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说,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就象红宝石一样,具有双重的折射。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如果真正称得上是天才的创造,那么,就不应当是单一的色调。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的作者曹雪芹,以艺冠古今的才能,充分地运用二重对照和二重组合的文学原理,创造了文学艺术史上光辉灿烂的星座。《 红楼梦》 人物性格的对照方式主要有三种表现,即: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性格内部对照方式;高级性格对照方式。 一、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方式。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 济金根》 时曾说:“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① 恩格斯这里所讲的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就是指性格的外部对照方式,这种对照可以使彼此的性格“区别得更加鲜明”,相互起衬托作用。这种对照,在艺术容量较小的作品中,往往只能是一对人物的对照或几个次要人物与一个主要人物的对照,而在艺术容量巨大的作品中,则往往可以形成众多人物性格的对照系统。《红楼梦》 塑造人物繁多,性格对照就形成一个很复杂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人物的排列组合,又形成几个子系统(对照性质的子系统),例如十二钗性格的对照系统;众奴婢性格的对照系统;贾氏姐妹的对照系统等。每一个对照系统又包括若干对照层次,例如奴婢系统中,有贾母的奴婢层,有宝玉的奴婢层,有宝钗、黛玉的奴婢层。每个层次中奴婢的性格又形成对照,如宝玉丫环层中的晴雯与袭人。而不同层次的丫环也形成对照,如鸳鸯与袭人。《红楼梦》 性格对照的各层次互相交错,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多层次结构。《 红楼梦》 外部性格对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以贾宝玉的性格为轴心的。以他为轴心,宝玉与贾政形成一个对照;宝玉的父辈中、,贾政与贾赦又是一个对照;宝玉的母辈中,王夫人与赵姨娘是一个对照。而在宝玉的同辈中,宝玉与贾琏;宝玉的恋人中,宝钗与黛玉;宝玉的奴脾中,晴雯与袭人;宝玉的姐妹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在距离宝玉远一些的亲戚中,尤氏姐妹等等,均形成性格对照。这种性格对照可使彼此性格互相衬托,互相补充。互相衬托使性格显得鲜明,如有了袭人的主导性格(奴才性格),晴雯的主导性格(反抗性格)便显得更加明朗;尤二姐的懦弱性格,则使尤三姐的刚烈性格显得更为强烈。而性格的互相补充,又使人物更加丰满,例如,袭人的性格是宝钗性格的投影,晴雯的性格是黛玉性格的投影。这样,袭人就补充了宝钗的性格,晴雯又补充了黛玉的性格。《红楼梦》 数百个人物形象形成巨大的性格比较系统,是《 红楼梦》 艺术结构的一项伟大成就,它为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提像供了光辉的范例。建筑这种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是一项了不起的艺术系统工程。在世界文学宝库中,象《红楼梦》 这种巨大的、复杂有序的性格对照系统工程是少见的。《红楼梦》 的人物繁多,不仅不会令人眼花缭乱,反而使人难以忘却,难以混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种性格对照的系统工程。 二、人物性格的内部对照方式。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人的性格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每个人的性格,就是一个构造独特的世界,都自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形成这个系统的各种元素都有自己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但是,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正反的两极,从生物的进化角度看,有保留动物原始需求的动物性一级,有超越动物性特征的社会性一级,从而构成所谓“灵与肉”的矛盾;从个人与人类社会总体的关系来看,有适于社会前进要求的肯定性的一级,又有不适应社会前进要求的否定性的一级;从人的伦理角度来看,有善的一级,也有恶的一级;从人的社会实践角度来看,有真的一极,也有假的一极;从人的审美角度来看,有美的一级,也有丑的一极。此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展示悲与喜、刚与柔、粗与细、崇高与滑稽等等的性格两极的矛盾运动。任何性格,任何心里状态,都是上述两极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组合的表现。性格的二重组合,就是性格两极的排列组合。或者说,是性格世界中正反两大脉络对立统一的联系。 世界上许多文学艺术家,特别是现实主义的作家和评论家,早已注意这个间题。现代作家中,自觉地从理论上说明这个问题的极其重要性,并从美学上加以概括的是鲁迅。他指出,把我国文学成就推向峰巅的《红楼梦》 ,其美学价值,最重要的就表现在它打破了我国古代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② 的性格单一化的传统格局,表现了“美恶并举”性格的丰富性.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中,最重大的成就是对主人公宝、黛的塑造。曹雪芹写贾宝玉身上的“痴”、“呆”、“傻”,这可以说是宝玉的“可笑”之处,但正是这种可笑之处却充分地表现了贾宝玉的可爱之处。正如脂砚斋所说的,《红楼梦》 恰恰在写到宝玉、黛玉的“痴”、“呆”时,显得特别动人。他说《 红楼梦》 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余阅《石头记》 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架儿至痴至呆图固不解之语中” ;又说:“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皆古今未见之人亦是未见之文学,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 … 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恰恰只有一果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论,皆未摸着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骨肉。”脂砚斋这里讲的“说不得善,说不得恶”等,正是美丑再相渗透以至达到“美丑泯绝”的性格自然境界,这正是性格二重组合达到完全和谐的最高境界。宝玉、黛玉不管人们如何评论,都说不尽他们性格中的无限内涵。这种在有限的形象里展示无限的性格内涵的艺术,才是真正了不起的艺术。 《 红楼梦》 中,不仅主要人物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次要人物也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以袭人为例,她既恪守奴才的本份,全心全意地尽奴仆之职,但也流露出对自己“奴才命”的不满。她对主子极其温顺,似有势利之心,但她又同情刘姥姥,惜老爱贫,似无势利之心;她比一般丫头更加得宠,有其特殊的地位,但当她和丫头婆子发生口角时,却采取忍让的态度,显得相当宽厚。她处世行事显得圆通甚至可以说是圆滑,但对鸳鸯的惨死,却真挚地同情;她在奴才中表现得最为规矩、正派,时时告诫着宝玉,但正是她,第一个与宝玉“同领替幻所训之事”。她对宝玉既有“从”,也有“爱”,既有奴仆对主子卑微的恭顺,也有青春少女对恋人真实的痴情。袭人性格中包含着美丑、善恶的对照,这种对照是由很多二重组合单元互相交叉构成的,因此,袭人的性格也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由此可见,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物形象性格内部的两极对照和组合。 三、高级的性格对照方式。这种对照方式,虽属复杂性格之间的外部对照,但必须以性格的内部对照为基础。对照双方的性格都应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丰富的性格整体,都应是独一无二的个性,人们可以从对照中深刻地感受到双方人物广阔的性格内涵。对照双方的人物性格自身都应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他们彼此互相陪衬,互相补充,任何一方都不是对方性格的工具奴仆。他们的对照,是人与人的对照,而不是人与鬼的对照,或人与神的对照,更不是鬼与神的对照。《红楼梦》 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所形成的性格对照方式,就是高级的性格对照方式。《 终身误》 透露了这种对照:“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俞平伯先生在《 红楼梦辨· 作者底态度》 中说:“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上下”是符合事实的。曹雪芹在描写这两个不同的性格时,确实尽了艺术苦心,处处互相对映,而对映的双方又各自成为很美的一峰一水,各尽其妙,彼此的性格都非常丰富动人,真正如“两峰对峙”。双方都有着很难说尽的性格内涵,都带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这种性格对照,处于艺术环境中,让人感到是两种美的对照, 几乎使我们很难判定作家的审美态度。关于这两种性格的对照,蒋和森同志曾作了精彩的描绘。他指出,曹雪芹笔下的这两个少女,留给我们一个相同的印象:都长得非常美丽,但她们又在我们面前,极为清晰地呈现着各自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丰采与气质。一个重理智,内心是冷静的,一个重感情,内心是热烈的;一个随分从时,祟尚实际,一个孤高自许,赞美性灵;一个是深含的,但容易流于做作,一个是率真的,但容易失之任性。自从《红楼梦》 问世以来.这两个女性形象,便引起人们热烈谈论的兴趣。为了品评这两个人物的高下,常常由谈论又转为热烈的争辩。这在当时,就已经有人为此“遂相龃龉,几挥老拳”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遂相龃龉,几挥老拳”的现象呢?蒋和森同志在其《红楼梦论稿》 中解释说:“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美,两种难以调和的美。”这两种美,都是典型性格美,都带有难以用概念语言加以确定的无限丰富的性格内涵,因此,总叫人争论不休。为了判明谁是真的美,只有把两种美放在当时社会历史的广阔背景中来考察;离开这种背景而孤立地判定这两种性格,的确是“莫能上下”。性格对照能达到这种境界,那就是很高的审美境界了。当然,性格对照可以有重心,在钗、黛的对照中,也可以说,黛玉是重心。但重心必须以性格丰富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重心就会发生倾斜,一方就会成为另一方的消极陪衬和奴仆。从文学历史的经验中,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认识,这就是,带有较高审美意义的高级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应当是《红楼梦》 式的对照,对照的双方都应当具有丰富的性格内涵。只有这种对照,才是高级的对照方式。 ①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第344 页。 ② 《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鲁迅全集》 第9 卷第338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 原载:《学术交流》1996 年第4 期 原载:《学术交流》1996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