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部的唯野教授》是日本著名作家简井康隆1990年的作品,1997年获法国政府文化勋章,1999年获读卖文学奖。不过直到2007年下半年,才有中文版。依照翻译者何晓毅的原话,《文学部的唯野教授》让他改变了对日本文学的看法,“怪怪的”日本文学原来也有不论是内容还是语言可读性都很强的地方,让他一口气看完。 我虽不像译者那样读完此书后欣喜若狂,从此改变对日本文学的看法,不过也忍不住捧腹大笑:原来日本知识分子也如此的好玩。 小说讲述的是一群大学教授。教授也罢了,关键都是些稀奇古怪的教授;稀奇古怪也罢了,关键是作者还要一本正经地讲些老不正经的故事;老不正经也就罢了,关键是一个个都很抓狂,诸如当不上讲师就持刀行凶的杂务助教,被逼迫付钱吃花酒的副教授,为了将访问奖金放进自己腰包而偷偷躲起来的学者,等级森严的学部会议的大吵大闹,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人际关系等等——真是环球同此炎凉,知识分子一样有趣啊! 评介这本小说的文章已经很多了,而且它也获了奖,所以也就用不着我再锦上添花了。我想说的是,从《围城》“方鸿渐”、《你别无选择》“李鸣”、《耻》“卢里”到“文学部的唯野教授”,个个都是有趣的人,但个个都是倒霉蛋。倒霉不是人不好,而是身份不好——做什么不好,要做个知识分子呢?比如吃花酒,在商业圈是理直气壮的事情,美其名曰“客户接待”,在知识分子圈就是罪不可恕了,就算别人不来批判,自己至少也要在日记中“狠斗私字一闪念”。总之,多年传承下来的固有观念认为,知识分子就算不是圣人和活神仙,也是起码要对得起社会良心的身份。但多年传承下来的事实又是,知识分子就算不是臭老九,也起码是穷酸一群。社会一方面要求其承担起几乎所有的社会道德上的责任,一方面又鄙视和嘲弄其因为担任起这种责任而带来的困窘(知识分子自身依靠精神上的优越感藐视这种困窘是另一码事)。知识分子不想抓狂也难,抓狂之后不想被人嘲讽更难:抑郁了的,被嘲讽为脆弱;随大流的,被嘲讽为庸俗;坚定不阿的,被嘲讽为假正经。 这种状况反映到知识分子小说中,就有了两种全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正正经经为知识分子辩护和说话的,力图还知识分子一个公道。远的不说,近年的如《沧浪之水》。不过这种努力似乎并不见效,一不小心,就成政治小说的旁门左道了。另一种就像《文学部的唯野教授》,干脆就什么都不怕了,疯疯癫癫地说话,还原知识分子的抓狂状态。上个世纪80年代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就让知识分子在小说中抓狂起来,可惜响应的人不多。这种抓狂型知识分子小说可能会让很多人不习惯,觉得里面的知识分子离自己的严格要求相差很远,让自己很失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下:主要是失落了讽刺打击挖苦知识分子崇高形象的机会。 两种类型的小说,前者看得人心酸,后者看得人捧腹。根据现代医学的理论,经常大笑会使人更加健康。如果 考虑到身体因素,还是后者更合适一些。 原载:新民晚报2008-5-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