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来就是一面现实的镜子。 读罢《狼厅》,很难不注意《狼厅》表现的那个都铎王朝时期,与我们当下现实的联系。历史上的都铎王朝是英国旧秩序瓦解、新秩序正在蠕动的黑暗与光明交织的时代。这一点似乎也可以使我们联想到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同样也有瓦解的旧东西、新的正在蠕动的事物,只是所处层面不同而已,一些原理依然在国家机器里运转。 《狼厅》以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王后的离婚案为切入点,伴随红衣大主教失势、凯瑟琳王后遭废黜、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等一系列事件……宫廷内外,风起云涌,终以托马斯·莫尔之死收场。主人公托马斯·克伦威尔的生平与亨利八世的宫廷为两条交织的线索,编织出一张反映16世纪初英格兰政治、宗教及经济图景的巨网。 主人公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成长得势的轨迹是重要看点。我们读小说第一章时,就知道他本是一个出身低微的人,他父亲是铁匠和酿酒商,后认红衣主教亦师亦父。在作者曼特尔笔下,托马斯·克伦威尔懂得如何游走在君权、教会、皇室、贫民等各方之间的人物,以一介布衣身份,成功在政界立足并青云直上,是一个百折不挠、冷酷中暗含温情、奸诈中不乏忠诚,血肉饱满的人物。这个人物使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秦王朝时期的李斯。 人类历史上著名的乌托邦理论的发明者托马斯·莫尔在书里的悲壮结局显然不是克伦威尔可比,他正气感人。他说:“我唯一拥有的就是我的立场,而这个立场就是托马斯·莫尔。”也许主人公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形象在今天的政界、商界,对有些人具有很实用的参照价值,但托马斯·莫尔在狼厅宣布的“让我痛快地死去吧。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那视死如归的气势却也是做人的一面镜子。也许历史总的趋势是正义战胜邪恶,但对一段具体的历史来说,邪恶也会暂时取胜。广阔瑰丽的都铎王朝,暗潮汹涌的宫廷斗争,风雨欲来的宗教改革——在这个黑暗的历史舞台上,人人自危,一步之差便有杀身之祸,连说话也能被视为叛国,克伦威尔为什么会是一个例外呢?他如何地冷酷理性,如何地心思缜密,如何地在君主、教会、贵族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如何地善解人意、舐犊情深——《狼厅》里有细致的描绘! 《狼厅》□ (英)□希拉里·曼特尔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载:大众日报2011年02月1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