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从根部阅读和阐释美国文学二十年 ——读《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廷佺 参加讨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是“文化沸腾”的时期:眼花缭乱、始料不及的时代变迁与民众的思想和文化传统强烈地碰撞,几乎重塑了青年一代的文化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催生了新的文学主题、形式与结构。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此期间写就了他们最主要的作品。这20年适逢两场世界大战,后10年的经济大萧条与前10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这一时段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这20年还称得上是一个文学实验的时代,新作家的新文学,记录、再现、反映了一场社会巨变、文化巨变和认识巨变。应该说,这20年是美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主要章节,是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富矿。一般美国文学通史大都力求面面俱到,虽然对这一时期不吝笔墨,但总难免由于篇幅和视角,让人觉得大而无当,搔不到痒处。似乎只有文学断代史才能更深入、系统、完整地阐述这20年的文学。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和文学表达》一书洋洋50余万言,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文学断代史,它从根部阅读和阐释这一时期的文学,研究该时期的文化思潮对美国文学这棵繁茂的大树提供了怎样的滋养,即美国社会形态和文化思潮如何造就和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家,也研究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如何创造性地再现当时的社会巨变。该书突破一般文学史、断代文学史的撰写模式,在整体框架中观察局部细节,从抽象的、大文化的层面综述和讨论,提供背景,建立观点,尔后集中地讨论作品和作家。可谓匠心独具,别有炉锤。
    当时的美国社会总体上是一个巨大的“悖论”,思想、道德、认识上和文化态度上充满矛盾,人们眷恋传统,又向往更加自由开放的未来。这20年的美国文坛是青年作家的天下,他们强硬的文化批判态度背后,隐藏着激进和保守、反叛与恋旧等对立的因素,表现出文化动荡期的迷惘和艰难求索。著者“毋因群疑而阻独见”,于熟悉之处为我们指点别样的风景。该书使用“青年文化”这一概念来解释包括“迷惘的一代”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在对海明威和费茨杰拉德的研究中,著者指出两位作家的思想中都有终其一生也未能摆脱的某种“青年性”,这造就了两位作家鲜明的文学个性,也严重地阻碍了他们思想的成长和深化;对“迷惘的一代”作家自我流放的原因,该书把传统的阐释总结为“战争幻灭说”和“文化朝圣说”,继而广征博引,提出了文学女性化风潮、城市的“移民化”和贫民化、法郎贬值、格林尼治村的瓦解等广为忽视的因素;该书从“文化线索“切入美国文学中的激进主义思潮,充实和丰富了原来从经济、政治原因来解释大萧条引发的左翼文学的传统观点。真是搔到了痒处。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虞建华等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原载:《文汇报》2007/06/0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