇符合“甲午八月泪笔”眉批的“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之语气。 “曹雪芹”(程日兴)与永璧,应就是“一芹一脂”! 永璥、永玮皆卒于乾隆五十二年。 永瑺卒于乾隆五十三年。 这三位“永国公”的去世年份,与《石头记》的作者、阅者、批者的去世年份(乾隆三十七年及乾隆三十九年)皆相差甚远。 唯有永璧卒于乾隆三十七年! 加上永璧之子绵伦去世于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与“甲午八月泪笔”基本相合。 因此,唯有永璧这位“永国公”是“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 永璧应就是脂砚斋! 今天,我不仅认为永璧是脂砚斋,而且认为永璧是《石头记》的作者,更认为永璧是《石头记》的最重要的作者! 何谓“最重要的作者”?吕不韦、刘安、刘义庆、萧统等就是“最重要的作者”。 不仅仅是撰写者、阅评者,而且是组织者、综其纲要者,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思想者,这就是“最重要的作者”! 2011年6月14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宝玉的第一原型是永璧》。 2011年6月17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永璧将第二个“嫡祖母”的八旬之庆写进了<石头记>》。 2011年6月20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永璧厌恶乾隆帝对弘昼的“棠棣之威”》。 2011年6月20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石头记>的本旨是“无才补天”》。 也许永璧真的是《石头记》的一位撰写者。 我在《宝玉的第一原型是永璧》里写道: 第二节、神“瑛”侍者与永“瑛” 甲戌本第一回写道:“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百度百科“永昼”条写道:“(永昼)第一子永瑛。雍正九年四月十二日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雍正十年六月初七卒。年三岁,无嗣。” 神瑛侍者与永瑛,都有“瑛”字。 我想:这不是一般的巧合,而是永璧故意将他早殇的兄长之名镶嵌在《石头记》开头的神话里。 第三节、“永昼”是“永”璧与弘“昼”的合写 甲戌本第一回写道:“一日,炎夏永昼。【甲戌侧批:热日无多。】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 我想:这“永昼”正是永璧与弘昼的合写,即“永璧”的前字与“弘昼”的后字合写。永璧是儿子,弘昼是父亲。 第四节、永璧的生日在炎夏 百度百科“永昼”条写道:“(永昼)第二子和硕和勤亲王永壁。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子时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袭和硕和亲王。乾隆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薨,年四十岁。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永璧的生日“六月十三日”正是“炎夏”! “六月十三日”合乎甲戌侧批“热日无多”。 一个闲散王爷,可能做些什么呢?或惹事,或无为,或思考。 永璧是一个为大清社稷思考的王爷。 甲戌本故意将石头一分为二:通灵宝玉和贾宝玉。 程甲本无意中将通灵宝玉和贾宝玉合二为一。 假(贾)宝玉是“富贵闲人”,真宝玉干嘛呢?真宝玉不是甄宝玉。真宝玉在为自己“无才补天”而成天哭泣。 永璧去世于乾隆三十七年,享年仅四十岁,真可谓英年早逝! 永璧之父弘昼,注定是不能当皇帝的。 轮到永璧,连襄理朝政的资格也没有。 《石头记》对曹植格外看重,对《洛神赋》情有独钟。 永璧难道不是一个再版的曹植么? “学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这是普通文士、普通武士的志向。 “学得文武艺”,没有丝毫的“售予帝王家”的机会,这是边缘化的帝王之胄的悲哀! 甲戌本第三回有关于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云: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甲戌眉批:末二语最紧要。只是纨绔膏粱,亦未必不见笑我玉卿。可知能效一二者,亦必不是蠢然纨绔矣。】 我以为:第一首《西江月》好像是永璧之父弘昼的写照。 我以为:第二首《西江月》,可以勉强安在永璧身上,只是要减去第二句“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这三句,是何等的无奈与悲哀! 这是曹植的无奈与悲哀! 这是永璧的无奈与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