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这么一个题目来做我的创作谈,那是因为我把自己以前的一些作品都视为垃圾。也许这样的感觉不是很好,但它毕竟表现出我的勇气。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这样的勇气,我想,他只能是一个写手。 从最初发表作品至今已有25年了,我想,一个人能在25年的文学创作道路上艰难地行走并出版和发表了多部中短篇小说,甚至是长篇小说,很不容易了。现在怎么就把这些作品视为垃圾呢? 有人问我:“在你近两百万字的小说中,你自己最喜欢哪部?” 这很难说。我想,自己出版了长篇小说《大流放》《血女浮生》和《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韦俊海卷》等7部书,这7部作品毕竟都是自己孕育生产的,它就像我的儿子,我没有理由不喜欢它们。我始终认为,出书是一位作家必须产出的精神粮食,既然是作家,我就想给一些渴望图书 的人送上我出土的粮食。 如果非要问我最喜爱哪部作品,我想应该是近期出版的《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韦俊海卷》,因为这部书是我受聘于广西签约作家之后在全国各名刊上所发表的作品。 当时我收到广西第三届签约作家授聘通知书,叫我赶赴南宁签约。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即将烤干的鱼,被重新放入大海,获得了新的生命。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如鱼得水。正因为有了那次的如鱼得水,才有我今天的小说作品的转型。 签约后,为了尽快找到出路,创作的冲动强迫我从头学习,重新去营造故事,重新去体验更有趣味的生活。于是,我开始大量地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去书海里寻找米兰·昆德拉、卡夫卡、福克纳,甚至寻找肖洛霍夫…… 阅读,阅读,至今我仍然在阅读中成长。于是,我开始悟出我作品的垃圾在哪里,我常常警醒自己:该倒垃圾了。 每当我倒掉一次垃圾文本的时候,我的作品就有一次新的飞跃。我想,一个人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有可能飞跃……我又重新上路了。 我在《人民文学》《作品与争鸣》《中国作家》《清明》《上海文学》《青春》《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美文》《中华散文》等刊物陆续发表了我的作品。小说《等你回家结婚》荣获首届“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文学奖,有的作品被影视公司买断版权。 评论家张燕玲说:“韦俊海的小说几乎和以前的不一样,完全是一种新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是韦俊海创作进入文学自觉的转型表现。”是的,我的创作转型当然是有目标的,也是有勇气的。我的勇气是敢于把自己以前的作品视为垃圾,不断地创作不断地更新观念。 秋天是人们收获果实的日子,而我偏偏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播种——2004年9月,我有机会到鲁迅文学院高研班那块肥沃的土地上,种下了自己需要的精神种子。 在鲁院的日子里,我从王蒙主讲的《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掌握了语言的技巧;从陈建功主讲的《当前中国文学创作的若干问题》中感受到自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我还从雷达、李敬泽、张承志、阎连科等老师主讲的课题中去重新认识自己。 我想,从今以后我的垃圾桶里的垃圾也许会越来越少,希望如此。 原载:《文艺报》2008-4-1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