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周春《红楼梦记》辨伪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古洞秦人 参加讨论

    

    周春(1729-1815),字芚兮,号松霭,晚号黍 谷居士,又号内乐村叟,海宁盐官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在家候选10余年,潜研经史,刊刻自著书六种。后授广西岑溪知县。丁忧后,绝意仕途,专心著述。周春是学者公认最早的研究《红楼梦》学者之一。据说早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就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红学专著《阅红楼梦随笔》。然而,笔者认为这些结论不成立,周春与《红楼梦》无丝毫瓜葛,他的著述涉嫌作伪。兹就周文本身涉及的史实进行考释辨伪。(按:本文谈到《红楼梦记》、《红楼梦约评》时,仍使用“周春”二字,仅为叙事方便故。)
    一、《红楼梦记》提到的文献涉嫌杜撰
    周春的《红楼梦记》共题到七本书,其中两本系杜撰,两部涉及《红楼梦》作者暗语书,其余三本属方志之类,与《红楼梦》无关,显然,周春列举这样的书不合文章题旨。下面分别加以辨析。
    1.《红雪轩集》即《红雪轩诗稿》六卷,誉称为清初八旗第一才女高景芳作,其实它是一部典型的伪作。笔者曾对集子中的部分诗文即序言作暗语解读,证实这部诗稿系袁枚主持裘补的作品,主要记述《红楼梦》缘起。
    袁枚《随园诗话》云:“闺秀能文,终竟出於大家。张侯家高太夫人著《红雪轩稿》,七古排律至数十首,盛矣哉!其本朝之曹大家乎?夫宗仁袭封靖逆侯,家资百万,以好客喜施,不二十年,费尽而薨。夫人暗埋三十万金於后园,交其儿谦,始能袭职,其识力如此。”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袁枚的措辞口吻与周春《红楼梦记》同出一辙,他述《红雪轩稿》而言“曹大家”,暗示这部诗稿与曹家《红楼梦》有关联。
    高景芳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浙闽总督高琦之女,居江宁,后嫁世袭一等侯张宗仁为妻,诰封侯夫人。与高鹗同为奉天铁岭汉军镶黄旗人,而所著《红雪轩稿》,《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五上记载“张宗仁妻高,名锦芳,诗最多……锦芳有红雪轩诗”。语焉不详。估计袁枚在炮制“高鹗续书”案的同时,参照其史料,伪造了《红楼梦记》、 《红雪轩稿》等野史笔记资料。
    2. 袁枚的《随园诗话》多隐记《红楼梦》书话之篇什,它的成书时间不早于1748年,这恰恰是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告竣的那年,颇为蹊跷。如果《红楼梦记》确系出自周春之手,他记高太夫人《红雪轩稿》事,也当抄袭袁枚诗话,问题是,当时袁枚炮制这些资料,属《红楼梦》圈内人的秘密,周春何以知之?
    3.《张侯行述》、《爵秩便览》两本书纯系杜撰,世间根本没有这两部书,周春无中生有,显然是因暗语用字需要而蓄意组合的假书名。
    4.《曝书亭记》根本没有其书。曝书亭系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故居,1708年朱彝尊著编辑一生作品之大成80卷,取名《曝书亭集》,周春一字之改露出“狐狸尾巴”。他提起此书的动机也不合常理,1708年《红楼梦》尚未动笔,何谓“再证”?显然,他在撒谎,他试图将《红楼梦》成书时间前移,给读者造成清初文人创作《红楼梦》的错觉。
    5.王士祯(1634-1711)的《池北偶谈》成书于康熙四十年(1701),为清代笔记小说集,全书约1300条,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以及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多神怪传闻故事,与《红楼梦》旨意大相庭径,周春故弄玄虚,与之相提并论,其目的与列举《曝书亭记》同一宅心,旨在误导不明真相的读书人。
    6.《江南通志》是一部清代方志,由明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赵宏恩等监修。雍正七年,署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奉诏重修。康熙本始修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两江总督于龙成等奉命创修。《红楼梦记》提到这部书,只是想提到另一个参与编修《红楼梦》的人——尹继善。
    周春提到的七部书,除两部无中生有,五部书有两部成书于他所生活的乾隆年间,却系伪作,三部书是清初的著作却与《红楼梦》了无瓜葛,这未免使人生疑。他的红学著作自称1794年写成,而在此年之前,按他的记述,再考察目前公认的程本问世时间,令人匪夷所思。
    按通行的说法,1789年前不久,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完成;1789年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有人听说;1790年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有人得到;四年后,周春将这些情形爆料出来,纯系多此一举,因为1791年程甲本问世;1792年程乙本问世,已成公开之秘密,他仍然写下这些文字,毫无可取之处。这前后四、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人感兴趣的大事,恐怕只有“袍作”者自己最清楚,不是笔者三言两语说得清的。
    二、《红楼梦记》提及的人事闪烁其词
    1.周春所言的杨畹耕和雁隅是否为同一人?他们究竟是谁?说法不一。刘世德先生考证,雁隅姓徐,叫徐嗣曾,乾隆二十八(1763)年的进士。乾隆五十年(1785)七月他担任福建巡抚,乾隆五十五(1790)年他在福建巡抚的任上病死。赵岗则考证认为:杨畹耕就是徐嗣曾,因徐嗣曾本姓杨,浙江海宁人,和周春同乡。但杨畹耕不可能是雁隅,周春笔记里,杨畹耕和雁隅是两个人,购得两本书的人也不是杨畹耕,而是雁隅,杨畹耕也并没在乾隆五十三(1788)年入闱临监。
    查档案资料,徐嗣曾(?—1790)确有其人,字宛东,实杨氏,出为徐氏后,浙江海宁人,清朝大臣。也是乾隆二十八(1763)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四十(1775)年,授云南迤东道。累迁福建布政使。五十(1785)年,擢巡抚。五十二(1787)年,台湾民林爽文为乱,调浙江兵,经延平吉溪塘,兵有溺者,嗣曾坐不能督察,下吏议。按这份档案资料,这个姓徐的巡抚1787年已被人参劾而丢官。
    可另一份档案史料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一月,杨嗣曾又参与拿获平和、漳浦二县天地会陈彪,明说福建巡抚杨嗣曾即雁隅,其“自乾隆五十年(1785)七月至死的最后五年间一直任福建巡抚,且有监临乡试之履历,乾隆五十一(1786)年丙午八月正科;五十三(1788)年戊申八月预行正科,及五十四(1789)年己酉八月改作恩科,共计三次”。随着“杨嗣曾”“颜渊日愿”科举考卷的发现,实证了监临乡试的这个杨嗣曾就是雁隅。
    但杨嗣曾、杨畹耕、宛东、徐嗣曾、雁隅究竟是就是一人,还是两人,仍然理不清。依照周春《红楼梦记》的说法,【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杨畹耕与雁隅应是两个人。这又与上文“杨嗣曾就是雁隅”明显抵触;更重要的是,“微有异同”简直荒唐,《石头记》与《红楼梦》相差四十回,以“微有异同”描述之,实在不可理喻。
    笔者有大量文本证据证明,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早在1744年就已写成,而周春这个据信为迄今最早的红学家,1794年写成的《红楼梦约评》,比《红楼梦》问世整整晚了50年,据此认定,周春的话没有一句是真话。只有一种解释:《约评》的作者,故意以语焉不详的人和事,混淆视听。前者以假书名,企图将《红楼梦》作者前移至清初,后者又以道听途说将成书时间后推50年,前后时间跨度一百多年,让读者在确认《红楼梦》真实成书背景时陷入两难境地。
    2.“张侯家事说”是周春放出的又一“烟幕弹”。《红楼梦记》提到的一等靖逆侯张勇,陕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1616)年,死于康熙二十三(1684)年。康熙时因战功被封为一等靖逆侯。据《洋县志》记载:其子张云翼任江南提督;其孙张宗仁以一等靖逆侯勇嫡孙世袭。张勇家族袭侯顺序是:张云翼、张宗仁、张谦、张承勋、张秉枢、张淳。其中江南提督张云翼是曹寅好友,1704年他将洪升邀请到松江,奉为上宾上演《长生殿》,随后曹寅又请洪升到南京演出,最终导致洪升落水身亡。而张勇的嫡孙张宗仁,正是高景芳的丈夫,《红雪轩稿》序言也称是此人所作。
    周春提及的这个“张侯”,其实在糊弄红学家们。当时另有一个张家,才是真正与《红楼梦》有瓜葛的世家,他就是张鹏翮。最近,四川遂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胡传淮先生将他主编的四本书给寄我,其中《张鹏翮研究》提到,张鹏翮父亲张烺生子六人,其中三人名字鹏翮、鹏翼、鹏翥,与靖逆侯张勇子云翮、云翼、云翥取名完全相同,周春正是利用这一历史的巧合,制造假象、张冠李戴,企图迷惑读者。
    笔者提出“张侯”即张鹏翮一门的证据有三:一、张鹏翮也是曹寅密友,曾任两江总督。他是康雍两朝著名贤相,他的玄孙张问陶手中就有一套旧本《红楼梦》,据考证即曹寅寄赠给张鹏翮的那一套,史称“川本”,属于曹家向亲友“外散书”之一。二、此事有据可查。《楝亭诗钞》开卷第一首《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是曹寅假死之后,门生唐继祖特意收录的一首暗语诗,诗作隐写了曹寅给张鹏翮寄书事。三、笔者最近考证得知,一幅有名的“怪联”,与曹寅、张鹏翮及《红楼梦》有关,这些证据不日将作专题讨论公布。
    3.周春还煞有介事地提到另外两个人:纳兰太傅和张鸣钧。纳兰明珠(1635-1708),长子纳兰性德(1655-1685),系削爵的清代望族,至康熙末年已经衰败中落。纳兰性德和曹寅同任过康熙侍卫,周春提他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明提性德暗露曹寅,上述人物或多或少均与曹寅关联,耐人寻味。而张鸣钧系周春胡诌的第三“张”,更显得他在制造迷局,《红楼梦》到底写谁家事,迫使读者在若干个假象中作出正确判断。
    三、周春的红学论著系隐语写成
    周春红学论著本系曹寅、袁枚等《红楼梦》知情人“袍作”,透露虚假的史料信息对后世学者误导尤深,如一个叫“李渔红学第一人”的网友,就认为《红楼梦》系化名“曹雪芹”的高景芳所著,其夫靖逆侯张宗仁是脂砚斋,靖逆侯张云翼是畸笏叟。显然,人们对表面文字深信不疑,而对背后的真相一无所知。笔者不妨将周春的《红楼梦记》作全文解译,以醒方家,没有比解读原文证明其真假最直接的手段了。周春《红楼梦记》原文如下:
    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人闱,闽中传为佳话。”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兹苕估以新刻本来,方阅其全。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余细观之,乃知非纳兰太傅,而序金陵张侯家事也。忆少时见《爵秩便览》,江宁有一等侯张谦,上元县人。癸亥、甲子间,余读书家塾,听父老谈张侯事,虽不能尽记,约略与此书相符,然犹不敢臆断。再证以《曝书亭集》、《池北偶谈》、《江南通志》、《随园诗话》、《张侯行述》诸书,遂决其无疑义矣。案靖逆襄壮侯勇长子恪定侯云翼,幼子宁国府知府云翰,此宁国、荣国之名所由起也。襄壮祖籍辽左,父通,流寓汉中之洋县,既贵,迁于长安,恪定开阃云间,复移家金陵,遂占籍焉。其曰代善者,即恪定之子宗仁也,由孝廉宫中翰,袭侯十年,结客好施,废家资百万而卒。其曰史太君者,即宗仁妻高氏也,建昌太宗琦女,能诗,有《红雪轩集》,宗仁在时,预埋三十万于后园,交其子谦,方得袭爵。其曰林如海者,即曹雪芹之父栋亭也,栋亭名寅,字子清,号荔轩,满洲人,官江宁织造四任巡盐。曹则何以尘词曰林?盖曹本作臂,与林井为双木。作者于张字曰挂弓,显而易见;于林字曰双木,隐而难知也。嗟乎!贾假甄真,镜花水月,本不必求其人以实之。但此书以双玉为关键,若不溯二姓之源流,又焉知作者之命意乎?故特详书之,庶使将来阅《红楼梦》者,有所考信云。甲寅中元日黍谷居士记。贾雨村者,张鸣钧也,浙江乌程人,康熙乙未甲科,官至顺天府尹而罢。首回明云雨村湖州人,且鸣钧先曾褫职,亦复正合。此书以两村开场,后来又被包勇痛骂,乃《红楼梦》最着眼之人,当附记之。十月既望又书。
    谐音(拆字)顺读:(按:笔者根据文意分节译出,未作详解)
    乾隆更续囚样,天腕更语,御云言儿语矣。从家勾抄本两部,乙未(1715)《石头记》八十回,遗伟《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尾有异同。爱不释手,简临目烧,诗陛写,呆纫伟梦敏终,传为假话。时事文《红楼梦》,知敏儿未得见也。
    礽子栋子误《梦》,坊间以楷《梦》调乙字钞,照孤意新刻本来仿,曰弃,犬镶传迟,书伟拿,揽泰附儿作。语昔观字,乃知妃拿栋《梦》泰附儿序,今聆张(鹏)翮家事,业已捎诗笺,诀字便览,江宁有矣,等候张言笺。上原先纫归孩,假子简语牍书假,属亭伏牢谈。
    张翮事虽不能尽记,约略与此书相符,然犹不敢臆断。再证以包书,亭记词被御谈,江南通知。随园诗话宫藏,翮信庶子再言书,随崛起无异义。毅庵经历镶,装喉雍长子刻,鼎后云记佑子,“宁国府”字官府云,憨词另搁“荣国”字。敏说又弃也。
    香装继祖聊子作,赋雍字留玉函中,子样先记,归前语章,庵刻鼎楷《梦》,捆御云,日《梦》复移家金陵,遂霑记言。其曰带善再记,刻鼎字,子重纫也。由校连宫中函,希后事连接刻,号诗妃,夹字跛。
    晚儿做其曰,使泰君再记,宗人妻稿失页笺藏泰,总弃女论,诗有《红雪轩集》,宗人载事语,埋善事。万语侯袁抠,校七字言,兼仿得龙意诀。其曰临入孩载。
    记曹雪芹字,父栋亭也。栋亭名寅,字子清,号荔轩,满洲人,官江宁织造。死人训言抄,再活矣,曾言死曰,双目盖,抄本作批曰,御临经为双目。作再语章,子曰书归宫,显二意,见御临字曰双目,寅儿难字也。
    插口虎夹,假皙娃涂,禛经话随曰,本布笔裘纫矣,实字段迟书矣。双语为关键,若布说儿醒字,源流又言,知作者之命意。虎古文特详,庶子书事将来曰。
    《红楼梦》载有说考。新云甲寅(1734)终,原日书孤据实记,假语称崽章,敏经韵页善收禁讲,戊辰(1748)纫。康熙乙未(1715)家祸牍,关子顺天府,寅儿罢首回,敏云语程目,虎做认妾口聊,禁韵献程赐字,依附禛祸。此书以两目存,楷《梦》畅,后来有批矣。报雍罹,痛骂乃《红楼梦》最着眼字,认档附记。子十月既亡,又书。
    显而易见,周春的“假语”句句真言,稍作梳理,他的所谓《红楼梦记》,记载以下实情:
    1.所谓雁隅购的两部抄本,说的是1715年初创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和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分别由乾隆和程伟元从曹家“购得”,二本均存乾隆改笔,曹顒作语,尾有异同,关涉时政的《红楼梦》,当时敦敏尚未见到。
    2.所谓“张侯家事”,原指张(鹏)翮家事。先,竺香玉拿曹寅《梦》稿求鄂尔泰作序,曹寅联想到张鹏翮为人清正,便托人寄诗给他,传递解《梦》要诀,当时曹寅正等待张鹏翮的回复,按照计划,他是希望张鹏翮补写张家事,孰料张于雍正三年(1725)二月十九日病逝,使得补续计划落空,以后这个本子一直收藏于张家,不敢轻易示人,直到嘉庆年间,张鹏翮玄孙张问陶遇上谢振定,这个最先传入四川的本子才得以重见天日。周春【张翮事虽不能尽记,约略与此书相符】,即指此事。
    3.《红楼梦记》中提援引的书名除《随园诗话》外,其余均属暗语用字,如《曝书亭记》指“包书”、“亭《记》”,以资“再证”者,其实指《红楼梦》;而所谓张宗仁妻稿,实指宗仁妻稿。周春还提到甲戌本收藏者刘铨福(字子重),与妙复轩评石头记叙“得友人刘子重贻妙复轩《石头记》评本”载事吻合。《红楼梦》传入刘家一事,鲜为人知,且刘铨福在同治二年(1863)、同治七年(1868)才为甲戌本作跋,此时周春已去世五十多年,怎么知道后来有【刻鼎字,子重纫也】,仅凭此一条,即可证明《红楼梦记》非周春所作。
    4.【记曹雪芹字,父栋亭也】,意思说,凡记曹雪芹的生平文字,皆曹寅亲笔,因为只有曹寅知道他的身世秘密,而曹寅暗语载事,误导古今红学研究者,使得“曹雪芹”究竟是何人随成为百年难解之谜。
    5.周春生于1729年,但《红楼梦记》透露的三个纪年,他是不可能知道的,一是《石头记》初稿康熙乙未(1715)年动笔,他尚未出生;20年后,【新云甲寅(1734)终】,他才五岁,百二十回本1744年续写毕,他才十五岁;敦敏、尹继善写完戊辰(1748)本(程乙本),他仍然不足二十岁。可见他不具备知晓或经历这些事的条件,怎能写出《阅红楼梦笔记》这类入木三分的红学论著?
    四、《红楼梦约评》暗藏玄机
    经笔者将周春的评语作全文解读,竟发现周春所撰面文看似高明,实则信口开河,所言之事空穴来风,句句假语村言,但字词背后无不逗露本事玄机。显然,作为局外人的周春,他无从知道那么多《红楼梦》底细。笔者兹对他的几段评语再作“点穴”之评。
    1.“黛玉”二字,未详其义。或云即“碧玉”之别,盖取偷嫁汝南之意,恐未必然。案香山《咏新柳》云:“须教碧玉羞眉黛,莫与红桃作麴尘。又可为“林”,此皆作者触手生姿,笔端狡狯耳。【秦人评:黛玉原型为作书人曹寅,谐音“代语”,周所言“碧玉”,实言“陛语”,所言“汝南之意”,实言“汝男子矣”,所言“作者触手生姿”,实言“作者初寿生字”。周春竟然知道黛玉男儿身,又知他是假死之人,这两大秘密非作者本人不知,可见作此评之人并非周春,而是曹寅本人。】
    2.妙玉独不知其姓,宋时有女童林妙玉。杨升庵《丹铅录》云:“文进士者,林妙玉也。淳熙九年,女童林妙玉求试经书,四十三件并通,时年十二岁,赐为孺人,或云赐为进士。”妙玉盖本于此。【秦人评:妙玉原型为庄恪亲王爱新觉罗·允禄第二子弘普,曹寅为了纪念这位因弘“弘皙逆案”而受牵连致死的皇孙,设计了这个人物。所谓“文进士者”,隐“文者尽逝”,盖因弘普也曾参与《红楼梦》创作,此等隐秘之事,周春何以知之?】
    3.尤三姐之死,轻于鸿毛;鸳鸯之死,重于泰山。图中有三姐而不图鸳鸯,不知此言之旨者也。【秦人评:鸳鸯系贾母大丫头,与贾母(孙氏)一样,属于早已过世的“灵魂”人物。是作者虚构的“义婢”形象。而尤三姐属实体人物,她的原型或指曹顒与竺香玉所生的女儿,因难产而夭折。《红楼梦》图相当于死者灵位,给三姐配图(灵位)而不给鸳鸯配图,显示作书人对“三姐”更亲近更惋惜,此乃常理,评书人(周春)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4.开卷云“说此《石头记》一书”者,盖金陵城吴名石头城,两字双关。【秦人评:《石头记》是雍正死亡后新改的书名,因雍正暴亡后头颅不知所踪,故取义《失头记》。周春在此企图转移读者注意力,故意以南京石头城作想象之寓,显系曹寅欲盖弥彰之笔。】
    5.以甄、贾为缘起,盖本于玉溪生“贾氏宓妃”一联。宓妃指甄后也。【秦人评:“贾氏宓妃”谐音“嫁妃事秘”;所谓“宓妃指甄后也”,实言“秘妃指禛后也”,妃,即指竺香玉,她本系康熙晚年妃子,1718年怀上康熙私生子曹霑后赏给胤禛做侧福晋。《红楼梦》对竺香玉的几度易嫁全部采取隐笔叙事,如此隐秘的史实按理也不是周春所能知晓的。再次证明《红楼梦约评》非周春所作。】
    综上所述,周春的红学论著符合《红楼梦》文本章法,以隐语写成,字里行间透露真隐事。显然,作为《红楼梦》局外人的周春,做不到这一点,而只有作者本身或创作圈子内的知情人,才能写出这类自作自评的文字。有一个相声术语叫做“抖包袱”,《红楼梦记》及《约评》,就是这类“醒梦”之作,它是曹寅或袁枚为达到广传曹家《红楼梦》目的,依据曹寅生前嘱咐,于1748年前,将曹寅遗留的隐语范例,再行加工,然后托周春之名刊行发布的书评文字,实质上它是脂评的补充补充。与程伟元《序》、高鹗《叙》、戚蓼生《序》等,同时伪造,其特征为:托名对象要么早已不在人世,要么刚刚出生,这些人一生只留下一部“作品”,但他们的大名却因《红楼梦》而流芳百世。“既可传他,又可传我”,是《红楼梦》一以贯之,约定成俗的纲领性法则,也是曹寅隐姓埋名著书之初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