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捧撒心灵珍珠的诗人叶赛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龙飞 参加讨论
叶赛宁生在乡村,是大自然赐予他灵感,哺育他成为诗人。幼时同舅舅夜牧,到河畔饮马。月光洒下一片银辉,月亮静静浮在水面 。马儿饮水时像要将水中月吞下,而月儿又从马嘴里滑出……看到这幅神奇画面,他高兴得跳起来,后来便写出“马儿将月亮一饮而尽”的诗句。他陶醉于白桦、朝霞和夕阳中。亭亭玉立的白桦如同沉思的少女;菩提树伫立着像把绿伞;白云使他想到小羊羔。夜晚他坐在河边望着天上的月亮和星斗,奇想妙想纷至沓来:忽而觉得月亮像个面包,忽而觉得像外公那顶黄帽;低头看到洒落水中的星斗,仿佛是一群白燕。
    叶赛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肉店打工的父亲为他在东家的账房找了个差事。莫斯科多美好,而肉店账房的活计却毫无诗意。一次他同父亲、店主大吵一通便离去,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他醉心写诗,但寄出的稿件石沉大海。父亲抱怨儿子不干正事,一味写些没用的小诗。
    叶赛宁来到首都彼得堡。在布洛克等名家的提携下,他的诗陆续见诸报端,成为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1916年世界大战,叶赛宁应征入伍。上级让他写歌颂沙皇的诗,正如他所言:“我的心不会说谎。”他因不肯从命而受到惩处。二月革命爆发,他脱离军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17年叶赛宁同拉伊赫结婚,两个月后迎来十月革命。他怀着狂喜写下许多歌颂革命的诗篇。首都迁往莫斯科,他和妻子也搬到那里。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俩同许多年轻人一样,精神饱满地工作。这是他最幸福的时期,写出许多惊人诗句:“天空是一口大钟,月亮是它的钟舌。我的母亲是祖国,我是布尔什维克。”“啊,天上和人间的,革命万岁……举起粗壮的手臂,摘下太阳当作金色的大鼓。”
    叶赛宁歌颂革命,但并不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巨大困难,严峻现实粉碎了诗人的浪漫幻想。回家乡看到农村的情景,他深感迷惘与困惑。《我是最后一个乡村诗人》一诗是他为旧俄罗斯乡村唱的挽歌。他不理解工农联盟,不理解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他的小农经济思想同现实发生了尖锐矛盾。诗人十分苦恼:“我很忧伤,因为历史正经历着一个扼杀活人个性的痛苦年代,正推行着远非我所想象的那种社会主义。我的心灵疲倦极了,为周围发生的一切而惶惑不安,没有任何语言能表达我此刻的痛苦。”
    叶赛宁开始酗酒,甚至打架斗殴,同妻子感情破裂。拉伊赫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他。失去妻子儿女,他更沉溺于杯中物,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为发泄内心的积郁不时寻衅闹事。
    1921年饮誉全欧的舞蹈家邓肯应苏联政府邀请,来莫斯科创办舞蹈学校。叶赛宁慕名前去拜访,两人一见钟情。邂逅邓肯,正是他情绪消沉的时刻,而这场旋风式的爱情并未能把他从醉生梦死中拯救出来。抒情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就是他思想危机时的产物。
    邓肯要带学生到欧美演出,得先到国外做准备。当时苏联纸张匮乏,政府允许国外私人出版社为国内作家出版图书。叶赛宁也想趁机到国外出版诗集。
    1922年新婚夫妇飞抵柏林。不久叶赛宁和邓肯之间产生裂痕。感情易变,是叶赛宁的致命弱点。他曾狂热爱过邓肯,可是共同生活后,这位迷人的舞蹈女神在他眼里逐渐失去魅力。而邓肯却对他一如既往,反使他感到厌倦。
    异国风光虽无限美妙,西方文明虽令人惊叹,而叶赛宁的思乡之情却与日俱增。他拼命喝酒,以酒浇愁。在巴黎他出版了一部诗集,并构思诗剧《恶棍的国度》,创作这部诗剧的动机是参观了纽约交易所产生的。
    回国后,叶赛宁不无得意地对朋友夸口:“我在国外没少打架,不过我应受到奖励,我是为革命而打架的!”回国不久便结束了同邓肯的罗曼史。
    他写了一篇《铁的密尔格拉得》,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我不喜欢美国,那是个臭气熏天的地方。在美国不仅艺术遭到毁灭,就连人类的美好感情也丧失殆尽。”
    叶赛宁通过西方社会同苏联的对比,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只有在国外我才彻底明白这个道理:为把世界从绝望的市侩风气中拯救出来,俄国革命做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他清醒地看到,今日的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方面比欧美落后得多:“我不再爱落后的俄罗斯,而更加热爱共产主义建设。”
    出国旅行成了叶赛宁思想转变的重要契机。一度沉沦的诗人从精神危机中得到解脱,开始悔恨过去的放荡:“在蓝空飞翔时,亲爱的小鸟,请转告父老们,说我已不再堕落。”他责备自己:“走过的道路这么短,犯下的错误却如此多。”
    叶赛宁认识了女演员米克拉舍夫斯卡娅,这位女子使诗人心荡神驰。以后他们常常会面,一起散步。他倾诉道,祖国的一草一木对他都是亲切的:“我确信这里的一切,包括天空和月亮,都比国外的好!你不知道我在国外是多么寂寞和难受!”
    米克拉舍夫斯卡娅仿佛是个奇异的精灵,赐予诗人无尽的灵感。他写下《蓝色的火焰熊熊燃起》等7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献给她。这些诗充满炽烈的柔情和对过去的真诚忏悔。
    1924年,叶赛宁创作了一系列书信体抒情诗,有《给母亲的信》、《给一位女子的信》、《母亲的来信》、《给母亲的回信》、《给外祖父的信》等。运用书信体裁,真诚坦率地倾诉衷肠,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主人公复杂细腻的内心——这是叶赛宁的创举。
    《给一位女子的信》是致拉伊赫的。拉伊赫带着孩子嫁给著名导演梅耶荷德。叶赛宁非常怀念她和那双可爱的儿女,看到梅耶荷德一家生活十分幸福,他悔恨交加,经常默默流泪。在这首诗中,既写出当年造成悲剧的社会原因与个人责任,也写出自己今日的新生,并对前妻充满真挚的祝愿。
    在《母亲的来信》中,他借母亲之口数落道:“你把自己的孩子\)不知丢到了哪里,你把自己的妻子\)也随随便便让别人娶去。”
    《给母亲的回信》中写道:“在这冷酷的星球上\)有多少肮脏的勾当!就连太阳列宁\)也不能马上将它烧光!”这在当时一片歌功颂德声中是不同凡响的。同时他也无情谴责自己:“应当头一个\)把我吊死\)将我的双手从背后倒剪\)因为我曾用\)沙哑、不健康的歌声\)搅扰了\)祖国的睡眠。”
    真诚是叶赛宁的最大特点。阿·托尔斯泰称赞他的诗“像用双手从心中捧出撒向四处的一颗颗珍珠。”
    的确,他总是怀着颗赤诚之心将自己的一切感受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甚至连一些无人知晓的个人隐私也坦率地公诸于世,这是一位多么天真而又单纯的诗人啊!然而不幸的是他的一片真情没有得到一些人的谅解,甚至他对未来的决心也被认为是不可信的。他们抓住诗人的缺点、错误不放,认定他是个酒鬼、流氓和颓废派。
    这时期叶赛宁的思想感情极其复杂。《苏维埃俄罗斯》充分反映了那种心境:既抒发了内心的悲哀,又表达了对祖国那种深沉的、超越一切的、永恒的爱。这是一首典型的“叶赛宁心灵之歌"。
    1924-1925年间,诗人的两部重要作品问世。一是抒情组诗《波斯抒情》,欢快明朗,一反他前一时期那种忧郁哀伤的情调。特别是其中的《莎嘉奈,我的莎嘉奈》,是那么优美动人,把对祖国、家园和对恋人的爱交织在一起。另外便是叙事诗《安娜·斯涅金娜》,这部作品的基调乐观向上,有这样的句子:“你好啊,生命的朝霞时光!”“我常想,多么美好啊,大地和大地上的人。”
    这时叶赛宁的作品不仅题材具有重大社会意义,而且艺术技巧也更加成熟完美。他继承了普希金的优良传统,又不断探索创新,独辟蹊径。在他作品中常看到一些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诗句。
    1925年叶赛宁写了一组以冬为背景的诗,这是他的绝笔作。一次酒醉,他侮辱了某大人物,对方扬言要起诉。妹妹劝他住进医院,因病人可不受审,他只好同意。
    住院不久他便擅自离开,带着全部手稿、书籍和对新生活的计划迁往列宁格勒。几天后,在一次抑郁症发作时,年轻才子自缢身亡。也有人提出证据,说诗人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其死因仍是个谜。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8-4-1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