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刘心武续写《石头记》的五个误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振兴 参加讨论

    曹雪芹的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是一部“未竟之作”,还是“曹著之全璧”?《石头记》需不需要续写?如果需要续写,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和能力?古往今来的续书者中,谁是成功者?刘心武续写《石头记》,能够成功吗?
    依我看,包括刘心武在内的所有续作品,无一例外,其本质都是一种文学再创作,是一种借题发挥,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而已。这种文学再创作,好也罢,不好也罢,都是续作者的自由。有人愿意写,读者愿意看,如此而已。其与曹雪芹和《石头记》没有一点关系!
    客观上,《石头记》真的需要续写吗?主观上,续写者有能力写好吗?我认为,一、《石头记》不需要续写。二、曹雪芹以外,无人能够成功。刘心武续写《石头记》,至少存在五个误区。
    一、画蛇添足
    1991年,霍国玲等人提出了“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新观点,并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述。认为曹雪芹的“著书本意”是利用半部“荒唐言”的类似小说,在背面隐写了一部完整的历史。这部历史就是为“闺阁女子”竺香玉“昭传”。【1】早在1979年,蔡义江先生就说《石头记》是“真正的文备众体”。【2】最近,新加坡的孙爱玲先生也说《石头记》“所具的众文体……共有二十七种之多”。【3】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的朱萍先生也从《石头记》中“姑苏女子的出场和退场”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石头记》的结构“其实是首尾俱全、相对完整的”,“可能有一个相对统一、贯穿始终的姑苏女子主题”。他们的“出场、退场次序分明,章法布局可称严谨”。其结论是,“姑苏女子的出场与退场,是80回本系统中的一条比较明显的、非常重要的线索”,“一个完整的姑苏女子线索”。还有论著指出,《石头记》八十回文本已经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全部艺术才华。《警幻仙姑赋》、《葬花吟》、《桃花行》和《芙蓉女儿诔》等诗作已经彰显了作者的最高文学艺术才能。而《芙蓉女儿诔》作为压卷之作,已经为那个“姑苏女子”、“闺阁女子”的一生事迹做出了圆满的概括和总结。【4】这几种新观点都是否定传统的“未完说”、“未竟说”观点的。在这种情况下,刘心武先生执意要为《石头记》这部完美作品续书,那就只能叫做“画蛇添足”了!
    二、基因不同
    都说曹雪芹的是一个奇才,都说它的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是一部奇书,该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堪舆世界古典名著相媲美。其“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至今无人企及。有人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孩子,遗传了作者的大部基因。也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传,写的是作者的身前身后事。非经历过的事情,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脂批”有多处说到,《石头记》中的许多情节,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写的是“实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和资格续写《石头记》!任何续作者的续作品只能遗传自己的基因,都与曹雪芹无关!
    三、时代局限
    文学的概念:形象的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形式是艺术,其内容是“社会生活”,是“历史”。《石头记》的内容写的是曹雪芹的身前身后事,是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历史。唯物论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属于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刘心武先生没有康雍乾时期的社会实践,也不知道曹雪芹的身前身后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仅凭对《石头记》的一知半解和一些历史资料,从文字到文字,从一种意识形态到另一种意识形态,从第二性的东西出发,到另一个第二性的东西。这样的续写究竟有何意义?它与曹雪芹和《石头记》究竟有什么关系?有多大关系?刘心武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他的续写必定失败!这叫做历史时代的局限性!
    四、班门弄斧
    既然文学是一种“形象”的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那么,这个“形象的反映艺术”的能力就会因人而异。如曹雪芹,艺术大师,文学巨匠,“爱君诗笔有奇气” ,“知君诗胆昔如铁,堪舆刀颖交寒光”(敦诚),“可知野鹤在鸡群”,“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馀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敦敏)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张宜泉),“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永忠)。戚序回前:“……非具龙象力者其孰能哉?”对于这样的奇人、奇书,我们首先应该心存敬畏之心。刘心武是一个当代作家,并非佼佼者,为一部奇书、古典文学名著《石头记》写续书,岂非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
    五、作书心境
    曹雪芹的《石头记》,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哭成此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字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滴泪为水,研血为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书未成 ,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请问刘心武,您有这样的作书心境吗?您的续书里面有您的“一把辛酸泪”吗?您用“手”写出来的续书,能与曹雪芹用“心和泪”哭成的书相提并论吗?
    刘振兴2011年6月8日星期三于新疆伊宁市
    注:
    【1】《红楼解梦》第一集第241页,1995年3月中国文学出版社。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第1页,1979年10月北京出版社。
    【3】《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3辑第30页。
    【4】《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4辑第240页。
     
    作者介绍:
    刘振兴,笔名山外客、张国平君,男,汉族,河北省定兴县先于镇常乐富村人,1948年3月7日生,1966年河北易县中学高中毕业,1972年转地接受“再教育”来到新疆伊犁,198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政治理论专业毕业,任职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地区、伊宁市的宣传部、讲师团、党校等部门,2008年退休,最后职务是正县级调研员。2005年初涉红坛,侧重于红学方法论研究,针对红学界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红学理论建设,创新思维方式,科学理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方法等问题。红楼艺苑网站有“刘振兴文集---红外人看红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