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尼古拉·马兹洛夫:生活在边界的诗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何晶 参加讨论

    “已有大师相的诗人未来可期。”当马其顿诗人尼古拉·马兹洛夫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朗诵他的诗歌《阴影经过我们身边》时,“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的策划人王寅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段话。马兹洛夫是该活动第二十八期的嘉宾,“如果有一个世界文学的共和国的话,那么马兹洛夫就是这个共和国里东欧诗歌的王储”,活动主持人胡续冬开场就以玩笑的口吻向读者们介绍了本期诗人的分量。
    尼古拉·马兹洛夫1973年生于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来自巴尔干战争的难民家庭。“我是一个不自愿的难民的后裔,我的家族名字马兹洛夫在我的语言里是无家可归的意思。”这就不难理解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无家感、游荡感的元素。作为在骨血里植入了无家可归的难民血液的后人,生活在家园面临冲击的地带,马兹洛夫的诗歌中的“家”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两年前我的一个表兄从美国回来,他是一个打击乐手,想融合巴尔干地区的民间音乐和美国爵士乐的元素制作一张唱片,他让我给他的唱片起一个名字,我就起了《屋顶上的根》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也代表了我对家的感受。”
    在很多作家那里,家总带有一种怀旧式的意味,但在马兹洛夫这里他极力避免如此。“我并不想在诗歌里面营造一种非常怀旧的氛围,怀旧在当代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心态了,我们身体旅行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再来怀旧,一旦我们跨出家门就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而家的感觉实际上就变成了心理的舒适程度。”这与他作为一个国际诗人到处旅行写作不无相关,“我总是在不同的地区旅行写关于这些地方的诗词,我的世界里家和不断旅行是两个重要的方面,这是一个悖论的东西,因为我不断地在离开、到达,但它们也是统一的。我的生活一直在一个边界上,这个边界上既有巴尔干历史的痕迹,也有各种各样其他文化的元素”。
    “自出生以来我曾移居到宁静的地方/空虚一直在我之下如影随形/就像雪并不知道它究竟属于/大地还是空气”,这是马兹洛夫《家》这首诗的最后一节,他把家庭的概念变得非常飘拂。这也是他诗歌里擅长运用的一种方式———将沉重的主题处理得通风、虚空。德国《明镜周刊》也因为此将他和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相提并论,他的诗和特朗斯特罗姆一样具有跳脱的思路。他解释了这种跳脱性:“回家了我变成了一种影子或者是不可见的人,不再为俗世所累,这实际上是想表达回家后在熟悉安宁的情况下,你完全可以忘却别人眼中的自己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东欧诗人们总有一种能力,他们能够忽略场景的叙事性铺叙,直接以一种自我问诘或者经纶的方式,突围到一种灵魂的自省状态。马兹洛夫无疑也是承接了这种传统,在他的诗歌中更体现在比喻中。“这遥远的现实每天都在和我对质/就像一个陌生的旅客在途中把我叫醒/说‘请问是这部车么?’/然后我回答‘是的’,但其实我想说‘我不知道’”。这首诗里的比喻是结构性的拉伸,将诗推进到下一个剧情里去,读起来像潮汐一样,涌起落下,依靠内心的节奏直击要害。正如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所说:“马兹洛夫的诗就像表现主义的画,有厚实而充满活力的线条,似乎来自想象,又立刻回到想象,就像夜晚被车灯照到的动物。”
    这也牵涉到诗歌的一个重要问题———结构,马兹洛夫认为要了解巴尔干诗歌传统的结构就要了解当地的建筑物。“巴尔干半岛有个很奇怪的习俗,他们刚建完地基和屋顶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住了进去,然后一边居住一边盖房子,人们住在未完成的建筑之中”,马兹洛夫说这是我们写诗歌很好的隐喻:“我们的诗歌不一定非要一个完整的结构、故事或者场景,而是可以直击主题”。在他看来,“东欧诗歌有消除繁琐形式、消除故事的倾向,它不像美国、法国、德国诗歌中经常出现故事,因为我们对故事、对纪念碑这些东西凝固的记忆都是有一些惧怕的,对我们来说故事就意味着带有历史的残暴在里面。”
    诗人和世界的关系总是复杂的,对于马兹洛夫而言,他在诗歌中想要探索的是“一种和时间共存亡但又不是追求永生的境界”。他打了个比方:“我们小时候看到有一点湿的水泥都想在上面踩两脚,然后第二天发现我们留下的脚印。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并不是说想要留下一个永久的印记让历史记住我,让我自己能够达到永生,只是我很好奇我们可以与这个物质发生怎么样的互动、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形状。所以我跟世界的交往也是这样的,我在我的诗歌里和它在一起连接、互动,看看我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原载:《文学报》2015年11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