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京华何来“大观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善生 参加讨论

    1986年4月1 9目的《团结报》和4月26日的《团结报》连续刊载了一篇题为《大观园找到了》的文章。作者邓云乡先生说:二百年前袁枚自夸他的“随园”就是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二十多年前又有人说,北京的前清恭王府的后花园是大观园。找来找去始终找不到真的大观园在何处。邓先生认为,大观园是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哪能在世上真的找到它呢.如果在古往今来众多的文学艺术家的艺术构思中去找,也许可以找到它的影子。邓先生说,他怀着这种意愿,果然在清代康雍乾时代山东胶县高凤翰的《南阜山入学文稿》中,找到了大观园的影子。接着邓先生引录了高凤翰的《人境园腹稿记》,又把《红楼梦》十七回中对大观园的描述分段录出,两相对比,使人觉得两者要点相同,恐怕是事出有因吧。邓先生最后论证,高凤翰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曹雪芹的出生期,据许多学者考证,大约是1723年,晚于高凤翰四十年,他有可能看见过高凤翰的《腹稿》,难免不从中得到启发,助成他对大观园的艺术构思。
    我翻阅了《南阜山人学文稿》和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比证之下,我完全同意邓先生的设想。因为高凤翰虽然是山东胶县人,但他长期宦游扬州,这篇《人境园腹稿》也作于扬州。他的山东同乡德州的卢见曾(雅雨)其时任两淮盐运使,驻节扬州。高凤翰原在歙县怍县丞,卢见曾招邀他作幕僚,以后又推荐他任泰州的分司(盐运使下一级的官)。扬州自隋代开运河后,唐代即富甲东南,经宋元而历明清,轶兴轶盛,成为盐商汇聚之地,又绾南北漕运的枢纽。在这里驻节的盐运使是清初外宫中最富最肥的,成百上千的文士艺人,四方趋风,分甘食俸。当地盐商逞豪竞富,妆点城市,粉饰太平;造酒肉之池,营销金之窟;园苑遍地,花木成林。乾隆五十年间,李斗所写的《扬州画舫录》,其描述的风月繁华之盛,远远超出《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京城开封盛况)《武林旧事记》(描写了南宋京城杭州繁华)之上。其记卢见曾作盐运使时,幕下宾客著名者竟有三十入之多,高风翰即在其中,其他有戴震、惠栋、郑燮(板桥)、沈廷芳等,皆一时俊彦。高风翰既是三十宾客之一,又与卢见曾有同乡之谊,加以怀知遇之感,文游酒会酬应必多.《人境同腹稿记》岂是无端写意?或许它是为豪商显宦有欲拓地建国者拟稿设计而作;或者它是为因阅遍名园,不满其粗疏庸俗而欲有所改造者建议。其文成后不能不向人宣传,也就不免单篇流传;此后二三十年间,曹雪芹亦应得见此文。
    曹雪芹列于扬州是并不陌生的。他的祖辈及亲戚李家,都曾任过江宁织造和两淮都转者(即扬州盐运使)。其旧家文献必多有关于扬州的记载,曹雪芹亦必多所涉猎。他创作的《红楼梦》虽设甄家于金陵,而其意之所注,情之所钟,似尤在扬州。书中的第一女主人翁林黛玉,就把身分设置为扬州转运使林如海之女。虽谓原籍苏州,而实长于维扬。先随贾雨村赴京投亲,旋又回扬奔父丧,而任由贾琏代为挟其父遗资以归于贾府。林黛玉小小年纪,一生往来于扬州与京师者二次,即香消玉殒,其身世之飘零,殆似隋堤(扬州)之栖鸦与京华之旅燕。往年我读《红楼梦》,对于女主林黛玉,常觉其人不似秦淮之金粉,亦不是姑苏之碧玉,而颇有维扬士女之味。我非有考证之功,只不过朦胧中自觉稍稍探到了作者的文心而已。邓云乡先生说:“在二百多年后,如果能够窥见伟大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其思路秘密的一鳞半爪,不是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八一步了解其艺术情思吗?邓先生之论,确实使我顿开茅塞了。
    高凤翰的《南阜山人学文稿》中还有一篇“箐亭图记”:
    箐亭之名,本无是公也。谈于心,绘于目,迂于书记,传闻于南人之口耳。谓竹丛深处曰箐,箐之深不知其几千里也。包山络谷,含孕万千,吐纳云雾,烟蒸霞蔚,而其出不穷者,天下之大观也。……箐为竹,竹,君子也。虚心坚节,岁寒不凋,取以亭吾若谷者,以象德也。
    如果设想曹雪芹看到过高凤翰的《人境园腹稿记》,因以构成大观园之空中楼阁;当然也可设想他也看到了“箐竹图记”,因以构成大观园中的潇湘馆。上面最后一段文字可以试改为:
    潇湘盛产竹。竹,君子也。虚心坚节,岁寒不凋,取以馆吾黛玉者,以象德也。
    “腹稿”写“人境园”,入门即以丛竹如障,可见竹之大观即园之大观也。
    原载:《文史杂志》(成都)1987年第1期
    
    原载:《文史杂志》(成都)1987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