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全球华人家家团圆共赏明月,它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明内涵的传统佳节。 而在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里,我们就欣赏到了一个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的红楼月了。 这一回分成二个板块来描述,第一个板块是贾母领着儿孙来到大观园最美的的一处景致凸碧堂凹晶馆赏中秋月。第二个板块是演绎一个凹晶馆三钗联诗的唯美意境。 这二个板块为文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表现空间,作者将二个板块相互穿插,交替使用。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的思考点审美点,堪比现代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非常唯美浪漫。 开场是在“凸碧堂击鼓闻笑声” 一片笛声悠扬歌舞升平的欢乐声中开始的。 曹雪芹写作手法喜用暗线伏脉法,很多地方都是真事隐,假语村,正话反说。赏月宴会通过贾府上层人物贾母等人的对白.场景描写来预示大观园的衰灭。 因为此回是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气氛惨淡哀婉,宝玉因晴雯病重而离席,探春因近日家事而烦恼。所谓“管弦”,也只有桂花阴里发出的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湘云前来相慰,深夜里硬拉她到水边联句,其寂寞情景可想而知,贾母见“少了这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不觉为之而“长叹”。贾府中秋赏月草草收场,众人散去,睡了收尾。 总之,这是大观园一次最后的晚餐,贾府从盛到衰的转折点.分界线。其中人物对白,击鼓传花讲笑话的情节非常耐人寻味,深藏着喻射主题思想的密码元素,本文暂且放过,只品赏第二个板块内容。 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他在《红楼梦》中所运用的唯美艺术,包含着诗.散文.绘画.音韵.歌舞.服装.建筑等等。代表着中国千秋万代积累传承下来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展现了最美意境的魅力,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奇迹。 我们读《红楼梦》,一定要注意欣赏认识《红楼梦》中的文化整体审美价值。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是全书中最美意境的一段刻画描写,可称是精采绝伦,充满灵性,达到了文学最高水平。它集中浓缩着这个世界的全部美: “天美.地美.人美.天地人合一美。是悲壮而哀艳之大美(周汝昌)。” 曹雪芹是把他对美好世界的全部追求,把他的人生最高理想全都寄托在这一回中了。巧妙的情节构思,优美清雅的文字,出神入化的丰富想象力,文学艺术的表现力,穿透力极强。虚实自如,动静相宜。尤其联诗的排律.对句更是天衣无缝.毫无瑕疵。 红学家周汝昌作品《红楼十三层》对此回做了重要点评结论: “通宵吟诗意义极为深刻,极为重要,是全书布局中一大光钮。是前后部情节.线索上的一大关系,也可以说是接前隐后之文。” 而刘心武则考证出76回后,贾府将走向悲剧的结局,衰亡的危险已节节逼近,妙玉的十三韵诗和警幻仙姑十三曲一样,预言揭示了金陵十二钗的悲惨命运结局,韵叹了贾府衰亡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凄惨景象。是曹雪芹遥相呼应,前后对称的刻意构思安排。 黛湘开头的中秋联句:《右中秋夜 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是在寂寞的秋夜中进行的,侧写贾府的衰颓景象,情调之凄清犹如寒虫悲鸣。诗开头“匝地管弦繁”、“良夜景暄暄”、“蜡烛辉琼宴,觥疘乱绮园”等热闹景象,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 妙玉接联的十三韵则是全书中的关键点睛之笔,好比天书,其中深藏的思想真谛,对80回后的线索提示至今无人破解。 “妙玉足成三十五韵,是仿昌黎《怪道士传》文法。 借妙玉口中说出"气数使然",后文已跃跃笔端。” —— 《石头记评赞》(清)昊县王希廉雪芗 皓月落清池 为求作诗环境催发诗兴诗意,黛湘特意选择凹晶馆作为联诗地点: 月光下的大观园凹晶馆,犹如仙境落入凡间。亭台楼阁高低掩映,错落有致,一幅古朴典雅的山水风景画。 湘云对此美景有一段精彩点评: “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 描写天之美意境,必先要选择时节,冬天与夏天的景致美肯定是不一样的。曹雪芹选了一年中最美好的中秋月圆夜来描写: “二人遂在两个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叠纹,真令人神清气爽。” 二位绝代佳人,女诗人见此美景,诗兴大发,她俩还有一个共同作诗动机:瞋怪薛家两姐妹不信守诺言。听听湘云怎样说的:“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诗社,到今日,便扔下咱,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她们不来,咱们竟联起句来,明日羞她们一羞。”在此情绪激励下,两钗开始联诗,赛诗。双方约定以两人都喜爱的五言排律为比赛规则。黛玉首先挑战:“倒要试试咱们谁强谁弱?湘云应战“只怕这一点聪明还有。”两句话让两位才女的豪情显露无遗。在下面的联诗中,两人共联了22韵,再加上妙玉后来接联的13韵,共合成了《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这幅精妙绝伦的三钗联诗图。 此联诗堪称是《红楼梦》中最美诗境的代表作。代表着曹雪芹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欣赏,达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意境水平。——周汝昌。曹雪芹开创性地将诗的素质,表现手法,意境,成功嵌入小说之中,充分发挥了诗在书中的作用,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先来欣赏湘云联诗中对天之美的赞颂: 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 湘云 描写天空夜景的美:满天星斗,光辉灿烂,箕星.北斗星代表星座。从接诗速度之快可见湘云是个思维敏捷,充满灵气的才女。 盈虚轮莫定 湘云 盈虚,指月的圆缺。轮,月轮。晦朔,阴历月末一天叫晦,月初一天叫朔,晦朔无月。魄,月魄。已无月光而徒存魂魄。两句都借月隐说人事。 等象征她的命运变幻 庭烟敛夕棔 ,秋湍泻石髓 湘云 形容庭院里夜雾笼罩,合欢树已经聚拢。从石窟中泻出。石髓,石钟乳。有石灰石处多洞窟。此诗是曹雪芹描写景物诗五字对句的巧妙运用。天地景意境对应,熠熠生辉。而两钗对诗中‘棔’字的探讨对白却另有一番含意,牵涉到金陵十二钗中的另一位大才女——薛宝钗。黛玉半佩服半调侃地说湘云:“这促狭鬼,果然留下好的。这会子才说‘棔’字,亏你想得出。”而湘云的回答充分凸显出她性格中的纯真率直,虚怀若谷的特点,她坦言道:“是宝姐姐告诉我的,看来宝姐姐知道的竟多。”如果换了是有心机,虚伪的宝钗,她断断不会承认是湘云教的。这就是人与人性格.品行的不同,优劣。 再来看看黛玉作的几韵诗: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黛玉 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中第一大才女,到这时才显露锋芒,说道:“我少不得打起精神来对一句。”对出这一段妙句。言尘世之离合,如云根风叶,聚散无凭诗。虽然是赞美天景,但又把黛玉那种冰清玉洁的个性刻画的淋漓尽致。黛玉是用天上的婺女星来暗喻自己,可见曹雪芹以天喻人的高超之处。 “阶露团朝菌”、“壶漏声将涸” 黛玉 意谓露湿台阶时,朝菌已团生;烟笼庭院中,夕棔已敛合。朝菌,一种早晨生的菌类,生命短促。预兆她的生命将尽。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黛玉 既然是中秋,少不得要作应景之诗,两位大才女遥望着天上的银河明月,浮想联翩,黛玉,湘云相继借用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望月点首描述着这天上月宫的神奇,有银蟾,有灵兔。让我们乘上木筏,跨过银河,与牵牛郎.织女会面叙情。 百花争艳,万物生辉,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人.动物.植物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大自然中。三钗联诗尽情讴歌赞颂着大地之美。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妙玉 描述着大地的早晨,朝霞映照石牌坊,露水挂着篱笆墙的景色。也喻人如丰碑一样永存,或如朝露般转瞬消逝。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妙玉 描述着大地上各种动物,植物千姿百态的生活情景和美好意境。千树鸟鸣,春风坦荡。荒谷猿啼,秋云弥漫。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妙玉 描写壮观的大观园亭台楼阁。寺院的钟声已鸣,暗喻了妙玉将离开栊翠寺落入污秽之中。山村的雄鸡已唱。李纨将因儿子贾兰中举被封诰命。 而湘云的最后一句诗灵感却来自她的一个调皮活泼的游戏之中: 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胆子真大)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湘云 取意于杜甫:“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她如寒塘野鹤,直向榭庙飞去,一去不返。此诗创造了一个典型的写意唯美空间。有水的变幻,有鹤飞翔神态。【写得出。试思若非亲历其境者如何摹写得如此】——脂批。此诗也暗示了湘云的命运——将过着颠沛流离,漂泊苦难的生活,再没有回到大观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