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宁波四明山为《西游记》花果山原型地的考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方煜东 参加讨论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影响深远及广大。随着对《西游记》研究的深入,以及各地文化旅游事业的推进,目前国内多个地方都认为是《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地,主要有连云港云台山、宜兴善卷洞、洛阳花果山、山西娄烦花果山、福建顺昌宝山之说等等。但在考察以上说法中,各地之说仍不能有效挑战连云港云台山的说法。这些区域各自推出是《西游记》中花果山原型地的说法,只不过为了扩大地区知名度以及借《西游记》文化的影响而打旅游开发之牌而已。证据均显不足,并且牵强附会。然而我们考察了连云港云台山的花果山之说后,发现宁波四明山作为《西游记》花果山原型地比连云港云台山更有优势。
    一、连云港云台山为花果山原型地的理由
    连云港云台山古称郁州山,唐宋时称苍梧山,位于连云港市东北30多公里处,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其中花果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层峦叠嶂136峰,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而著称于世,名闻海内外。
    连云港云台山的花果山之说主要有八个理由:一是从所处位置看,方向正确。指出云台山是“东方海中的一座名山”;二是从自然景观看,不差分毫。指出云台山早就是一座远离人寰的海中仙山;三是从作者籍贯看,相去不远。指的是吴承恩长期生活于淮安,与连云港相去不远;四是从交游行迹看,来往甚频。指的是海州(连云港)不仅有吴氏族人,也有吴承恩的亲戚,更有与其相处甚殷的挚友,因之吴承恩的行迹、交游便与云台山所在地有了不解之缘;五是从景观设置看,对其启发巨大。指的是云台山水帘洞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有其名,绝非《西游记》流行之后附会之名。又指出云台山中有一块天生奇巧的“娲遗石”,夹在大石缝中,上不靠天,下不着地,民间传说为女娲炼石补天所剩,其尺寸形态与《西游记》中描写的感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猴胎恰相吻合;六是从宗教背景看,与其渊源颇深。指的是云台山在汉代即成为太平道信徒修炼的最佳选地,晋代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称云台山(郁州)为海上岛屿类炼丹场所的重要选地。宋代以前云台山一直被道教公认为第七十二福地。山中还建有石佛庵、大佛殿、海清寺、船石庵、云门寺、镇海寺等佛教寺院几十处之多;七是从民间传说看,对其影响在前。云台山地区关于唐状元陈光蕊、宰相殷开山及其女殷小姐的传说、资料很多,地方文献多有记载。《西游记》里又有陈光蕊为唐僧父亲之说,唐僧也随之由史实中的“河南缑氏”人变成了海州人;八是从猴王原型看,与其密切相关。指的是学术界较为广泛认同的孙悟空原型,是《古岳读经》中的“淮涡水神”“无支祁”,也与云台山有关系。从以上八大理由看,连云港云台山确实符合《西游记》花果山原型的众多条件,但是宁波四明山却与《西游记》花果山的相关原型更为吻合,令人称奇。
    二、宁波四明山为花果山原型地的考证
    四明山地处浙东东海之滨,是中国沿海经度最东的一座名山,自古便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四明山山系庞大,号称二百八十二峰,周围八百里,旧时跨余姚、慈溪(后涉四明山慈南山区划归余姚)、鄞县、奉化、新昌(后涉四明山黄泽划为嵊县)、嵊县、上虞七县,今属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五境,主体乃大部分在宁波余姚市境内。根据考证,宁波四明山作为《西游记》花果山的原型地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四明山与花果山的地理环境
    《西游记》第一回中写花果山即写到了它的地理方位,文曰:“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赋中有“东海之处耸崇巅”之句,四明山正处于东海之滨。四明山之巅高1021米,与“东海之处耸崇巅”相吻合。赋中“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所提的银山在今四明山北部的观海卫境内,古称浪港山,因明代正统至嘉靖年间曾在此开采银矿,故名银山,山处海边,为四明山之北脉。明代中期为抗倭海防前沿,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均曾莅此抗倭。下句“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则指出了宁波之名,明代明州已改为宁波,宁波府城位于四明山东部,东临大海。宁波府地属鄞县,为四明山之东脉。四明山北面、东面莅海,故也可称位于海中,其北至银山、东至宁波,与《西游记》文相吻合。
    赋中提及的“丹崖”,正是四明山的核心景观丹山赤水之丹山,丹山俗称丹崖,是一堵百余米高的悬崖绝壁,陡峭如屏,下临深涧。呈褐红色的绝壁与岩缝间生长的茂密杂树,红绿相间,天然壁画,蔚为壮观。崖壁上题刻有“丹山赤水”四字痩金字体古迹,为宋徽宗御笔。
    再看傲来国。关于傲来国的具体方位,《西游记》书中第三回有载:“我们这(花果)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
    学者竺岳兵认为:“‘傲来国’其实就是‘鳌来国’,其疆域相当于现在的宁波市、绍兴市、台州市和舟山市范围,‘国近大海’,当在靠近大海的地方,大致位于现在舟山市普陀洛伽山一带。”四明山向东200里,正好有舟山岛。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足可称国。然而在明代时期,由于倭寇入侵,舟山岛长期为倭寇所占,在明嘉靖年间犹盛,因此书中所称的“傲来国”可能为“倭来国”原型,傲、倭字形相似,字声也略同。《西游记》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作者肯定经闻过东南倭患,故在书中也写到了“孙悟空夺其国之兵器”之事,也是一种变相抗倭吧。
    从以上考证资料来看,花果山位于东海之滨宁波一带应是无疑的,并且与四明山之境界等完全吻合。
    (二)四明山的鞠侯与孙悟空的原型仙石
    鞠侯又称鞠猴,为四明山徐凫峰顶一石猴岩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四明山志》有载:“鞠侯,雪窦西十五里,为徐凫山,有鞠侯岩,以其形似,凿字名之,攒峰割日,哀瀑崩云,诚奇地也。皮、陆以连臂、断肠当之,何山无猿,而以此私一四明哉!”鞠侯岩自唐代已富盛名,中唐著名诗人皮日休有“鞠侯”诗曰:“堪羡鞠猴国,碧岩千万重。姻萝为印绶,蕾实壑是提封。众遣狙公渡,果教挥子供。尔徒如不死,应得蹑玄宗。”诗中所称的“鞠猴国”、“众遣狙公渡”、“果教挥子供”等句十足是“猴群满山”、“孙悟空渡海求仙”、“小猴摘供水果”等写照。鞠侯岩作为四明山的胜迹之一,历代为文人所吟颂,自唐宋以来唱和不绝,至清代更有康熙重臣高士奇作诗曰:“徐凫真异境,别是一重天。猿臂如相接,山形似倒悬。洞中留古雪,树杪落飞泉。到此尘寰隔,清都有列仙。”诗中所称“猿臂如相接,山形似倒悬”指出了“石如猿猴、岩形倒悬”的“仙石”形象,即孙悟空所生石猴的原型石。鞠,意弯曲,侯通猴,岩即石,鞠侯岩形指未出生的石猴,而徐凫峰则为慢慢升仙之峰,徐意慢,凫指成仙得道。因此徐凫峰鞠侯岩为孙悟空所生石猴的原型石应该是无疑的。
    (三)四明山的潺湲洞与花果山的水帘洞
    《西游记》第一回中写到水帘洞:“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于是石猴(孙悟空)率先跳了进去,发现了这个水帘洞。
    以上文诗“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之句,可知水帘洞瀑布名为潺湲瀑布。四明山上也有潺湲瀑布,又称潺湲洞。潺湲洞是四明山主要胜迹之一,与鞠侯、石窗等一起在唐代起便被列为“四明九题”,明末所著《四明山志》载曰:“潺湲洞,余姚之白水宫是也。天宝间,从大兰移祠宇观于此。始刘、樊居潺湲洞侧,师事白君,因其故居也。”又载:“白水山,飞瀑注壑。奔扬滞沛,数里之内,时有雾露沾人,所谓潺湲洞也。初,白君有仙术,隐于洞侧……。”
    潺湲洞历代所著诗文甚多。元代赵澹山称之为:“玉龙吼山山为开,悬涛迸出翻崔嵬。回风便可作飞雨,共听万壑鸣惊雷。”明代沈明臣也留下了“潺湲吹古雪,倒卷入银河”的诗句。潺湲洞瀑布从两峰之间的53米高处飞泻而下,似一道飞帘,形若白龙飞天,声若沉雷震地,极为壮观。瀑下有一岩洞,即潺湲洞。潺湲洞旁翠竹扶摇,与上文诗极其映衬。因此四明山潺湲洞实为花果山水帘洞之原型。在四明山上还存有一水帘洞,在鹁鸪岩,在20米高的飞瀑之下有一处洞口宽35米、高3米,深11米的水帘洞,洞內可容纳300多人。据说该水帘洞比连云港市花果山的水帘洞还要大三倍多。
    由于水帘洞是花果山的核心景观,四明山潺湲洞瀑布与《西游记》中花果山的水帘洞相吻合一致,这是四明山是花果山原型的最主要佐证。
    (四)四明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
    《西游记》在第一回写水帘洞时写到石猴(孙悟空)进入洞后,“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从上文可知,花果山既是道家的洞天又是其福地之一。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道家所称主要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一般的话一座名山为一个洞天或福地,在全国名山之中,既是道家洞天又是道家福地的可谓少之又少。然四明山正是其中之一,为道家“第九洞天”和“第六十三福地”。据盛唐道士司马承祯《洞天福地·天地宫府图》所撰列:“第九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又有“第六十三福地,茭湖渔澄洞,在古姚州西。始皇先生(皇初平)曾隐此处。”(明末黄宗義所著《四明山志》也均有载)从《西游记》文中所称花果山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与四明山的洞天福地正相吻合,分别为一山一洞,即四明山的“四明山洞天,茭湖洞福地”。
    (五)四明山道佛名山的优势
    《西游记》第一回文中,介绍花果山时所称“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十洲指的是道教所称的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海中十大仙境,三岛指蓬莱、方丈、瀛洲等海中三神山,均与道教有极大关系,这与四明山的道教名山和东海之脉背景正相吻合。
    四明山自古便是道家名山。由于地处华东及东南沿海最东端,古人出于对神奇飘渺的海上仙山的向往寻求,历史上的求仙、访道者均认为这里是离海中仙山最近的地方,晋孙绰有《游天台山赋》云:“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宅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历代以来,四明山求仙文化便兴盛不衰,早在秦代,秦始皇就来此以求神仙,乃至两汉魏晋,四明山更成为道教圣地、神仙宅窟,这里有刘阮遇仙、刘纲夫妇升仙、虞洪遇仙人丹丘子、王可交卖仙药、章全素化砚成金、俞叟作术周吕生、剡客梨州遇仙等众多的神仙逸事;又有梅福、魏伯阳、于吉、葛洪、皇初平、陶弘景、吴筠、施肩吾等著名道人在此的炼丹遗址;特别是在唐代及宋元时期,四明山道教宫殿恢弘,唐玄宗、宋徵宗等两次敕封敕建道观,使四明山位列天下道教名山前列,与五岳、峨嵋、庐山等齐名,当时主持四明道观的崔街、昊真阳、毛永贞等均为国内著名道士。
    四明山的佛教文化也较为兴盛,杖锡、梨洲、雪窦为唐代四明山三大名寺,至宋代雪窦寺更成为佛教“五山十刹”之一,宋理宗赵昀曾御书为“应梦名山”,雪窦寺还是弥勒佛道场,是东南最为盛名的名刹之一。四明山的东侧的普陀山为著名的洛迦山观世音道场,观音菩萨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四明山道佛名山的优势可谓与《西游记》文化中崇佛尊道的背景极为吻合。也对孙悟空的求道成仙文化及归依成佛等有重要影响。
    (六)四明山是孙悟空原型的主要流传地
    在四明山北部的原余姚县孙家境一带,至今仍流传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是他们的祖宗“孙鬼头”。
    “孙鬼头”是余姚一带民间流传的一个人物,据说他相貌奇特,尖嘴猴腮,双瞳碧色,身高不满六尺,貌类侏儒,然而机智聪明,爱打抱不平,又以善于作弄人而闻名这与孙悟空的形象较为相似。在中国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童银舫主编的《孙鬼头历史与传说》一书中记载有他“戏弄豆腐店老板”、“施计报复村姑”等系列故事,与孙悟空爱作弄人的特点相当吻合。
    “孙鬼头”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为明万历年间的刑部主事孙如法。刑部主事可谓与孙悟空之弼马温差不多的小官,但由于孙如法曾在朝廷上反对神宗皇帝借册封郑贵妃并拟立郑妃之子福王为皇太子的事件,被民间称为大闹皇宫,此后虽然孙如法被贬谪潮阳尉,然最终福王也没当上皇太子。孙家境的族人认为“孙如法大闹皇宫、搅了郑贵妃的如意好事”,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的原型。
    孙如法的曾祖父孙燧,曾任巡抚江西都御史,祖父孙陞,为南京礼部尚书;父亲孙鑨,为吏部尚书,都是明朝颇有名望的官宦。村民还传说,说《西游记》的作者曾受到过孙氏家族的恩惠,故后经过加工,把“孙鬼头”作为了孙悟空的原型。“鬼头”之意正有顽皮、捣蛋、恶作剧以及机智灵活等特点,与孙悟空之形象正相吻合。而姓氏亦同,确实也是一证。
    (七)吴承恩与四明山的渊源
    历史上《西游记》的作者有多种版本,而吴承恩只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经胡适与鲁迅考证而得出。但现在仍以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为主流。如果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那么四明山与吴承恩也有渊源关系。
    据《吴氏家谱》所载,吴承恩的高祖吴鼎是个平民,曾祖吴铭做过浙江余姚县的儒学训导,祖父吴贞是国子监监生,做到了浙江仁和县的儒学教谕,而吴承恩到四十五岁时还仅是一员秀才,后来“入贡”并安排到南京国子监读书,读了十多年后,才至浙江长兴县任县丞。可见吴承恩家族与浙江蛮有渊源。尤其是其曾祖吴铭曾任职余姚,并主管教育,肯定跟余姚一些名门望族有过交情,任职期间肯定收集有一定规模的余姚及四明山资料,很有可能为日后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提供花果山原型地的参考。明代的四明山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吴承恩稍早的大学者王阳明和稍晚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都曾留踪四明山中,四明山对吴承恩来说应该也是向往的,并且也寻踪此山之中。从《四游记》花果山中所提及的杨梅、桃子、樱桃、红杏、西瓜、柿子、芋栗、银杏等水果,这些都是四明山一带的主要特产,而杨梅更是其他地方少有的名果,因此可以推测并了解吴承恩是到过余姚和四明山的。最近在宁波发现有一方吴承恩使用过并题刻有名字的砚台也可证明吴承恩曾到过宁波。
    (八)从东海龙宫及金箍棒的背景
    在《西游记》第三回文中,孙悟空要找一个兵器,四老猴建议他去东海龙宫,并说:“大王既有此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什么兵器,却不趁心?”于是孙悟空便下水而往。
    从上文可知,水帘洞之下直通东海龙宫,因此花果山与东海龙宫是互邻。而四明山的位置正好极为吻合。中国在秦汉至隋唐之际,由于政治中心处于北方,故以今黄海一带为东海,今东海一带称为南海,因此秦代秦始皇到浙江会稽一带望海,《史记》中称“望于南海”。然至南宋以后,由于政治及经济中心的南移,今广东海南一带被定为南海,今江苏南部至福建南部一带被定为东海,今山东半岛南部至江苏中部一带称为黄海。因此在明代(包括现在),东海的居中位罝正好处于四明山以东洋面,如龙宫也像故宫一样居中而建的话,那么四明山的东面正好便是东海龙王的龙宫所在。
    在今四明山的东脉正好有五龙潭。五龙潭现为4A级旅游风景区,五龙潭的龙文化起源于唐宋时期的青、赤、黄、白、黑五龙神。在南宋开庆初年宋理宗曾敕封五龙潭五龙神,分列为孚显佑侯、昭泽显利侯、广泽应惠侯、和泽侯、应泽侯,元至正二十六年元惠宗再旨敕封,分别为广佑孚泽侯、广佑昭泽侯、广济润泽侯、广惠利泽侯、广施显泽侯等。而五龙潭正是该五龙的龙宫所在地。《西游记》中所称的四海龙王在中国道教中没有明确记载,其原型即青、赤、黄、白、黑五龙王。
    《西游记》第三回中又有,因孙悟空看不上几件兵器,龙婆和龙女向龙王建议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大禹治水是浙东的主要史传之一,四明山西脉的剡溪据传就是大禹治水功毕所凿的了溪,民间所传大禹凿了溪后便把治水时用以测量江海深浅的铁棒扔到了海中。南宋嘉泰《会稽志》有载:“了溪在(嵊)县东北一十五里,源出了山,合县南溪流入于剡溪。旧经云禹凿了溪,人方宅土。”南宋宝庆《会稽续志》也载:“剡溪古谓之了溪。图志谓禹治水至此毕矣。”想不到被大禹所扔的铁棒成为龙宫的宝贝,并被孙悟空当作了可大可小的兵器金箍棒。从金箍棒的出处而考,与《西游记》中记载也是较为吻合的。
    (九)四明铲等花果山的主要兵器
    在《西游记》第五回文中,因孙悟空搅乱天宫后,玉皇大帝大怒,派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四大天王及十万天兵天将前去捉拿孙悟空,文中所载:“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
    我们可以看到,在花果山上孙悟空的部队所用的兵器主要有6样,分别是:大捍刀、楮白枪、方天戟、虎眼鞭、青铜剑和四明铲。而其中的“四明铲”正是四明山一带所独有的生产工具,而被武装到了花果山的部队中,可见四明山与花果山之渊源。也是四明山为花果山原型地的主要佐证之一。其他如青铜剑也是浙东一带的主要铸制兵器。
    三、宁波四明山是花果山的最佳原型地
    通过上文可知,四明山为《西游记》花果山原型地的优势较为明显。首先是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云台山其实位于黄海之滨,而四明山则是正宗的东海之滨,并且一些主要地理指标均与花果山原型相吻合。其次是核心景观方面的优势。四明山的鞠侯石、潺湲洞比云台山的娲遗石、水帘洞名称及形象更为吻合,而在文献方面的资料也更为详尽。其三是道佛两教背景方面的优势。四明山作为道家第九洞天和第六十三福地的双重地位远远高于在福地中排名第七十二名的云台山,而四明山在佛教方面的背景也远高于云台山。因此作为总的写作背景应比云台山一带更有优势。此外,在其他一些领域方面四明山的优势也非常明显,这里不一一列举。
    当然,还有许多东西其实都不具可比性,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区域和人文优势。像《西游记》这样一部长篇巨作的完成作者应该跑过很多地方,也肯定吸纳了各个方面的传闻或资料,是一种集大成的整合工程。但是在目前的评估中,根据我们所知的各个花果山原型地,四明山应该是最领先的,是《西游记》花果山的最佳原型地。
    参考文献:
    [1]李洪甫.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78(3).
    [2]沈善洪.黄宗羲全集(第二卷内有《四明山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3]吴承恩.西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寻踪西游[EB/OL].连花港文化网,http://www.lygwh.gov.cn/Item/Show.asp?m=1&d=33618.
    [5]徐兆昺.四明谈助[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3.
    [6]暮云追雪.《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在连云港的八个理由[EB/OL].红袖添香网,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5-10-18/911776.shtml.
    [7]童银舫.孙鬼头历史与传说[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5.
    [8]胡剑辉.宁波十大名果[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原载:《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