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一颗充满问句的洋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滨滨 参加讨论
他把回忆比做剥洋葱,一层层剥,每剥掉一层,或是空白,或露出新的东西,但上面的字体并非清楚无误,而是需要不同的解读。选用洋葱这个意象表明格拉斯对往事的回忆并非十分有把握。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这个往事储存器的功能也削弱了,甚至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漏洞。
    一颗充满问句的洋葱
    德国《明镜》周刊2003年采访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拉斯时曾问他:“您会在某个时候写自传吗?”格拉斯明确表示不太相信自传,他对记者说:“如果我有可能以某种变体来讲述自己的话,也许很有诱惑力,但我确实更喜欢以虚构,也就是小说的密语形式写的自传。”(《译文》2004年第一期“胜利使人愚蠢”)仅过了三年,也就是2006年,20多万字的自传《剥洋葱》就面世了。这部自传涵盖的时间很短,仅20年的时间,即1939(二战爆发)—1959(成名作《铁皮鼓》出版)年。格拉斯生于1927年,也就是说自传讲述的是他12岁至32岁的经历。
    这部自传抖搂出最令人震惊的信息就是格拉斯曾参加过党卫军,对此国内已有大量报道,在此不再赘述。这段难以启齿的经历成了他一个很重的心理包袱,他不得不想办法卸掉,也许这就是他虽不喜欢自传却又写自传的原因吧,他在自传第四章中写道:“其实要找借口的话,唾手可得。然而几十年来,我始终拒绝承认自己和‘党卫军’这个词,和那两个S字母有关。战后我心中始终羞愧难当,对少不更事时引以为豪的事情避而不谈,保持沉默。但是,负担依然还在,谁也无法减轻。”格拉斯不想把这段历史带进坟墓,于是将其公布于众。其实看看格拉斯以前的言论就不难发现,他早已为他们那一代人与纳粹为伍的行为开脱,比如2003年德国出版的《国际日耳曼学者辞典1800-1950》爆出作家延斯及瓦尔特·赫勒雷尔曾是纳粹,引起哗然,格拉斯当时就站出来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赫勒雷尔加入纳粹组织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所致。他说当时他岁数再大几岁的话,与纳粹为伍也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我们当时不是先知先觉”。(2004年1月29日文学报“一部辞典引发德国文坛‘大地震’”)
    格拉斯的自传是历史最好的脚注。读者在历史书上读到的都是干巴巴的史料,而他的自传展现给读者以鲜活的生活及历史画面,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时,格拉斯写道:“两腿还在瑟瑟发抖,眼前的惨景扑面而来。幼小的树林被撕成了碎片,白桦如同被搁在膝上嚓地折断了一般。有几颗炮弹碰到树冠提前爆炸了,周围都是人的躯体,有散落着的,有叠在一起的,有一命呜呼的,有苟延残喘的,有蜷曲着的,有被树枝扎穿的,有被弹片炸得百孔千疮的。有些躯体像演杂技似的打成了结。也许还能找到七零八落的尸块。”格拉斯以栩栩如生的文学表现手法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的细节。有时历史不忍细看,而有时历史非要细看。
    既然格拉斯是享誉全球的著名作家,其自传必然与德国文学史交织在一起。我们知道47社是德国战后最重要的文学团体,它像“造星社”,获得47社文学奖的作家后来都成为叱咤德国文坛的作家,格拉斯也在其中,可以说没有47社也许就没有作家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拉斯,他就是从德国的万湖湖畔(1955年格拉斯第一次参加47社活动的地方)走向文学奥林匹克之巅的。从《剥洋葱》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47社的宗旨与运作方式。它主要是扶持年轻作家,格拉斯的例子特别说明问题。他此前默默无闻,来到会场后差点被47社的创始人里希特当成捣蛋分子轰出会场,澄清误会后里希特连问他三遍名字都没记住。以前从文学史中我们知道这个社的活动形式就是新人只能朗读没有发表过的作品,然后接受其他人的评议,其间不得为己辩护。从格拉斯自传中我们知道,这种类似挨批的朗诵滋味实在不好受,如同受刑,所以作家们称朗读作品时坐的椅子为“电椅”。
    格拉斯自传的形式与众不同。首先,他把回忆比做剥洋葱,一层层剥,每剥掉一层,或是空白,或露出新的东西,但上面的字体并非清楚无误,而是需要不同的解读。选用洋葱这个意象表明格拉斯对往事的回忆并非十分有把握。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这个往事储存器的功能也削弱了,甚至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漏洞,所以格拉斯的讲述常常用提问的方式,问句在自传中比比皆是。此外,为了掩饰记忆的不可靠,作品中也常常玩人称的游戏,完全打破了文学中叙事的“我”与行动的“我”这一对儿概念,书中一会儿用第三人称,一会儿又用“叫我名字的那个人”或“青春男孩”来表示“我”。这样的表现手法还表明,80岁时的格拉斯的心情很矛盾,他既痛恨几十年前少不更事的格拉斯的所作所为,又为过去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找借口,在第二章里格拉斯写道:“一旦我叫来以前的那男孩——他就是十三岁时的我本人,严厉地拷问他,心里真想处决他,也许就像判决某个对其苦难我无动于衷的陌生人,这时我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半大小子,穿着短裤和齐膝的长袜,老是做鬼脸。他总是躲着我,不想被人议论,不想受到判决。他躲到了妈妈的怀里,扯着嗓子大喊:‘我当时是个孩子,还只是个孩子……’”
    格拉斯这部自传运用了许多虚构文学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意象、描写等,读者读起来既像读一部自传,也像在读一部小说,也许这是格拉斯式的文学体裁——自传体小说或小说式的自传体?
    总的来说格拉斯这部自传的语言还比较易懂,语言虽然简单,但完全理解内容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因为整部自传穿插着其虚构的文学作品,有些指涉不了解其作品的话就不知所云。既有虚构的世界,又有现实生活,虚虚实实,彼此交叉,相互渗透,这也是文学大师格拉斯自传的独到之处。
    《剥洋葱》,[德]君特·格拉斯著,魏育青等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28.00元
    原载:中华读书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