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当下的俄国文学和我们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文飞 参加讨论
苏联解体后的当下俄国文学无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当下的俄国文学,最为恰当的或许就是“多元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当下的俄国文坛,正统和在野,官方和地下,主流和潜流,中心和边缘,境内和境外,现实和虚构,现代和后现代,传统和新潮,严肃和通俗,大众与精英,歌颂和暴露,甚至连所谓的进步和落后,正面和反面,合法和非法……诸如此类的对立面之间的界限和分野都已经相当模糊了。
    当下俄国文学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其非意识形态化,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左右。至少是在今天的俄国文学界,似乎已经没有了一言九鼎、让人不敢置疑的人物。索尔仁尼琴被称为“俄国文学主教”,笔者在不久前的莫斯科之行中看到,在由舍列缅季沃机场通往市区的大道旁树立着索尔仁尼琴的巨幅画像,画像上方有一行字:“2007年——世界俄语年”。也就是说,索尔仁尼琴已经被视为俄罗斯语言、俄罗斯文化的化身。但就是这样一位被神化了的作家,在当今的俄国报刊和出版物中,对于他的各种调侃、揶揄乃至攻击,仍屡见不鲜。普京总统的声望在当今的俄罗斯如日中天,然而,我们却很少听到为他唱的“文学颂歌”,不久前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由两位西伯利亚剧作家创作、描写普京的《总统假日》一剧,至今还没有找到排演所需的资金、场地和剧团,甚至连一直为宣传普京而不遗余力的总统办公厅,也不愿或不便伸出援手,这和苏联时期的“列宁题材”、斯大林文学奖和勃列日涅夫的《小地》等“文学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如今空前多元的俄国文学,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者在很多方面都被迫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取舍。既然俄国已经没有了天下独尊的文学之神,既然俄国文学已经放弃了其意识形态中心主义,我们就不妨在自己的研究中做一些更具民主意识、更富自由精神的尝试。这无疑对作为当代俄国文学研究者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俄国文学的多元,要求我们至少要注意到这样两个问题:首先,就个体而言,我们应该具有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对于不同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倾向,要持有一种公平、民主的初始态度,能心平气和地同时面对关于自己钟爱作家的恶语和关于自己轻蔑作家的赞美,对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迥然不同的观点要善于兼听,左顾右盼,对于多元的文学研究对象采取一种多元的学术态度;其次,就整体而言,我们的研究团队应该表现为不同的学术兴趣、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形式的学术成果之有机的统一体,对于俄国当下作家我们若能各有所爱,对于俄国当下文学我们若能各执一词,都应当被视为我们研究工作中的进步和幸事,而不是相反。
    俄国文学自身的非意识形态化和多元化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迪,就是要努力追求研究主体及其研究方法的个性化和独创性。面对熙熙攘攘却又队列混乱的俄国作家群,你能分辨出哪一位是你心仪的研究对象?面对俄国批评界发出的众多纷乱、甚至嘈杂的声音,你究竟更乐于接受哪一种?面对缺乏“主旋律”的当下俄国文学,你究竟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整体判断或展开自己的个案研究?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展示出更多的自主精神、自我意识和独立发现来。笔者以为,这既是我们所遭遇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挑战,也是整个中国俄国文学研究界所面临的一个新契机和新台阶,我们或许正可以藉此使我们的研究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原载:《文艺报》2007-12-1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