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邂逅特莱津的孩子们——简评《像自由一样美丽》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尹鹏志 参加讨论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伊利·威塞尔在作《大屠杀之后的艺术和文化》演讲之时,曾设问:“艺术和文化将以什么面目来体现当年的集中营和大屠杀?”林达的《像自由一样美丽》用饱含情感的笔调记录了二战时期捷克小城特莱津从平静、祥和的安居之地被纳粹变成人间地狱的故事。让读者感受罪恶时代的艺术之美,文化之温暖。
     《像自由一样美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文字介绍二战期间关押在特莱津的犹太人艺术家,以及他们在集中营里发起教孩子们绘画的秘密行动。第二部分则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当年的绘画作品和诗歌。小说以特莱津集中营的犹太人和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苦难中始终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的故事。
     通过林达的文字重新咀嚼发生在集中营中的人道灾难,纵使远隔时代,我们仍会感到身心俱苦。犹太人在特莱津集中营遭受非人道的歧视与煎熬,集中营的孩子失去父母之后,又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正如他们自己在诗歌里写的那样:“这里,人死轻如鸿毛;他们死了,就永远不被人知道。”在残酷、冷硬的战争面前,孩子的心灵受到的刺激与伤害要甚过成人。为了挽救孩子们的灵魂,集中营里的犹太艺术家用绘画等艺术方式为孩子们尽可能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将人类文明中最闪光的部分传递给犹太人的未来。
     在小说中林达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娓娓诉说着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里发生的最残暴的罪恶。身处浩劫之中的犹太人随时面临死亡威胁,而强大的爱与人性的光辉战胜了恐惧。集中营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同时,坚持给孩子们以艺术熏陶。艾辛格教授带着孩子们成立了一个“孩子共和国”;画家弗利德教孩子作画,用色彩画出心底的梦想,引导他们的心灵飞出集中营。孩子们用绘画表现艺术情怀的宽广,让人对生命涌起无限珍惜和憧憬。他们的身体虽被囚禁,精神却始终坚持邪恶所不能战胜的自由,人性的光辉在黑暗的时代显得无比耀目。《像自由一样美丽》中数十幅犹太儿童的画作,展现出集中营受难者在厄运中不懈的精神追求。犹太孩子们的画作充满想象力,色彩异常缤纷。这些孩子们的画作有的写实,画出了集中营的阴暗、压抑,也画出纳粹的凶残,透露出他们的孤独和压抑;有的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遐想和憧憬,自由的色彩像丰沛的血脉流贯图画。他们在人生之初遭此大难,可透过铁栅栏的间隙脑海里都是向往中的乐园图景。艺术让生死悬于一线的微小生命获得宁静、淡然、尊严,他们从自己创作的艺术品中获得了对正义和美好生活的信仰。虽然绝大多数孩子最终仍没能摆脱死亡的命运,但这些童稚的画作和诗篇保留到今天,成为他们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伊利·威塞尔说:“遗忘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邂逅特莱津的孩子们,我们就会看清那段罪恶的历史,从而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翻开《像自由一样美丽》,47张画静静地呈现在这本书里,它们超越了生死,将最美丽的价值、感动和力量传递给我们。文化和艺术的光辉冲破重重迷雾和黑暗,给世界以温暖,让生命获得尊严。
    原载:《中国文化报》2008-11-2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