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题红诗”的文学评论指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林 参加讨论

    “题红诗”指的是题咏《红楼梦》以及作者曹雪芹的诗(词、曲)。它是“红学”的组成部分。“题红诗”的作者涉及古今中外,包括文人学者、王孙公子、草野寒民、青楼烟花等各阶级各阶层的人,其内容自然纷纭复杂。概言之,有道立意本旨的,有言章法技巧的,有感慨悲欢离合的,有反映作者史迹的等等。从某种意义某些方面来讲,“题红诗”可以说是一种韵文形式的书评。
    一、多元化阐释作品的主题
    《红楼梦》传世后,很多人视为“爱情小说”,因为全书大量描写了儿女私情。主人公贾宝玉成年混迹女儿国中,与花草作伴,同优伶为伍。他虽然多次对朝夕相处的表妹林黛玉表达对爱情的忠诚,然而见了丰韵多姿的表姐宝钗却“不觉呆了”,无怪林黛玉讥他“见了姐姐便忘了妹妹”。非但如此,他对史湘云、平儿、香菱等人也大献殷勤。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尤三姐与柳湘莲、司棋与潘又安、龄官与贾蔷等人的爱情纠葛。因此,高鹗以后的许多续书者令黛玉起死回生,与宝玉重新团圆,结成秦晋,以表现爱情结局。此观点于“题红诗”中多有反映。如李福备《渎花韵庵主人所谱红楼梦传奇六首》①“旧谱传钞事太繁,芟除枝叶付梨园。”这两句诗就是讲《红楼梦》的内容是以宝黛爱情为主干,其余皆为枝叶,如要改编为戏剧,只取宝黛故事足矣。又如道光年间邹韬的《三借庐诗剩》:“薄命儿女全福少,痴情姊妹断肠多”。这首诗也是将爱情悲剧视为作品的主要内容了。更有邹韬同时的女诗人莫惟贤认为“红楼一部特言情,情有可亲唤可卿。尤物从来为祸水,名花毕竟要倾城”。②这纯是道学家的口吻和见解。她唯恐这部“谈情说爱”的书贻误女流,特赋诗警训。
    广为流传并发生影响的还有“色空说”。此说认为作品多处流露色空观念,如主人公贾宝玉参禅悟道,以求解脱;最明显的是《好了歌》及其注解。《好了歌》以神仙与功名将相、金银财宝、姣妻恩情、孝顺子孙相对立,感叹人世变化无常,万念皆空,把追求超尘出世作为目标。《好了歌注解》更是道出世事莫测、荣辱难定,人生毫无意义,一切为之努力的东西无异过眼烟云,结果大都是为人作嫁。“繁荣好是云频幻,富贵无非梦一场。”③富贵何益,繁荣何用!紧随人生的不都是烦恼、悔恨、痛苦?“断除只有鸳鸯剑,万缕千丝索解人”。④与世无争,清静无为之处,当然是最好的归宿了——“荒荒世界尘中影。”⑤《红楼梦》中尽管透露小虚无思想,但着重点还是揭露现实,它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究竟何为作品的主要思想,这也正是作者担心后人误解的问题,所以开篇便提醒读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希望读者避假求真,深入洞察,否则难见主旨。
    请君着眼扩官符,把笔悲欢说世途。
    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⑥
    诗的前两句强调“护宝符”的重要,揭示出曹雪芹借此伤时骂世之文以抒内心悲愤的用意。诗的末句讲昔日燕山窦公五子登科,势力强大,地位显赫,但后来如何呢?还不是早已被历史潮流淹没了!该诗还向人们提示曹雪芹所创作的《红楼梦》是封建大家族衰亡的一曲挽歌。“繁华富贵传千载,——买椟还珠可胜概。”⑦此诗作者慨叹那些读《红楼梦》而只知道着眼于繁华香艳的,完全是买椟还珠。前面提及的潘得舆曾在《红楼梦题词》的最后一首笼括全书:
    莫憎儿女十分愚,佛国仙山总幻途。
    参透情门无一是,情田请细用功夫。
    认定《红楼梦》不是宣扬“情幻”和“色空”,而是另有深刻的寓意。
    《红楼梦》虽然政治色彩很浓,但并非处处是在写阶级斗争。记得“十年文革”中一度出现“红学”热,那时的研究文章,动辄就是阶级斗争,就是书中血淋淋的几十条人命,纯粹把这伟大的文学作品当成了阶级斗争的教科书。当时,有些人曾大吹作品中黑山村庄头乌进孝缴租一章是如何的反映阶级斗争,又是如何的重要。姚雪垠曾作《咏红楼梦》讽刺这一论调:“可惜只逢乌进孝,荒村点滴漏哀音。”照姚雪垠看来,曹雪芹写这一情节,无非是点明当时贾府已经入不敷出,日薄西山了,作者主观上并非有意强调阶级剥削和阶级差异。
    二、多角度品评书中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个,他们都个性独特,形象鲜明。如其中最美,然而也是最痛苦的形象林黛玉:她不仅容貌姣好、文思敏捷,而且品性高尚、感情真挚;她鄙视封建文化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不谄上骄下,不贪图富贵,不同流合污;她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姐妹,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生活环境险恶,体质虚弱多病,强大的封建势力随时都可以象催花折柳一样向她袭来,可是她仍旧是:
    高傲性格不求人,天壤飘零寄此身。
    谁与登茵谁落溷,愿归黄土破红尘。⑧
    的确,我们在《红楼梦》中看到,林黛玉始终孤傲清高,没有随波逐流,真正实践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林黛玉的悲剧深深地打动了不同时代的人。道光年间的周澍《哭林黛玉》⑨
    绝代容华太瘦生,多情翻恨似无情。
    泪干为了缠绵债,身死空留暖昧名。
    此诗虽然见地不高,但也足显其哀伤之情。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作者用力最大,刻画最好的典型之一。她一出场就神灵活现,纵横捭阖。她嘴甜心苦,贪婪泼辣,媚上欺下,任性纵欲;她敲榨勒索,营私舞弊,恣意妄为;她算尽机关,拼命揽权聚财,结果只落得家亡人散,身死财空,千人指骂。前人有诗评曰:
    中外齐称女丈夫,贪财恃色一时无。
    多缘刻薄遭巫蛊,徒有诙谐惑祖姑。
    小字警人曾是凤,内庭工媚已如狐。
    锦衣绝少相怜意,搜索黄金胁病躯。⑩
    作者并非把王熙凤当着一个完全罪恶的典型来鞭笞,只是要指出她是一个生活腐败、精神空虚、统治动摇的没落家族中的挣扎者。她倾尽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使用了种种手段,结果非但扭转不了贾府衰亡的趋势,反而更加速了它的崩溃,最终自己也葬身于这座倒塌的大厦下。因而有一封建文人略带惋惜地咏她:
    司晨才调惹风狂,衣锦还乡路渺茫。
    此妇若除贪与诈,承欢理剧胜姑嫜。⑪
    此诗不但指出王熙凤的才情性格以及悲剧结局,同时也对其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
    《红楼梦》中还有一些引人注目的重要人物,其性格都各具特色。如晴雯、妙玉等。其中晴雯最为动人,她是作者理想化了的人物。在大观园中,按等级排列,晴雯仅仅是个二等丫头,然而其人品性格却大大超越她的主子们。“削肩纤爪水蛇腰,命贱何妨气性剽”。⑫“撕扇”、“补裘”、“撵坠儿”、“倒箧”,这一次又一次的行动使她的性格得以凸现、灵魂得以升华。有一诗单道晴雯“补裘”:
    病里西施不胜秋,况教彻夜补金裘。
    为君拼命原无恨。独恨难防妒妇仇。⑬
    “妒妇”指的是袭人之流。晴雯生性嫉恶如仇,敢说敢为,对阿谀奉承以耻为荣的袭人辈深恶痛绝,时而尖言利语揭其老底,故遭受诽谤陷害,被逐出大观园以至蒙冤死去。她死后,作者通过贾宝玉为她作《芙蓉女儿沬》,称她是“其为质则金玉不是足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这崇高的赞誉,使她成为一座永远立于人们心中洁白无瑕的雕像。
    妙玉是一个独特的人物。曹雪芹对这个形象虽然惜墨如金,但在不多的篇幅中,却把她的身世、环境、性格表现入微。妙玉在书中的重要性,可以从作者把她放入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看出。妙玉出身大家闺秀,不得已才带发修行。“木鱼清馨伴弥陀,栊翠庵中恨几多。”⑭她虽然离群索居,与清灯古佛作伴,似乎心冷如铁,无所欲望。然而,以她那样才貌气质的少女,对于人世间的生活还是向往的,尽管命运蹇舛,其美好理想不能实现以至遗恨多多,但那深埋心里的渴求,偶遇机会,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书中写贾宝玉因宴会需要,亲自来栊翠庵向妙玉讨乞红梅,她打破惯例,欣然赠与。茅盾先生曾有诗题此事:
    无端春色来天地,槛外何人轻叩门;
    坐破蒲团终彻悟,红梅折罢暗消魂。
    末句揭示出妙玉对宝玉似有爱慕之心。颇有意味的是宝玉寿辰时,她还自称“槛外人”,给宝玉送贴志贺。有诗评曰:“槛外若教无罣碍,不应寿贴到怡红。”⑮
    《红楼梦》对次要人物的刻画往往用不多的情节,甚至三言两语,就使之活跃纸上,让人久久不忘,如贾政、贾雨村等。我们知道,作品中人物命名多用谐音。作者给贾政取名,就可见其用心(贾政即假正)。果然,作品中贾政道貌岸然而腹内无物,身居要职而办事无能,放纵家奴又管教失当。有一诗可归纳贾政性格:
    父书能读性偏迂,生长侯门一腐儒。
    岂必小心非谨慎,其如大事亦糊涂。
    家疏防范骄顽子,政拙催科纵恶奴。
    中夜无眠长太息,有人围烛正呼卢。⑯
    贾雨村这个人物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他的活动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腐朽的现象。为了保住乌纱,他可以徇私枉法,把自己恩人的女儿推进火坑;可以对保荐自己作官、高升的贾府落井下石,促成了贾府的被抄。书中第四回比较集中地表现了这一形象。脂批云:
    捐躯报国恩,未报身犹在。
    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能。
    诗的一二句讥刺了贾雨村的奸猾假态。他曾虚伪地对提醒他注意“护官符”的门子说:“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三四句则言贾雨村贪恋眼前荣华富贵,等待皇帝加恩晋爵,怎能“捐躯报国”呢?仅仅二十字,对其作了辛辣的嘲讽。
    三、多方面评说作者的艺术技巧
    《红楼梦》所描写的内容非常丰富,所揭示的矛盾异常繁多,这就决定了它结构的错综复杂。要使大出人寰和细入毫发的情节有机地紧密联结成为整体,这的确需要高超的艺术匠心。评论家常常用大观园的精奇结构比喻《红楼梦》的构思,其实作者在全书的艺术描写中所显示的丘壑远比大观园出色。“但见花鸟笑,谁知宫羽移?草蛇而灰线,令我费寻思。”⑰前两句言作者明写贾府花团锦簇,醉生梦死,实则危机重重,家运渐衰,因描述手法高明,使人读之不易察觉。后两句言书中某些情节线索似断非断,但只要细心寻觅,就可见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有交待照应,不过穿插安排巧妙得体而已。“活虎生龙笔一枝,僵蚕垂死只余丝。墨花常自翻灵舌,絮语都臻绝妙辞。”⑲读《红楼梦》时,人们的眼光往往随着场景的更替而移动,精神往往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动,情感往往随着人物的啼笑悲欢而波动,且不觉头绪繁杂,事物多变,这就与作者“活虎生龙”的笔法大有关系。如精彩篇章之一的“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作者依次描写了缀绵阁五彩炫耀的围屏、桌椅、大小花灯;潇湘馆颜色又鲜、纱又轻软的软香罗;秋爽斋宴会时花了十来只鸡配成的茄鲞,一两银子一个的鸽蛋和黄杨木根整抠的套杯;栊翠庵可作古玩奇珍的茶杯;怡红院各种精致的设施等等,丰富而细致地向读者展示了贾府主子们奢侈的生活。同时,还通过家宴座次的排列,暴露了贾府等级森严的封建家庭关系。家宴中,凤姐、鸳鸯的恶作剧,刘姥姥的世故以及酒后失态等引人入胜的情节,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性格。这些描写,充分地向读者展示了封建社会获者不劳、劳者不获,富者穷奢极欲、贫者近乎讨乞的不合理性。这节文字势蓄墨酣,跌宕有致,读之令人不忘。
    又如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由傻大姐误拾绣春囊触发导火线。主持此事的是王夫人和邢夫人,凤姐和王善保家的分别是她俩的全权代表。她们各怀鬼胎,都想乘机打击对方。双方在这一事件中竭力作了绝妙的表演,再加探春的“打出手”、晴雯的“倒箧”,更使这场闹剧生色。作者把这场戏写得意足神畅,显示出文章高手的笔法。
    《红楼梦》写人时,努力展示人物的灵魂。如二十二回史湘云说有个唱戏的小旦象林黛玉的模样,贾宝玉怕林黛玉多心,便给史湘云使眼色,恰巧又被黛玉看见了,宝玉去陪不是时,黛玉冷笑道:“问得我倒好,我也不知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这寥寥几句,活现黛玉心灵。这种描写的确称得上“妙手传神落笔细,金针绣像摄魂深”。⑳
    现在,除了一部未完成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其他著作一概莫见。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他那样的高笔妙手必定还有其它著作。曹雪芹的生前好友敦敏在其悼念诗中写道:“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21]把雪芹称为“诗客”;还在另外的诗中称其“诗才忆曹植”。[22]可见曹雪芹生前做过不少诗,且堪与八斗之才的曹植媲美。前些年发现了曹雪芹残存的两句诗:“白傅诗灵应喜甚,空叫蛮素鬼排场。”其用字之冷峻,又颇具李贺风格,不同凡响。难怪时人敦诚赋诗称赞“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迫昌谷破篱樊。”[23]李贺乃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氏,故称之“昌谷”。
    “题红诗”作为韵文形式的书评,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章法技巧等方面作了阐释、品评、评说。由于是韵文形式,它就显得精要,格外引人注目,且易于记诵流传,从而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这些“题红诗”的红学观和人物论不那么全面、正确,但也不乏一些真知灼见,至少反映了当时读者的思想水平,表现出人们的态度和见解,这对我们今天欣赏和研究《红楼梦》不无裨益。
    注释
    ①《红楼梦卷·花屿读书堂诗抄》一粟。
    ②《红楼梦本事诗》西园主人。
    ③《绣余小草·卷二》扈斯哈里氏。
    ④《味雪诗草·题红楼梦四绝》宋鸣琼。
    ⑤《宜识字斋诗抄·卷二》潘庆澜。
    ⑥戚序本第四回题诗。
    ⑦《范淑诗集》。
    ⑧《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4期·葬花》茅盾。
    ⑨《红楼梦书录·周澍·红楼梦新泳》一粟。
    ⑩同⑨。
    ⑪《红楼梦诗》姜祺。
    ⑫《红楼梦学刊·总4·红楼梦人物七首》。
    ⑬《红楼梦学刊·总1》。
    ⑭同⑫。
    ⑮《红楼梦学刊·总2·题红楼梦人物图》。
    ⑯同⑨
    ⑰《延芬室稿·第十五册》永忠。
    ⑱《红楼梦新证·读红楼梦偶书(朱作霖)》周汝昌。
    ⑲《题红楼梦百泳·曹雪芹》沈慕韩。
    ⑳同⑬,
    [21]《懋斋诗抄》敦敏。
    [22]同[21]。
    [23]《四松堂集·寄怀曹雪芹》敦诚。
    原载:《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6月
    
    原载:《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6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