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警幻情榜女儿年龄审计报告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柴志义 参加讨论

     绪 言
    一、《警幻情榜》女儿即贾宝玉“姐妹”们。
    (原文批语1)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17页(甲戌眉批):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分析评价)笔者看来,按照《红楼梦》作者的本意,这里的“鹡鸰”“棠棣”并不是指贾宝玉的“哥哥弟弟”,即贾珍、贾珠、贾琏、贾环、贾琮等兄弟们,而是指贾宝玉的“姐姐妹妹”们。而且这个“姐姐妹妹”还有着更为广泛的概念:即不仅包括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姐姐妹妹”们,还要包括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妙玉等“姐姐妹妹”们,以及包括李纨、王熙凤、尤二姐、尤三姐等“姐姐妹妹”们,甚至包括袭人、晴雯、鸳鸯、平儿、金钏、司棋等“姐姐妹妹”们,即《警幻情榜》的诸位女儿们。
    二、《警幻情榜》共计六十位痴情女儿。
    (原文批语2)第18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第141页(庚辰眉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芴。
    (分析评价)《警幻情榜》实际就是《金陵十二钗》。《警幻情榜》的女儿,据刘心武先生研究,有一本正册、八本副册共计一百零八位女儿。然而根据畸芴批语分析,应该只有一本正册四本副册六十位女儿。
    三、《警幻情榜》入选女儿的标准。
    (原文叙述3)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15页: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唐)尧、舜、(夏)禹、(商)汤、(周)文、(周)武、周(公)、(周)召、孔(子)、孟(子)、董(仲舒)、韩、周、程、张、朱(熹),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夏)桀、(商)纣、(秦)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气,不能洋溢于光天化日之下,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中,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偶尔溢出者,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致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上则不能为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偶生于薄祚寒门,亦断不致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之许由、陶潜、阮籍、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刘耆卿、秦少游,今日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分析评价)确定警幻情榜女儿的主要标准,不是根据研究者主观的分析判断,而是根据《红楼梦》客观的“情”节描述。即红楼女儿“情”“痴”“才”“善”的故事描述,才是入选情榜的基本标准。如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四位女儿,刘心武先生都选入警幻情榜,而笔者将抱琴落选就是这个缘故。
    四、《警幻情榜》女儿的分类方法。
    警幻情榜女儿,笔者按照姓氏、家庭、描述手法进行分类。
    (一)按照姓氏分类。
    (1)贾氏姊妹: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2)尤氏姊妹: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3)李氏姊妹:李纨、李纹、李绮。
    (4)薛氏姊妹:薛宝钗、薛宝琴。
    (二)按照家族(或者人物)关系分类。
    (1)贾家女儿(10):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尤氏、李纨、王熙凤、薛宝钗、秦可卿。
    (2)玉系女儿(20+2):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秦可卿、妙玉、傅秋芳。花袭人、晴雯、茜雪、麝月、秋纹、碧痕、绮霞。何春燕、林红玉、佳蕙、(芸香、蕙香)四儿、柳五儿、坠儿。花芳官、龄官、藕官。
    (3)琏系女儿(5+2):王熙凤、贾巧姐、尤二姐、尤三姐、秋桐、平儿、多姑娘儿。
    (4)薛家女儿(5+1):夏金桂、(甄英莲)香菱、宝蟾、薛宝钗、邢岫烟、薛宝琴。
    (5)其他女儿(20):金鸳鸯、琥珀。白金钏、白玉钏、彩云、彩霞。司棋、绣橘。侍书。入画。翠缕。(鹦哥)紫鹃、雪雁。黄金莺(莺儿)。傻大姐。万儿。娇杏、张金哥、袭人姨妹、智能儿。
    (三)按照年龄描述手法分类。
    (1)真假年龄女儿(3):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甄英莲。
    (2)真实年龄女儿(13):尤氏、贾巧姐、夏金桂、妙玉、傅秋芳、林红玉、柳五儿、雪雁、黄金莺、袭人姨妹、傻大姐、秋桐、多姑娘儿。
    (3)特殊意义女儿(2):贾元春、王熙凤。
    (4)隐藏年龄女儿(42):李纨、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秦可卿、邢岫烟、薛宝琴(8)。娇杏、张金哥、尤二姐、尤三姐、智能儿、宝蟾(6)。袭人、晴雯、茜雪、麝月、秋纹、碧痕、绮霞;春燕、佳蕙、四儿、坠儿;芳官、龄官、藕官(14)。鸳鸯、琥珀;金钏、玉钏、彩云、彩霞;平儿;司棋、绣橘;侍书;入画;翠缕;紫鹃、万儿(14)。
    五、“真假年龄”理论(人物年龄在红楼纪年里的作用)。
    “虚假年龄纪年,真实年龄计岁”,是《红楼梦》作者的伟大发明创造。作者对于红楼女儿年龄写作的基本手法是:真实描述法(真实年龄法)、年龄隐藏法(隐藏年龄法)和(核心)真假年龄法:
    (一)真实年龄法,人物的描述年龄是合理的真实年龄。如贾巧姐、妙玉、林红玉、柳五儿等。
    (二)隐藏年龄法,人物的年龄没有描述(或者几乎没有描述),就是说将人物年龄“隐藏起来”了。前者如李纨、秦可卿、袭人、鸳鸯、金钏等,后者如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等。
    (三)真假年龄法,这些人物有两套年龄,即真假年龄,虚假年龄用来计算年代时间,真实年龄用来计算人物岁数。《红楼梦》里,兼具“真实年龄”和“虚假年龄”的人物主要是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和甄英莲。
    六、“真假年龄”实例(人物年龄和红楼纪年的关系)。
    (一)人物诞生年代。
    虚假诞生年代:薛宝钗生于红楼前二年,贾宝玉生于红楼元年,林黛玉生于红楼二年,甄英莲和薛宝钗同年诞生。
    真实诞生年代:薛宝钗生于红楼前四年,贾宝玉生于红楼前三年,林黛玉生于红楼前二年,甄英莲和薛宝钗同年诞生。
    (二)人物年龄关系。
    虚假年龄关系: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两岁,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甄英莲和薛宝钗同岁。
    真实年龄关系: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一岁,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甄英莲和薛宝钗同岁。
    (三)年代年龄换算。
    《红楼梦》小说描述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和甄英莲的年龄有真有假。红楼年代和真实年龄换算公式如下:薛宝钗真实年龄=红楼纪年+4岁,贾宝玉真实年龄=红楼纪年+3岁,林黛玉真实年龄=红楼纪年+2岁,甄英莲和薛宝钗年龄换算公式相同。
    (四)年代年龄关系。
    (1)红楼元年。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宝玉诞生荣国府)。贾宝玉虚假年龄一岁,真实年龄(1+3=)四岁。甄英莲虚假年龄三岁,真实年龄(1+4=)五岁。
    (2)红楼六年。
    贾雨村任教林海府。林黛玉虚假年龄五岁,真实年龄(6+2=)八岁。
    (3)红楼七年。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宝玉虚假年龄七岁,真实年龄(7+3=)十岁。
    (4)红楼八年。
    (A)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贾宝玉虚假年龄八岁,真实年龄(8+3=)十一岁。林黛玉虚假年龄推算七岁,真实年龄(8+2=)十岁(比较年龄:雪雁十岁)。
    (B)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甄英莲小说描述年龄就是真实年龄十二岁。
    (5)红楼九年。
    (A)薛宝钗初进荣国府。薛宝钗小说描述年龄就是真实年龄十三岁(比较年龄:薛蟠十五岁)。
    (B)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贾宝玉虚假年龄九岁,真实年龄(9+3=)十二岁。(比较年龄:袭人和宝钗同岁十三岁,秦可卿评估年龄十九岁。)
    (6)红楼十三年。
    (A)贾宝玉被害中邪祟。贾宝玉虚假年龄十三岁,真实年龄(13+3=)十六岁。
    (B)剖金兰黛玉释嫌疑。林黛玉小说描述年龄就是真实年龄十五岁。
    (C)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大观园女儿小说描述和真实年龄范围是十五六七岁。
    (7)红楼十八年。
    刘姥姥故事茗玉小姐十七岁亡故,即暗示林黛玉虚假年龄十七岁亡故,真实年龄(18+2=)二十岁。
    (8)红楼十九年。
    贾政说贾宝玉是顽石下凡历劫,即贾宝玉出家时虚假年龄十九岁,真实年龄(19+3=)二十二岁。
    2012年11月11日星期三于长沙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