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对于文学成就的判断,人们现在比较习惯用获奖的多寡、获奖奖项级别的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成绩的大小。就按这样的标准来看,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成就也是一目了然的——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评奖活动中,云南总是雄居前列。云南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作家,都有获得过“骏马”奖的作家作品,而且不乏一个作家多次获奖或者一个民族多个作家获奖的先例。在其他全国性文学评奖中,也不乏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影。半个多世纪以来,云南省一直把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文学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给予高度重视。云南省作家协会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从省内每个民族、每个州市,到每个作者、每部作品,省作协都尽可能给予指导帮助、扶持倾斜。改稿笔会,出访交流,作品讨论……都尽可能让各少数民族作家优先参与。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作者就是在手把手的辅导下,最后成长为民族文学之林中的参天大树的。 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多元文化构成的多种色彩。这些斑斓的色彩,就像云南热带雨林的植物或者云南立体垂直的气候一样,既是共生共长的,又是相互渗透和辉映的。它在文学创作方面对作家的影响,既是自发的,又是最终走向自觉的。这就使我们看到,云南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坚持自己本民族鲜明特色的前提下,总是自觉地把对民族的书写和对时代的书写交融在一起,对本民族的书写和对多民族的书写交融在一起,使民族文学的内涵不断得以深化,外延不断得到拓展。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由少数民族作家写本民族的,由汉族作家写各少数民族的,或者由少数民族作家写外部世界的——各种形态的少数民族文学样式,一直处于共时状态。而少数民族以汉语写作和少数民族语言写作,也同样处于共同时态。汉语言、各少数民族语言,或者双语对照的少数民族文学读本共同存在的意义,不仅是语言的,更是思维的,文化的,它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进步,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得以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云南各级文学组织部门注重从民族语言和民族思维的源头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理、整合、保护和开发,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才得以生生不息、果实累累、源远流长。 少数民族作家群的不断出现,是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又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作家群是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大致相同的环境、大致相同的美学理想、一个或几个领军人物、一个或几个基本能接受的创作口号或主张,一批较能形成合力的作家,这些条件,是作家群大致必备的几个要件。用这些条件来看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群”现象,应该说基本成立。其实,云南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多个少数民族文学作家群的出现,也是在原来的不同地域、不同作家群落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变化,出现了群体性崛起,进而带动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整体性进步。 少数民族作家群的涌现,说明云南各地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给予了较为充分的重视,同时也说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对文学和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多。当下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相对比较活跃的时期。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群体,主要集中在彝族、哈尼族、回族、白族、纳西族、景颇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方面。在一些地区,近年来还出现了少数民族文学群体崛起的新亮点,比如在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出现的以表现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彝族作家群,在云南宁蒗县出现的小凉山多民族诗歌创作群。名声在外的云南昭通作家群中,也有较多的彝、回、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作家活跃其中。云南军旅作家群中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作家成为中坚。汉族作家以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为创作内容的作品,在云南也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第二、三代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创作的作家的出现,则使云南少数民族文学队伍呈现后浪推前浪的喜人态势。 原载:《文艺报》2008-3-2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