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座城市:都柏林 挑战小说的写作难度似乎是20世纪小说家首要的工作,这一点,在19世纪小说家那里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我们从19世纪法国、英国、德国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那里,从俄罗斯几大文学巨匠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人那里,都看不到挑战小说写作难度的努力。在19世纪,讲什么永远比怎么讲要重要,小说家无非在小说的长度上有所比拼,而这一点也不是他们有意为之。但是,到了20世纪,怎么讲、也就是以什么样的小说形式去装小说故事这瓶老酒,已经成为小说家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了。在对小说形式和难度的追求上,詹姆斯?乔伊斯到现在为止可能仍旧是一个高峰,同时也是一个阅读的难题。但是,这并不阻碍《尤利西斯》自出版之后的畅销和广泛流布——如今,任何一个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恐怕都听说过这部小说,尽管很多人没有看过。尤其是那些学习英语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都必须要面对詹姆斯?乔伊斯的两部被称为“天书”的作品——《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实际上,我觉得有些吃詹姆斯?乔伊斯研究饭的学者把他的作品的晦涩程度严重夸大了。至少,在我看来,经过了入十多年的传播,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容易理解了,他也成为带有普遍特色的经典作家了。 1882年2月2日,詹姆斯?乔伊斯出生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市。父亲是一个公务员,还曾经做过商人和税务员,母亲有很好的音乐修养,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詹姆斯?乔伊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文学才能,经常自编一些小戏剧,和弟弟妹妹在家里上演。中学时代,他也积极地参与学校里的剧社活动,扮演一些戏剧角色。中学毕业之后,1898年他进入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拉丁语文学,并且对爱尔兰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进行过细致的钻研。在大学里,他写了不少诗歌和散文作品,在一些讨论会上还以“文学辩论家”而闻名。大学毕业之后,他离开了都柏林前往巴黎学习医学,却因为母亲报病危而中断了学业,又回到了爱尔兰。接着,他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并开始发表一些诗歌和故事。本来,似乎詹姆斯?乔伊斯可能会沿着一条既定的方向,走一条学者化的道路,但是,这一切在1904年改变了:年仅22岁的詹姆斯?乔伊斯爱上了20岁的餐厅女招待诺拉。出于复杂的情感、文化和性格叛逆的原因,他同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决裂,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憋闷,于是,他索性就背井离乡,带着不被家庭承认的女友诺拉,越洋过海,来到了欧洲大陆过流浪的生活。这个选择对22岁的詹姆斯?乔伊斯来说是相当胆大的。甚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来到了欧洲大陆,詹姆斯?乔伊斯一开始在现在属于克罗地亚的亚德里亚海海滨城市波拉担任语言学校的教师,后来,他去罗马当了很短时间的银行职员,这份工作使他很不愉快。后来,他在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在靠近斯洛文尼亚边境的意大利小城的里雅斯特继续担任语言学校的教师,在那里一住就是10年,还和诺拉生育了两个孩子。同时,他业余时间勤奋地写作。一直到1920年,38岁的詹姆斯?乔伊斯一家在诗人庞德的帮助下,选择定居在法国巴黎之后,他才算真正结束了漂泊,能够专心地从事写作。 早在他离开爱尔兰来到欧洲大陆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写作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但是没有完成。1905年,他完成了小说集《都柏林人》,据说,这部小说集的命运很曲折,遭到了超过20个出版商的拒绝,一直到1914年,《都柏林人》才得以出版。1907年他出版了诗集《室内乐》,1914年,他还完成了唯一的剧本《流亡者》,这是一个表露了詹姆斯?乔伊斯在欧洲大陆四处浪游的心迹的剧本。他还把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拿到英语文学杂志《自我主义》上连载,并且开始了《尤利西斯》的构思。这个阶段是詹姆斯?乔伊斯写作生涯的早期阶段,其中以小说集《都柏林人》为代表作。《都柏林人》这部小说集,一共收录了他的15个中短篇小说,包括了短篇小说《姐妹们》、《偶遇》、《阿拉比》、《伊芙琳》、《车赛以后》、《两个浪子》、《寄寓》、《一朵浮云》、《无独有偶》、《土》、《悲痛的往事》、《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母亲》、《圣恩》和其中唯一的中篇小说《死者》。在这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集中,他尝试用写实的手法,去描绘在他的记忆里留存下来的都柏林人的形象。小说从外部环境上描绘了都柏林的集市、街道、酒吧、公寓,从精神层面上,刻画了都柏林市民的市侩气,刻画了浪子、投机政客、小职员、纨绔子弟、流氓、警察、艺术家、记者和市侩女人等众多形象,并从文化层面描绘了当地的婚姻、民俗、宗教和生活方式,有些小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一些小说的题目还具有双关含义,并引用了部分爱尔兰民谣。15篇小说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表面上看去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詹姆斯?乔伊斯实际上是按照童年、少年、成年和老年的人生进程来处理小说题材的,因此,这部小说可以看成一个松散的整体。 我把这部小说集看作由15个片段构成的、关于都柏林的一部结构松散的长篇小说。《都柏林人》的这种写法,后来在20世纪很多小说家那里成为了某种成功的模式: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俄亥俄州小城纪事》(一译《小城畸人》)、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苏联作家巴别尔的《骑兵军》、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平原烈火》,在结构形式上都是《都柏林人》的衍生物或者说变种。当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都全受到了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的影响。从《都柏林人》可以看出,虽然詹姆斯?乔伊斯已经离开了爱尔兰,但是,他仍旧在通过这部小说集来复原他关于都柏林的全面记忆。进入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学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捷径就是,必须了解他和都柏林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一生都和都柏林这座城市密切相关,他所写的全部小说,都是关于都柏林的,很少有作家像他这样和故乡的城市的关系这么近、这么融洽和复杂。在詹姆斯?乔伊斯看来,只有离开了故乡,才能够将故乡看得更加清楚。虽然他后来成为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和集大成者,但是,在《都柏林人》这个小说集里,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仍旧占据了主流,他通过刻画一系列都柏林的风物和人物,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不满交织的复杂感情。关于这部小说集,他在给某个友人的一封信中这么写道: “我的目标是要为祖国写一章精神史。我选择都柏林作为背景,因为在我看来,这城市乃是麻痹的中心。对于冷漠的公众,我试图从四个方面描述这种麻痹:童年、少年、成年,以及社会生活。这些故事正是按这一顺序撰写了。在很大程度上,我用一种处心积虑的卑琐的文体来描写。”在这里,他谈到的卑琐文体,指的是就是小说描写卑琐的世俗生活时的现实主义手法,在詹姆斯?乔伊斯看来,这种手法因为过于靠近实际生活而显得有些卑琐。这部小说的意识流色彩还不强烈,但是心理刻画、对话和铺张、象征和意象的手法运用得很好。在这部小说集中,依旧可以看出未来生成《尤利西斯》的某些因素和胚胎,比如他对心理的描绘,对细节和对话中微妙感觉的把握,对结构的匠心,以及对都柏林的爱恨交织的感情,对都柏林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描述等等,这贯穿了他的一生。 一幅自我的精神肖像 每个作家似乎一生都在和自我搏斗,因为,每个作家写的实际上都是广义的自传。詹姆斯?乔伊斯也不例外,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经历编织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1915年,詹姆斯?乔伊斯全家迁居到了瑞士苏黎世,1916年,他的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单行本在美国出版,《尤利西斯》的部分篇章也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詹姆斯?乔伊斯在英语世界里获得了不少重量级的文化名人比如大诗人庞德和叶芝的肯定和赞扬,获得了一些资助,经济情况大为好转,于是加紧了《尤利西斯》的写作进程。 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出版之后,其新颖的写作手法和独特的文学风格立即引起了评论家和读者的热烈反响。但是,大家对这部小说的评价不一,很多批评家认为这部小说结构松散、冗长杂乱,有些描写涉嫌淫秽,还有对天主教的攻击很难让人接受,等等。但是小说的独特个性,还是让一些评论家感到了惊喜,他们认为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个前途远大的有才华的作家。这部小说来源于他早期的一部长篇小说草稿《英雄斯蒂芬》,经过了改写和削删之后,变成了《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在这部小说中,开始出现了詹姆斯?乔伊斯式“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大量对话以破折号来表明,潜意识和潜对话,意识流和内心独白,共同构成了多个层面的声音。这部小说的自传性很强,至少可以说是詹姆斯?乔伊斯的一部精神自传。小说的主人公斯蒂芬?戴达勒斯——一个有艺术天分的青年,怎么看都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化身,小说的情节、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都是通过斯蒂芬?戴达勒斯的意识流动来表现的,而且很多细节也和詹姆斯?乔伊斯本人的经历一样。在这部小说里,詹姆斯?乔伊斯摈弃了在《都柏林人》中还残存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写法,大胆地采用了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动,将一个青年艺术家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和他的精神的苦闷,他对待家庭、爱情、宗教和祖国的看法,以及他对外部世界的背叛和反抗,表现得细致、生动而具体,情绪饱满强烈。 “意识流”这个词汇,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认为,现代人的特征是内心生活更加重要,一个人的真实存在必须以他内心的连绵思绪作为其存在的重要依据。在人的意识层面中,下意识、潜意识、无意识都可以包括在“意识”这个概念中,自此,他的心理学理论在20世纪初开始影响欧美的小说家,敏感的小说家们认为只要写出了人内心的意识流动,就刻画出了时代、人物和生活的真实。詹姆斯?乔伊斯显然深受这种理论的影响,并创造性地以文学的方式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这部小说,可以看作詹姆斯?乔伊斯给自己的青年时代画的精神肖像,因其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很像是在画一幅人的内心肖像。在这幅肖像画上面,流动着的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内心情绪、波纹和语言的河流,小说的内部时间线索还是顺序的,可感的,是根据主人公的成长线索来叙述的,并不过分跳跃,可见在对小说时间的处理上,这部小说走得还不是那么远,还显示了某些现实主义小说的残存影响,而在一些场景的描绘上,仍旧可以看到詹姆斯?乔伊斯雄厚的现实主义写作技巧。而要进入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学世界,《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两部入门作品。由这两部他早期的较成熟的作品,我们就将顺利地进入到他阔大和深邃的《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的世界当中。 2月2日和6月16日,两个重要的纪念日 理解詹姆斯?乔伊斯,必须记住两个日子对于他和他的作品的重要性:2月2日和6月16日。2月2日是詹姆斯?乔伊斯出生的日子,因此,在1922年的2月2日这一天,西尔维亚?比奇女士将《尤利西斯》全本以“莎士比亚”书店的名义,在法国东部小城第戎出版了。詹姆斯?乔伊斯选择自己的40岁生日这一天,出版自己的这部小说,显然是为了给自己庆贺。2008年的5月,我曾经到达过第戎这座小城市,在安闲的街道上徜徉,在几个教堂之间穿梭,一边欣赏那些和巴黎街头的女人气质完全不一样的法国小城的美女,一边按照地图,悄悄地寻找着出版这本书的当时的一些踪迹。可我什么都没有发现,当年印刷这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的书的印刷厂早就不见了,但即使如此,我似乎依稀感觉到了当年《尤利西斯》在这里印刷出版的某种气味。 6月16日是詹姆斯?乔伊斯遇见他后来的妻子诺拉的日子,这对于詹姆斯?乔伊斯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于是,他把小说《尤利西斯》中描绘的那一天的时间,定格在6月16日。在这一天里,《尤利西斯》中的两个男主人公,将在都柏林进行19小时的漫游。在19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穿行在都柏林的大街小巷,并经历各种事件,见识了各色人物,最后,一直到深夜,进入到第三个主角——女主人公莫莉的睡梦中。在那个著名的睡眠中的梦境独白中,意识的连绵流动和表述出来的复杂的女性思绪和经验,以数万个词汇的语言流,将我们引导到黑夜的黑暗和人性的灰暗的洪流中。 《尤利西斯》这部小说的写作,耗费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巨大心血。小说的发表和出版也非常不顺利,在杂志上连载的时候就遭到了“淫秽”的投诉,当时纽约“防止罪恶协会”甚至抗议连载这部小说的《小评论》杂志,使得杂志不得不停止了连载,最后还是流亡在法国的美国人比奇女士开办的莎士比亚书店出版了这本书,而随后美国市场上出现的都是盗版。1924年,美国一家法院最终裁定这本书不是淫书之后,美国版才正式问世,而英国版在1936年才得以出版,1994年,中文译本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发行,已经距离这本书问世72年了。 《尤利西斯》这部小说从外部对表现的时空进行了压缩,但是在内部又无限放大了,小说的时间段是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17日的凌晨2点45分钟这近19个小时,小说的空间背景是詹姆斯?乔伊斯的故乡都柏林。因此,这本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都柏林之书,它的很多地方都是严格按照都柏林的城市布局、街道和地图来书写的,而小说人物就像影子一样,飘动在都柏林的大街小巷里。小说的主人公一共有三个:曾经在《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出现过的艺术家青年斯蒂芬?戴达勒斯、广告业务员布鲁姆和布鲁姆的妻子莫莉。在整个小说的结构上,则和希腊英雄史诗《奥德塞》完全平行:广告员布鲁姆对应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奥德塞,斯蒂芬?戴达勒斯对应的是神话中的青年泰伦马卡斯,莫莉则对应神话中的帕涅罗帕。不过,这三个现代人已经不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和英雄的坚贞妻子了,在19个小时的时间和空间里,他们活动在都柏林市区,他们的行动呈现出和神话中的英雄完全不一样的一面:猥琐、世俗、渺小、日常、分裂、卑鄙、灰暗,由此解构了希腊神话史诗中英雄的高大和伟岸,从而将西方文明进行了嘲讽和颠覆。也就是说,詹姆斯?乔伊斯通过这部小说,展现了现代人在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精神分裂、孤独、苦闷、绝望和逐渐崩溃的精神图景。 白天之书:和神话平行 《尤利西斯》一开始就被詹姆斯?乔伊斯定位为白天之书,因为小说的主体情节都发生在白天。全书一共三部18章,第一部有3章,多少有些像《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续篇,继续着斯蒂芬?戴达勒斯的家庭和成长的故事。小说一开始,讲述他的母亲病危,他从巴黎返回了都柏林,但是和父亲不和,在一个旧炮楼里暂时栖身,靠教书养活自己,因此他很需要一个精神上的父亲。当他把炮楼的钥匙交给了合住在一起的医学院学生穆利根之后,他就打定主意离开炮楼了。小说的第二部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共分12章,讲述了犹太人广告员利波德?布鲁姆的生活:他和妻子莫莉的关系不很融洽,因为他们共同养育的孩子死了,他们之间出现了裂痕,而妻子有一个情人。这天早晨,布鲁姆去参加了朋友的葬礼,思考了死亡,由此开始了一天的漫游。在这一部中,斯蒂芬?戴达勒斯只是配角,而利波德?布鲁姆是主角,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同时出现,互相逐渐熟悉起来。当斯蒂芬?戴达勒斯与两个英国士兵发生冲突时,利波德?布鲁姆恍惚间把他看成是自己夭折的儿子鲁迪,他准备把斯蒂芬?戴达勒斯带回自己的家。小说的第三部有3章,和第一部在章节上相对称,讲述了布鲁姆带着斯蒂芬在都柏林的夜晚漫游的经历。他们先在一家小店盘桓,之后,布鲁姆带斯蒂芬回家,因为斯蒂芬答应教他的妻子莫莉意大利语。不过,斯蒂芬最后没有答应布鲁姆在他家留宿,而是离开了他家。布鲁姆回到了家中,发现妻子莫莉已经熟睡了,但是他觉得卧室里似乎有些异样,对妻子和情夫可能发生的幽会产生了一些联想。小说的最后一章就是莫莉在半明半昧的睡眠中的独白和意识流,这是全书很有名的一章,没有标点符号,只有意识流的语言流动。在莫莉的梦中,出现了丈夫、情人和少女时代的初恋对象等多个男人,还有对斯蒂芬的性幻想等等,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尤利西斯》中最重要的结构方式,就是它和荷马史诗《奥德塞》的平行结构和互文的对应关系。整部小说暗含和对应例如神话史诗中奥德修斯离家浪游的故事,只不过是奥德修斯变成了现代人、广告员利波德?布鲁姆,而他是在都柏林的大街上漫游。至于詹姆斯?乔伊斯为什么要这么做,多年来,大量学者做了各种猜测和假设。其实,很简单,和神话的对应平行,在这部小说的立意方面,会引发一种特别的效果。因为神话产生于人类年幼时代对世界的想象,而在工业化的时代里,在20世纪,神话已经死亡了,因此,詹姆斯?乔伊斯便设计出和神话并行的结构,来表现人类在当代世界的存在状态和真实境遇这个重要主题。同时,在小说中,詹姆斯?乔伊斯似乎是在有意地炫耀自己的博学,他使用了大量混杂的文体,以驳杂的知识和各种文学技巧,将小说变成了一个形式上的集大成的文本。小说中18章的每一个章节的文体都完全不同:有模仿教义手册那样的教义问答;有模仿英语从古代到当代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有电影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等等;小说的18章构成了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的总体,假如小说能站起来的话,那么,前3章就是头部,中间12章是躯干,后面3章则是下肢。小说中还有大量的影射、戏仿、比喻、拟声和音乐技巧,它可以说是小说、戏剧、散文、史诗、幽默和论文的结合体,小说还涉及到神学、历史学、语言学、生物学、医学和航海知识等等,实在是蔚为大观了。在语言上,詹姆斯?乔伊斯使用英语写作本书,但其间夹杂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甚至在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梵文。有些英语词汇则是詹姆斯?乔伊斯自己创造的,这给读者、研究者和翻译者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乐趣。由于书中的主人公布鲁姆是犹太人,《尤利西斯》又可以说是关于爱尔兰和犹太人两个民族的现代史诗,此外,还是关于都柏林的一部百科全书,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部小说,就比较容易了。 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可以用一天的不同时段来形容。《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可以说是一部早晨之书,一部关于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之书,因此,它就像早晨一样清新和有朝气。而且,这部小说是詹姆斯?乔伊斯小试牛刀之作,小说形式和意识流风格的实验在这部小说中都是初步的,基础的,甚至是有些稚嫩的。因此,用清晨的气质和风格来形容这本书,则是贴切的。而《尤利西斯》则是一部关于白昼的书,虽然,小说的内部时间最终涉及到了夜晚,但是,它的整个气质是白昼的,是关于白昼的喧嚣和复杂,清澈和多样的。白昼还意味着理性,意味着清醒,意味着可以被观察、表述和观察。在《尤利西斯》中,白昼的气质无处不在,到处都是很具体的清晰的设计,无论任何一个章节,都是可以度量的,可以被分析的,在整部小说中,詹姆斯?乔伊斯就像一个严格的建筑师,精心地设计着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和每一个句子,一直到每一个词汇,都呈现出严密的风格和布局,只有在白昼中的清晰和严密、规矩和理性的情况下,詹姆斯?乔伊斯才可以设计得这样合理。因此,《尤利西斯》才是一部和城市有关的白昼之书。 黑夜之书:梦中之梦 1939年,詹姆斯?乔伊斯花费16年之久辛苦写作的长篇小说《芬尼根守灵》出版了,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黑夜之书,因为它用梦幻般的语言,表现了人在睡梦中的意识活动。但是,这本书也被称为“天书”,直到今天为止,这本小说到底写了些什么,要表达什么,仍旧是一些读者和学者争论的焦点。 《芬尼根守灵》以芬尼根的一场噩梦作为中心,在他的梦中,爱尔兰和人类的历史像一过。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也没有完整的故事,全部以梦和梦中之梦构成,以梦呓般的语言来叙述面成。在小说中,做梦的人表面上看是爱尔兰都柏林一个五口之家的家长叶尔威克的梦,实际上,做梦者既是和他的妻子,还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他们彼此的梦交织在一起,但是,所有的做梦人也是抽象的一个整体,做梦者最后变形为整个人类在一起梦呓。小说中,大梦套小梦,梦中还有梦,最后又归为一个梦,这个梦就像流过了都柏林郊区和市区的河流利菲河一样,连绵不绝,从而将人类的历史带向了远方看不见归处的尽头。小说充满了河流的气息,这条河流还化身为一个女人,到处都是梦呓,在梦呓中,灵魂的飘动和梦想的飞驰,夜晚月光下被拉长的影子和影子自己的无限舞蹈,都是这部小说要捕捉的内容。小说在梦境中无限地展开,带给了我们黑夜的深度和广度。小说的内部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晚上,根据某个学者的说法法,《芬尼根守灵》的内部时间是晚上8点到次日精晨6点,因此,它完全是一部关于夜晚的书,关于梦境的书,关于河流和人类历史的书。小说的结构分成四个部分,是按照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对人类历史划分,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了四个阶段: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和混乱的时代,这四个阶段在人类历史中不断地循环往复。小说由此也对应地分成了四个部分,并且把相应的对人类的描述放到相应的部分里。我觉得这部小说还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它模糊地表达了性欲创造人类生存和延续、然后战争毁灭人类的循环历史观——是性本能、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芬尼根守灵》令人惊异地采用了18种语言夹杂叙述,当然,主体语言是英语。以这种语言夹杂的方式叙述是詹姆斯?乔伊斯某种别具匠心的考虑,他认为,只有以这种方式,才可以表现人的梦境的复杂,和人类文化的复杂与多层次。但也有人认为,詹姆斯?乔伊斯写这本梦书和天书,实际上是在故意地愚弄读者,让读者看不懂,他在玩一个只有他自己快乐的智力游戏。可能詹姆斯?乔伊斯这一次走得太远了,远到了70年来都仍旧让人觉得无法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的地步。这部小说的出版,并没有引起《尤利西斯》出版之后那样的轰动效果和热烈反响,从问世到今天,它都是寂寞的,让人望而生畏的,掩盖在《尤利西斯》的阴影之下的。因此,詹姆斯?乔伊斯在完成了《芬尼根守灵》之后,再也没有写其他东西了,他疲倦了,原先打算写的一部关于大海的史诗,则永远搁浅了。1941年1月13日在苏黎世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而去世。 在我看来,詹姆斯?乔伊斯在写这部小说时,有着更加巨大的野心和雄心:《芬尼根守灵》是一部不同于詹姆斯?乔伊斯的其他小说,也完全不同于人类所有作家作品的奇特小说,因为,它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巨大系统,小说本身就是人类历史、自然与社会、时间和空间、梦境与现实综合起来的存在。 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小说作品,詹姆斯?乔伊斯最开始的作品和最后的作品,都是诗歌:早在詹姆斯?乔伊斯9岁的时候,他就写过一首献给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领袖查尔斯?帕内尔的诗,而小说《芬尼根守灵》最后的部分,恰恰是一首诗。除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室内乐》,1927年他又出版了诗集《一分钱一个果子》,加上一些集外的即兴诗和短诗,他一共创作了160首左右的诗歌。他的诗歌还带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流派的色彩,音乐感很强,但却有些浅显和直白,大部分诗歌都与情感有关,这和写作这些诗歌的年龄有关。 因此,詹姆斯?乔伊斯的写作属于那种和自己的生命年轮与体验不断深化同步的作家。到了《芬尼根守灵》,他已经进入到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的孤绝境界中了。詹姆斯?乔伊斯生前一直被争议着,他实际上一生都处在一种精神寂寞里,尽管他获得了欧洲文学界很多人的承认。1940年,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谈到了半年中他的小说的销售情况:“《逃亡者》剧本0本,《青年艺术家的画像》0本,《都柏林人》6本。”如此清淡的销售记录,肯定让他感到灰心和愤恨,而此时距离他去世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詹姆斯?乔伊斯逐渐地显现了他无比强大的影响力,近一百年来,《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确立了它们在20世纪小说史中的核心地位。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如同一个丰富的矿脉,不断地将各个民族的文学发展引发出一些爆炸效果来,他仿佛开启了一个巨大的闸门,将现代主义小说的洪水猛兽放了出来,源源不断地生成了现代主义在20世纪的奇观。可以说,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成为了很多杰出作家出发的源头,他们从《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中获得了创造的灵感。比方说,在表现社会生活和城市景观的阔大方面,德国的亚历山大?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美国作家约翰?多斯?帕索斯的《曼哈顿中转站》等三部曲,都受到了《尤利西斯》的影响;至于受到其采用的戏仿神话、内心独白、意识流动和时空压缩、文本戏仿等等这些手法影响的小说家,就更多了,像美国作家巴塞尔姆的《城市生活》表现城市生活的物化特征、托玛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表现物的增殖和人类自毁倾向带来的末日恐慌感。还有,墨西哥作家的《阿卡特米奥?克鲁斯之死》在意识流的借鉴和发扬上,更进了一步,而秘鲁作家胡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酒吧长谈》等小说,在结构上一定受到了《尤利西斯》宏大结构和精心布局的影响,并且发扬光大地创造出拉丁美洲的结构现实主义这个流派来。而法国作家让?季洛杜的《朱丽叶在男儿国》、美国作家菲里普?罗斯的长篇小说《伟大的美国小说》,则是用滑稽模仿的形式,大胆借鉴了《尤利西斯》里的讽刺和幽默元素。在对时间的理解和运用上,我断定博尔赫斯也受到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的影响。而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在小说的文体变换、符号混杂、叙述游戏上,也肯定受到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影响。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荒诞派戏剧大师萨缪尔?贝克特从爱尔兰来到巴黎,在1928—1930年之间一直在詹姆斯?乔伊斯身边担任秘书,更是深受其影响。同样,由于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主人公是艺术家和犹太人,后来美国很多犹太小说家,也都受到了他的影响,比如亨利?罗斯的《不如称之为睡眠》、索尔?贝娄的《赫索格》等作品;而弗吉尼亚?吴尔夫的《达洛威夫人》和《奥兰多》很可能借鉴了《尤利西斯》的某些篇章。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很多小说实验与探索,以及小说作为一门艺术的大量可能性,都是从这部小说里延伸出来的。詹姆斯?乔伊斯无疑是20世纪以来人类小说的一座高峰,一个炫目的开山者。 阅读书目: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黄雨石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版 《都柏林人》,孙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尤利西斯》(上下卷),金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9月版 《尤利西斯》(一卷精装),金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尤利西斯》(三卷本),萧乾、文洁若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4月版 《尤利西斯》(上下卷修订版),萧乾、文洁若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尤利西斯》(上下卷修订版),萧乾、文洁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6月版 《尤利西斯导读》,陈恕著,译林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Finnegans Wakes》(《芬尼根守灵》英文版),企鹅出版社2000年版 《乔伊斯诗全集》,傅浩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乔伊斯》,格罗斯著、袁鹤年译,三联书店1986年12月版 《乔伊斯》,大卫?诺瑞斯等著、周柳宁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乔伊斯传》(两卷),理查德?艾尔曼著、李汉林等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版 《乔伊斯传》,彼德?寇斯提罗著、林玉珍译,海南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乔伊斯与诺拉》,布伦南?马克多斯著、贺明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 原载:《西湖》2009年第8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