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感到书中有多处让我疑惑不解的“谜”。例如,第七回,大段地写薛宝钗的病和吃的冷香丸,可是全书始终没有说薛宝钗患的是什么病。薛宝钗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冷香丸”这么难配,究竟是怎么回事?曹雪芹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又如,秦可卿究竟是因什么病而死的?为什么给她办的盛大、豪华的丧事中不见“丧主”即她丈夫贾蓉的身影?再如,太虚幻境中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究竟是什么意思?等等。后来读的次数多了,经过十来年的反复琢磨,忽然开悟,逐个解开了这些“谜”,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时才明白,这些“谜”其实是涉及全书思想艺术成就的大关节,写得比较隐蔽,不容易看出来。而一旦解开这些谜,就更加体味到《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其高无比,更加体味到《红楼梦》的绝妙之处,更加感到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伟大。 我有关这些问题的文章,互联网上都可以找到。然而,《红楼梦》仍有一些大大小小我至今未解之“谜”。小的疑问,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迎春是贾政前妻所生,到后来却忽然变成是贾赦的女儿了。这是怎么回事?等等。而大的疑问有两个,可都是关乎全书构思和整个思想艺术成就的大问题,简述如下。 一, 偏重二房 书中写贾家宁、荣二府,宁府居长,荣府是二房,可是全书重点是写荣府;荣府中,贾赦是长子,贾政是老二,又偏重写二房贾政一家;贾政有两子:长子贾珠,次子是贾宝玉,又一开始就说贾珠早死,着重写次子贾宝玉;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贾赦也有两个儿子,“长子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可是到了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贾琏忽然也变成贾赦的次子了。次子贾琏及妻子“链二奶奶”王熙凤成为全书着力写的两个重要人物,而且一直在二房贾政家活动。而贾赦的长子是谁,是否也“早死”了,一字未提,连个名字都没有提及。可见作者的“二房清洁”多么强烈。贾家从第一代荣国公起,到贾宝玉是第四代了。如果某一代着重写二房,那不会有任何疑问。但一共四代,代代都是侧重写二房,就不是偶然的了。《红楼梦》是以二房为“正”,以长房为“偏”。这是关乎全书构思的全局性问题,明显地、肯定地有作者的用意。然而,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个谜我至今怎么也解不开。 二, 林黛玉的结局是什么 林黛玉这个人物的结局是什么,这是个关乎《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的大问题,不可不察。《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图册及判词和“红楼梦曲”预示了“金陵十二钗”及香菱、晴雯、袭人等的结局。图册及判词和曲子隐含了人物和结局两方面,很清楚这是作者曹雪芹的原意。读这一回一定要看到这两个方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像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姐妹以及薛宝钗、秦可卿、王熙凤、妙玉、李纨等,包括晴雯、袭人、香菱,第五回既暗示了人物又暗示了结局,都很清楚。按理来说,第五回一定会暗示林黛玉的结局的。实际上,林黛玉的名字和结局第五回里也说得很清楚:“玉带林中挂”,她应该是自缢身亡的。可是,流传下来的曹雪芹原著《红楼梦》八十回中没有写到林黛玉最后的结局。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里,林黛玉是病死的。这就跟第五回的判词相径庭了。读者受高鹗续书的影响,也就都认为林黛玉病死的结局合情合理。按这种写法,第五回的判词“玉带林中挂”就只有隐含林黛玉的名字这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她“林中挂”的结局没有了着落。 高鹗续写的林黛玉是病死的这个结局,是不是另有所本呢?看来有可能。乾隆年间有个比曹雪芹年轻二十几岁、叫明义(姓富察氏,字“我斋”)的人,著有《绿烟琐窗集》。此集中有《题红楼梦》的组诗共二十首。诗皆鄙俗、浅陋,但所透露的一些信息却有价值。组诗有序:“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就是说明义在高鹗续写后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所谓“程甲本”,1791年刊行)刊行之前二十来年就已读到《红楼梦》的抄本。明义这组诗的第十八首是题林黛玉的:“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看,林黛玉是病死的。明义与曹雪芹的好友敦诚等有交往,他自己很可能也认识曹雪芹。他看到的《红楼梦》钞本应该是很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既然他已知道林黛玉病死的结局,可见曹雪芹原稿中曾写过黛玉病死的情节。也就是说,曹雪芹原稿中写的林黛玉的结局,就已经跟第五回的判词对不上茬了。那曹雪芹为什么不改第五回中的图册和判词呢?问题更复杂了。这使人联想起秦可卿的死。曹雪芹原来是写秦氏是在天香楼自缢而死的,后来改写为病死的。林黛玉的死,是否也有类似的改写呢?不能够排除这种可能。曹雪芹究竟怎样构思林黛玉的结局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难解决。但我想,像林黛玉的结局这么重大的问题、这么重要的情节,书中应该是有伏线可寻的。但我至今没有找到答案。 上述两大疑问,已在我心中盘桓多年。现提出来,祈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