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读红蠡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一叶厂主 参加讨论

    我在没有看《红楼梦》以前.因为先看了些关乎《红楼梦》的考证和批评的文字,于是引起我的好奇心;又因为知道此书在近代青年及文学中,占有绝大势力,几乎是人都知道有这们一回事,于是更引起我好奇心了。被此好奇心的鼓动,才于四年前从头至尾大略浏览一周。嗣后丙寅冬,与好友敲公、惜华二君曾通函谈及该书九十一回,往返约得数千字,于是始觉此书确有可研究处,次年又细读了前五回,并且作了篇《读红小记》 ,被芸子君披露于《北平书报》 ,可惜人事牵缠,止读到此,这是我窥得《 红楼梦》 面皮的大概经过,所以不敢自认为红学家,尤不敢冒充什么红学健将!本报记者先生,既认《红》 为学,不佞窃亦为认“《红》为学”者之一,谨就蠡见中“怎么去读它”,拉杂的写些,聊串个龙套给红学剧凑凑热闹。
    第一是领略书中事情.与笔法,——《红楼梦》,以大量观察说,是部言情小说,至于写社会,写政治,写山川景色,写词文艺术,写滑稽,止可说是全书的一部分,全书的附写,既是言情小说,我们读它,应把书中所有的情,参个透,看个清。
    现在先把情大略解剖一下:
    男女之情——含性爱的…… A .
    直系亲属之情——父母子女等… … B .
    横系亲属之情——兄弟姐妹…… C .
    姻戚之情………… D
    师友之情………… E ·
    主仆墉顾之情…………F .
    爱物之情…………G
    以上自D 至F 三项中,如发生恋爱,则归入A 项中。至于变态的爱― 同性爱,如无特种的举动,自须归入各本来关系DEF 项中;若有特种举动的关系发生,其心理与举动,均含有性的特色,应视同异性爱,故归入A 项。
    有以上之解剖,于是把书中人,一一衡量揣度,某人某种情重,某种情轻。某人某种情较某人某种情浅。某人与某人关系如何?其情量如何?照这样我们耐下心性去作个《红楼梦人物情量表》 如下:
    

    人名
    

    某甲
    

    某乙
    

    ……
    

    情类
    

    A , B , C ……
    

    A BC ……
    

    ……
    

    情量
    

    正
    

    25 01
    

    

    

    负
    

    140
    

    

    

    正号― 爱好
    负号― 僧恶
    至于情量之单位,可以随便假定,以一事为标准。譬如以访某人一次为正一;以作竟日谈一次为正一;以施一番事实上的护持为正一;以施与体力之帮助,或金钱物品之帮助为正一。以真正表示出佩服爱敬一次为正一;以他人来访,托故避去,或拒见为负一;以消极的破坏人名眷,及事项为负一;以表示出僧嫌厌恶一次为负一;无往而不可。
    (二式)
    甲对乙丙丁戊之情量图(图略)
    
    正A线作红色 正B线作蓝色 正C线作黑色
    我们得了正号的数目,再寻着负号的数目,自然能把全书狠复杂人物的“情”的现象,大概明印于胸中了,于是就书中所写之事迹,参考表与图,可以品定某人性格如何。再细细看某某之“施爱施情”常用什么样举动?什么样方法?“受爱受情”如何感动?有什么表示?“施厌施僧”又如何?“受厌受僧”又如何?都拿精细如发的心,明察秋毫的眼,公平正直的判断。
    如上所述,如果有人肯下心,不厌繁琐的去试验一下,敢保全书的骨子、线索、布局、笔法以及著者的主观、著者的寓意,完全可以知道了。
    像九十一回黛玉问宝玉的六项― 原书不在手下,并且我止阅过一次,恐怕记不详确!― 用数学公式列出,非常有趣!并且我把她演成二十式,索出原间之不足:
    S =她(宝姐姐) P =过去
    Y =你(宝玉) N =现在
    +=好 F =将来
    一=不好 X =你怎么样
    ( l ) S + Y , X
    ( 2 ) S 一Y = X
    ( 3 ) Y + S : S 一Y = X
    ( 4 ) Y 一5 : S + Y = X
    ( 5 ) S . P 一Y : N + y =X
    ( 6 ) S , P 一Y : N 一Y = X
    ( 7 ) 5 , P + Y : N 一Y = X
    ( 8 ) S , P 一Y : N 一Y 二X
    ( 9 ) S , N + Y : F + Y 二X
    ( 10 ) S , N 一Y : F 一Y = X
    ( 11 ) S , X + Y : FY = X
    ( 12 ) S , X 一Y : F + Y = X
    ( 13 ) S , P + Y : N + Y : F + Y = X
    ( 14 ) S , P + Y : N + Y : F 一Y = X
    ( 15 ) S , P 十Y : N 一Y : F 十Y = X
    ( 16 ) S , P + Y : N 一Y : F 一Y = X
    ( 17 ) S , P 一Y : N + Y : F + Y , X
    ( 18 ) S , P 一Y : N + Y : F 一Y = X
    ( 19 ) S , P 一Y : N 一Y : F + Y 兰X
    ( 20 ) S , P 一Y : N 一Y : F 一Y , X
    这就是书中人测验情量的一个好例子!
    第二就是考证― 考证事项,可略分为:
    甲、本事之虚实。
    乙、本事之真的背景。
    丙、地点。
    丁、时代。
    戊、作者。
    己、版本。
    本事究竟是实是虚。本事表面地点说的是那里?骨子里真正是那里?真的时代是何时?作者是否是曹某?作者究竟是成于一人?成于多人?假设本事确有背景,不尽子虚的时候,那末书中人那个是实那个是虚?或是一个人故意写成两个?或三个化身,也未知可,至于版本问题,此书最早发现于何时?何地?通行刊本现在所知者共有若干种?抄本之见于世者,又有若干种?有没有人曾以各种不同的本子,逐句逐字的下过校雠工夫?
    总之,欲下考证工夫,窃以为其步骤必须如下:欲考本事,必先将原书精读烂熟,凡书中一人一事,一言一动,知的极明了清楚。其次.考其时代与地点.欲考时代,必先考著作者。欲考作者,必先考版本。欲考版本,更须下搜罗与校雠工夫。考证地点可从朽中—— 言语、风俗、习惯、物产、气候、集会、建筑、山川、村社、景物、……各方面下手。更须计算书中说某处,至某处之程途远近,方向如何。照这样,书中的隐,不难索得了。并且可以发现著者地理上的知识,地点好坏。如,― 描写的真伪,和手腕好坏。如果能发现他的矛盾处,则益佳!凡书上述一地点,写一城池,说一宅院.都要随手绘图,以为参考。考证时代可从书中― 政治组织、政治执行状况、人物对政治上之舆论、经济情形、物价、工价、工艺品、美术品、服装、饰物、冠婚丧祭之风俗礼节、一切社会制度、宗教、一切古人名、书名、传说轶事、戏剧小说、… … 各方面下手。像服装一项,作者诡极乖极,竟把贾氏及其他重要人物,都扮作戏装了!自头至尾,凡写服装,无一不是清代首都,戏场上形头(形头即戏衣)的专名词,注意书中发现之古人名书名,所为看断自何时也。
    以上种种,皆直接之考证最为可靠的,并且拿这些项句以去印证他人考证的如何?譬如定言语为A 、风俗为B 、物产为C 、气候为D 、… … 物价为E 、工价为F 、工艺品为G ……然后把他人考证的征引,和凭据,用统计方法给他统计一下。看他的文字中,以言语为证者几次?物产为证者几次?物价为证者几次?全体文字中,用那类证最多?用那类证最少?缺那种的观察?其式如下:
    某甲考证 某乙考证
    A7 Al
    B2 B0
    C3 C2
    Dl0 D3
    如此,就能把他人考证的如何?“视察是否周到?”都能知道了。第三是间接考证,― 这种考证,是把书中所述的事迹,捕风捉影的强牵到其他的事实上去,或者把其他事项,强牵到书中来,只因为他俩“像”,于是就说相同,居然以为得了左证。或者在他人著述上.发现有论述此书的文字,于是拉来作证。并不想想他人的论著对于《红楼梦》是否精读过?是否曾加以精密周到的观察?… … 这些间接考证,是比较不可靠的,我叫他“捕风及翻版之考证”,流入剿窃与玄想之途.是不务实际,不下苦工夫的
    第四是索谜,——这样比较可靠的成分更少了。如果索得对,解得当,却也能得极大的左证和发现。譬如《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和十二金钗图,四十九回的妄谈禅等等,都是全书关键精要之处,最好细细玩索,不可轻意放过!但是切勿流于穿凿附会,强不知以为知啊!要在读者各具灵心慧眼而已。
    此外如喜考证。须多阅书籍,多搜罗参考材料。第一是地志,第二是历史,尤其是政书类,第三是笔记.第四是总集别集,都有好材料备你发掘。还有一层,此书援用禅语.浅近的佛学,也是考据索解的工具呢。
    近来考证《 红楼梦》 的确不少了,我觉得圆满的太少!都是偏于间接考证;是那几种书,请按拙法总计一下自知,不用明白地讨人厌了。
    研究本事及笔法、穿插、布置,书中人的一切关系与心理,书中政治、经济、家庭飞社会之现象的可惜太少,都流入魔道考证之中了!为何不把费力大收效少的心血,稍转移到本题呢?
    拉杂无次序的来已是不少,我因为人事牵缠,没有工夫去实验我的读红计划,将来得暇必要一试的!说的主观见解太深,自知一定挂一漏万,荒谬百出!希读者不吝指教为幸!
    一八,四,十一,于塞上
    原载:(北平《益世报》 ,1929 年4 月14 、20 、25 日)
    
    原载:(北平《益世报》,1929年4月14、20、2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