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凤凰涅磐:死亡与再生的完美象征——解读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盛海燕 参加讨论

     引言
     劳伦斯是20世纪前期最伟大的英语小说作家之一。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中创作长短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以及游记达SO卷,这还不包括在他死后结集出版的书信和大量资料。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中,其中四部小说给世人留下的影响最大,按创作时间的顺序分别是《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而《恋爱中的女人》被文学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是劳伦斯四部主要小说中最出色的一部。对他的作品,人们颇有争议,甚至他本人也说自己的书要到300年之后才会被理解。在他逝世后,批评家形成两派展开激烈的交锋。英国20世纪30年代最有影响的评论家Eliot指责劳伦斯缺少涵养,并说他的无知会“腐蚀他人”〔1〕。而英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批评界的“最强音”FR. Leavis认为劳伦斯是一位天才,是“我们最后一位伟大作家”[2]。著名作家E.M. Forster也相信劳伦斯是“我们这一代最具想象力的小说家”[3]。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劳伦斯作为英国文学巨匠的地位才被确立。他被认为是英国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而现代主义正是强调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个人的孤独、失落甚至绝望感。
     劳伦斯的作品以当时英国社会垄断资本的确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揭示经济生活的巨变和争霸战争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影响。他认为机械化和战争否定和扭曲了充满活力、自然的和本能的人性。在拜金主义和攫取意志的控制下,个人心理变得异常紧张、郁暗,不顾一切地企图控制他人,从前农业社会那种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去不复返了。在广阔的社会视野下,劳伦斯把视线集中在两性关系这一层面,努力探求改善两性关系的途径,独辟蹊径寻找医治社会弊病的良药。《恋爱中的女人》正是在这种探索精神支持下的一本经典巨著。小说的情节以两对恋人—伯金、厄秀拉和杰拉德、古德伦的恋爱关系的发展过程为两条平衡主线。正如劳伦斯所说:这本书力图反映“战争在人心灵上留下的刻痕”[4]。每个人一开始在精神上都感到冥冥的恐慌和孤独,试图通过爱实现自我完善,找到一个完整的自我。伯金和杰拉德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两人在关于婚姻的问题上有不同见地:伯金认为与一个女子结成稳定的婚姻是最终的归宿;杰拉德坚持认为婚姻可不是他的心灵归憩之所。曾作为古老的布朗温家族第三代代表人物出现在劳伦斯第二部重要小说《虹》里的亲姐妹厄秀拉和古德伦,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已成长为具有反叛传统精神的新女性形象,然而她们却各自有着迥异的性格。姐姐厄秀拉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憧憬,看到杨树火红色的花絮都会让她产生对生命的由衷赞叹;妹妹古德伦精怪、冷峻,认为凌厉、抽象、体现绝对现实的艺术才是自己生命的全部。伯金、厄秀拉和杰拉德、古德伦这两对恋人下意识地受其本性的牵引,在恋爱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正如Schneider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对“受自身灵魂最深处流动着的自然欲望的指引”,而另一对追寻着“以自己为中心的肉欲和毁灭欲的浊流”〔5〕。与杰拉德、古德伦之间的毁灭性关系相反,最终伯金、厄秀拉放弃了原来残存的对对方的攫取欲望,承认了对方的独立存在,成功地建立起“星际平衡”般理想的两性关系:相互吸引同时却又保持自我存在。为达到这种关系,双方都经历了死亡与再生的洗礼,诞生了新的、完善的自我。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