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天才与病态——科幻奇才迪克及其小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宗刚 参加讨论


     ●“我是职业科幻小说家。我与幻想为伍,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奇思异想。”当置身喧嚣世界的我们正奋力探索着种种不可知的一切时,不要忘记迪克对人类未来走向的解答——“与其他生灵融合为一”。
     1
     菲利普·K.迪克(PhilipK.Dick,1928-1982),美国当代科幻小说家。迪克虽已辞世20余年,但他残酷的经历,坎坷的人生,令闻者无不吁嗟惊叹。迪克是当代北美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他曾活灵活现有枝有叶地预言了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记忆移植,写下最具科学效应的幻想文字;他的《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冒名顶替》吸引了斯皮尔伯格、汤姆·克鲁斯、施瓦辛格等名导名演,成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迪克正成为世界电影界和出版界日益关注的文化现象。2002年,好莱坞迪克当道,两部出自他手的作品同时热映。派拉蒙公司则以200万美元买下其小说《薪水》——一个词值200美元,实在称得上短篇小说稿酬之冠。而该小说1952年出版时作家本人所得稿酬竟不足200美元。现在,迪克的书在全球范围内频频畅销,每本销量往往达百万册以上,出版界、电影界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阵阵迪克旋风。“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迪克,这位生前落魄的科幻小说巨子,用他那些疯狂诡秘、绝妙警世、执着狞厉、魔笔生花的作品,在时间的流沙上打下了永不漫漶的印迹。
     迪克为世人留下36部长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它们熔科幻、惊险、伦理、言情、恐怖、神秘、心理、悬念、推理于一炉,哲思与艺术并重,科学与俚俗相通,为崇尚科技的欧美人所深深喜爱。读迪克的小说,我们不得不感慨想像比知识更重要,想像力毕竟是真理的皇后。
     迪克一生飘零,自幼便妹妹早夭,父母离异。这使敏感的他长大后一直走不出内疚与自责的阴影。童年阴影成为一种顽固的情结,不可排解。失去妹妹的痛苦,无爱的家庭体验,挥之不去的负罪感,遂成为迪克作品生生不息的母题。
     少年迪克从畅销杂志上初次接触到科幻小说,即一见钟情以心相许,但同时又对科幻文学抱着游戏的心态,因他心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纯文学”至上的观念。15岁时,迪克开始为生活而打拼,在一家专营收音机、电视机和音乐唱片的小店做店员兼修理工。此项工作他津津有味地干了多年。
     终于,迪克有幸踏入享誉世界的加州大学读书。然而病态的身心,独特的个性,古怪的思维,令迪克难于合群。渐渐地,迪克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风华正茂的迪克只上了一年大学即遭开除。自那时起,青年迪克便与一群任性放情的艺术家过从甚密,这益发滋长了他的无拘无束异想天开。渐渐地,迪克成了不折不扣的“问题青年”。好在迪克并未堕落,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全力以赴地向着文学家的目标冲刺。
     1952年7月,迪克《遥远地方的巫伯》发表,恢复了科幻小说中几乎已经消失的惊险,引人关注。这部处女作,显示了迪克非凡的禀赋。在该阶段流行的科幻作品中,机器人一般被处理为无情无义,倾向于战争策划与种族屠杀。然而到了迪克笔下,人类成为战争的发起者,机器人反成为地球的守卫者,彰显迪克对人类和人性的怀疑。迪克试图凭纤笔一枝,有所颠覆,有所还原,有所重构,深深体现出对这个聊以栖身的实在世界的焦虑与忧思。此时此际的迪克,奇情异思,纠结缠绵,种种微妙情感的撞击,益发丰富了其生命体验。迪克希望以科幻解决现实问题,但又每每感慨其虚妄无力,惟有自闭于心造的宫殿,自失于梦想的幻域,成为一枝在孤独中疯狂绽放的罂粟花。
     2
     毋庸讳言,科幻小说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更能准确细腻地传达迪克内心世界的感受。从中他能够真正听取自我心灵的呼吸,察知自我脉搏的律动。杂乱的现实与幻觉的主题贯穿迪克一生创作,形成了妄想、孤独、遭淘汰的主旋律。迪克的第一部科幻长篇为《太阳系彩票》。这时,迪克的作品在社会上的反应是不温也不火,公众对他的态度则不冷也不热。在发表了几部科幻长篇之后,迪克又开始了严肃小说的创作,用力甚殷。但写来写去,惟有《一个狗屁艺术家的自白》得以出版,面世后波澜不兴;其他取材于迪克个人生活经历的《玛丽和巨人》、《美西游荡记》等作,在其生前均未能出版。这些作品,大多刻画了20世纪50年代以加州为背景的悲剧性的工作与失败的婚姻,迪克在其中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生活资源和精神资源。由于经济的、销路的问题,迪克最终被迫放弃了纯文学创作,专攻“俗文学”之属的科幻小说。但对纯文学,迪克始终依依难舍。
     迪克终其一生,都在科幻的海洋里载沉载浮,长歌当哭。《时间大混乱》、《高城堡里的人》……一系列力作使他获得了科幻界的最高荣誉“雨果奖”及“坎贝尔奖”。迪克曾于三年内一连创作了十几部精彩小说,下笔如有神助。我们可以把迪克的科幻小说视为针对现实世界的种种存在与虚无的持之以恒的诠释探讨。他创作的中心始终围绕一个问题:“人是什么”,高度关心人的异化。生活中的不幸令迪克屡屡失态,他惟有将满腹焦虑发泄到荒诞故事中。譬如《阿尔潘星球部落》,讲述一个关于地球人与月球殖民者战争的故事,作者多难的婚姻,对自身的怀疑,通过文本尽得映射,真正是一腔孤愤,发为奇声。《圣痕》、《幽碧》两小说的灵感,则来源于作者本人的吸毒经验。
     五次离婚,频遭退稿,入不敷出,吸毒沉沦……我们很难设想,在与孤独拔河的漫漫岁月里,迪克是怎样熬过来的?社会,又是怎样对一个天才呈现出阴郁冷峻、狰厉漆黑的一面?显然,迪克是在以其科幻小说,完成一种自我救赎、自我超越和自我飞升。我们不妨将其作品,理解为一种完全属于他个人的狂野的涂抹;一种心灵痛楚的发泄,一种内在激情的喷射,一种生命光华的迸发。
     3
     有人戏称迪克为美国的金庸,颇不乏道理。金庸笔风飒飒,墨浪滔滔,打造出众多武侠经典,被誉为成人的童话。迪克在某种意义上又何尝不如是。事实上,迪克的人与文更近于古龙式的浪子风格:乖戾梯突,起落无迹,放浪形骸,天马行空;剑走偏锋而又反常合道。用生命演绎传奇,以科幻影响当代,迪克厥功至伟。
     迪克的一生的确充满悖谬,种种黑色幽默式的阴差阳错贯穿其生命历程。他沉溺于毒品,却又极力反对毒品;厌恶好莱坞,却最后成全了好莱坞。迪克对严肃文学始终情有独钟,惜乎有心栽花花不成;幸而无意插柳柳成荫,他那些融合诸般文体类型的科幻文学,以特有的简约风格,全面刻画出主体的精神风貌和深层世界。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迪克一生为钱写作,却没有真正赚到像样的钱,多是在穷愁潦倒中度日。
     迪克的名字一度成为科幻文学的代名词。政治狂想、星际阴谋以及因为吸食毒品和意志受控所产生的虚幻现实,在迪克笔下都被表现得光怪陆离怵目惊心。迪克那碧海掣鲸般的艺术腕力,使得众多的跟随者、模仿者根本无法望其项背。“我是职业科幻小说家。我与幻想为伍,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奇思异想。”迪克作品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概念,正伴随时代的发展而梦想成真。当置身喧嚣世界的我们正奋力探索着种种不可知的一切时,不要忘记迪克对人类未来走向的解答——“与其他生灵融合为一”。
    原载:文学报2009-04-1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