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俗语运用的特点及功能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芝芬 参加讨论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得好,语言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包括它的叙述语言、描写语言、人物对
    白,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和任何一位外国作家相比,都毫无逊色。本文仅就《红楼梦》在俗语运用方面的特点和功能,谈点粗浅的看法。
    《红楼梦》俗语运用的特点
    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语句,也称为常语、俗话。它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红楼梦》中俗语的运用,特点突出,独具匠
    心。作者利用俗语的各种修辞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刻画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些俗语的运用,与小说中人物的
    命运、情节的展开、主题的深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俗语的修辞手段包括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方式。
    比喻 在《红楼梦》的第二十六回里,小丫环佳蕙正碰上林姑娘给丫头们分钱,她也得到一份,回头兴冲冲地跑到丫环红玉这儿来,让红玉给数了并收起来。在谈到贾府里人分三六九等。人心向背吋,红玉说:
    俗语说的:“千里搭席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千里搭席棚。没个不散的筵席”,比喻任何事物总是有盛有衰,总要有结束的时候,这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地位低下的丫环
    红玉,看透了贾府里人们聚散无常的现状,这个比喻,客观真实地道出了贾府里上上下下的人,终将要各奔东西的结局。俗语后边说的
    “各人干各人的”、“谁还管谁”的话,已经给这句俗语作了很好的注解。在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基础之上,人情淡薄、尔虞我诈,这才是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这不由使我们想起《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
    临终时“托梦”给凤姐说的一番话:
    常言:“月满则亏,水滿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话,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这段话里连续用了四个俗语,其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树倒猢狲散”,一句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它的反面,《红楼梦》所描写的封建贵族大家庭,乃至封建制度,已经开始走到腐朽的末路,这种比喻从理性上使人看到事物的本质;另一句俗语,则具体形象地说明封建贵族大家庭败落的必然结局。这些比喻的巧妙运用,不仅是封建社会末期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阶级关系的真实写照,而且生动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里写到贾琏在与他的外室尤二姐谈起尤三姐的婚嫁时,贾琏说:
    前日我也曾回大哥的,他只是舍不的。我还说“就是块肥羊肉,无奈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多扎手。咱们未必降的住,正经拣个人聘了罢。”
    在这里,“是块肥羊肉,无奈烫的慌”、“玫瑰花可爱,刺多扎手”,比喻东西虽好,只是得不着。贾琏瞒着王熙凤私自在外另设家室,娶了尤二姐之后,他的兄弟贾珍对尤三姐又馋涎欲滴,意欲霸占。但尤三姐是一个性情暴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她早已看透了贾氏兄弟欺男霸女的本性。对于像尤三姐这样疾恶如仇,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不惜牺牲性命的纯洁少女.贾氏兄弟的痴心妄想,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尤三姐的洁身自好和她的反抗精神,意味着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和维护人格的尊严,对封建恶势力的愤怒抗争。甚至连贾琏这个无耻的纨绔子弟,也不得不承认尤三姐好像“是块肥羊肉,无奈烫的慌”,是一朵“玫瑰花儿”,虽然可爱,但“刺多扎手”,是惹不得的。
    夸张 第六回,刘姥姥劝其穷困潦倒、无以生计的女婿狗儿,到贾府走动走动,她说:
    你为什么不走动走动?或者他还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只要他发点好心,拔根寒毛比咱的腰还壮呢!
    封建社会里的广大农民,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狗儿一家濒临破产的境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的岳母刘姥姥,一位久经世故的老寡妇,想起了早年曾和他家有亲戚关系的贾府,尽管贾府已经走向衰败的下坡路,其经济实力仍然是很雄厚的。刘姥姥以“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壮呢”来形容两家生活差距,虽说夸张一些,但却道出了封建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这种夸张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句俗语,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尤氏二姐原木与张华定亲,张父为了得到尤婆子的二十两银子,退了亲,可张华对此事并不知晓,后来尤二姐成了贾琏的外室。王熙凤从兴儿那里知道了底细,心生计谋,于是封了二十两银子给旺儿,令其勾结张华写一张状子,假告贾琏夺妻之罪。凤姐儿在尤氏面前大闹,历数贾琏的不是。这句俗语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
    借代 在《红楼梦》中的第六十七回,薛宝钗把其兄薛蟠从外地带回来的土物儿,分送给贾府里的姐妹们,赵姨娘的儿子贾环也分得一份儿,赵知道薛宝钗和王夫人是亲戚,于是便到王夫人跟前买好。结果,王夫人是知其来意,又见她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她,说道:
    “你只管收了去给环哥玩罢。”赵姨娘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的出来了。
    所谓“抹了一鼻子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鼻子上抹了一层灰,而是利用这种借代的修辞方法,说明一个人遇事不顺心,碰了钉子,受到了挫折。赵姨娘满心想借此向王夫人买好,缓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改善她本人的处境,然而却弄巧成拙,弄了一身不是,碰了钉子,扫兴而归。这件事儿,可以进一步印证贾府统治阶级内部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红楼梦》的第九回,在叙述薛蟠为了自己的“龙阳”之兴(即喜好男色)时写道:
    因此也假说来上学读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点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
    这里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指代做什么事情没有恒心,最后不了了之,结果是一事无成。成语里有“一曝十寒”,其意思是相同的。
    对偶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古典文学名著,其语言表达已近于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中属于对偶形式的俗语更是俯拾即是。比如,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句俗语,它出自《红楼梦》的第八十二回。宝玉上学后,袭人在屋里清静闲暇,想到自己的终身。虽说老太大已把自己许给宝玉当偏房,但毕竟不是正娶。倘或将来宝玉娶个厉害的,只怕自己落得个尤二姐、香菱的下场。又想,宝玉必娶黛玉无疑,于是,起身到潇湘馆探探口气,当袭人和黛玉提及尤二姐和香菱时,书中写道:
    黛玉从不闻袭人背地里说人,今听此话有因,心里一动,便说道:“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在自然界,不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风向,说明两种势力不能调和,这句俗语不仅有比喻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种对偶的形式。“墙倒
    众人推,鼓破乱人捶”,这句俗语,意思是说,倒霉的人总是受欺侮。在《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众媳妇们因疏于职守,被替代凤姐儿临时理家的探春申斥,而众媳妇们又迁怒于赵姨娘吋。平儿悄悄地对她们说:
    “罢了!好奶奶们,‘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着三不着两”,有了事就都赖他。
    平儿在这句俗语里,只说了前半句“墙倒众人推”。对偶的特点之一,就是前后两句的意思是相近或相反的,那么在表达时,便只说前半句或后半句就可以了。
    俗语之所以生动、形象,主要原因是它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活生生的人和事儿,同时也因为它采用了许多修辞格来加强作品语言的表达效果。作为全部作品整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在《红楼梦》中对于作品情节的展开、主题的深化、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的渲染,的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红楼梦》俗语运用的功能
    俗语是人民群众语言的精髓,曹雪芹善于吸收人民群众语言艺术的营养,《红楼梦》里所运用的大量的俗语,就是人民群众生活
    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的结晶。《红楼梦》俗语运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了封建社会崩溃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的第一十三回,秦可卿对王熙凤所说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乐极生悲”、“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等四句俗语,非常生动形象地预示了封建大家族必然没落、运终数尽、不可挽回的历史命运。这是封建贵族穷奢极欲,致使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大观园在抄检之前,贾府富贵荣华的表面现象,已经掩饰不住他们由于荒淫无度、奢侈靡费所造成的空虚脆弱的阶级本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重重困难和难以救药的政治危机。在第五十七回,薛姨妈给湘云、黛玉解释什么是“当票”时:
    二人听了,方笑道:“……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个?”众人笑道:“这更奇了!‘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
    一句“天下老鸹一般黑”,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贾府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连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包括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亲属关系,
    都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铜臭,可以想见他们对广大农民、奴仆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了。第七十四回,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得更为形象、逼真: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一方面由于探春是庶出,再加上她的性格耿直倔强,她早已对贾府里人的行止不满,她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俗语表达了自己痛切的心情,实际在客观上预示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行将败落的前景。
    2.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家、艺术家努力追求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是由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曹雪芹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主张在人物对话中,着意刻画各类人物的不同性格,反对千人一面,反对众口一腔。因此,他在创作中,人物的对白采用了大量的俗语,其目的就是突出人物的性格化特点。《红楼梦》的第六十五回,借着兴儿的话,对凤姐儿的性格作了高度的概括,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事实上,这个“凤辣子”的确是心狠手辣、草菅人命、无恶不做。她依仗权势,暴戾恣肆,是贾府里一只地地道道的母老虎。兴儿所说的这些俗语,恰恰是她性格的写照。在第五十五回里,平儿向凤姐说去探春那里的前后经过时,谈到了薛宝钗和林黛玉,凤姐儿说: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人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的一个大家闺秀,她满脑子都是功名利禄,表面上却是温文尔雅,甚得贾府上至老太太、下至诸奴仆的喜欢。“事不干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是封建士大夫“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明哲保身的思想。薛宝钗遇事不说活、不表态,不意味着她不关心自己,恰恰相反,这正是一种极端利己的个人主义人生哲学。在《红楼梦》的第六十五回,尤三姐当着贾琏、贾珍这对荒淫无耻的兄弟二人的面,揭露了他们男盗女娼的阴暗心理:
    你们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呢!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姊妹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
    在这段话里,尤三姐用了“糊涂油蒙了心”、“打错了算盘”两个俗语,充分表达了一个虽然地位低下,但却敢于反抗,直言快语,不甘心被侮辱、被玩弄的青年女子的性格特点。
    3.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人生哲学
    “言为心声”,在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的语言,分别反映了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在《红楼梦》里,人物对白运用了大量的俗语,不仅表现了不同人物各自的身份特征,特别应该看到,它同时也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各种心理状态,表现了他们对事物的理想、观念和追求。在第二十九回,贾母看到宝玉和黛玉在一起经常闹别扭,于是说了下面一段话:
    偏偏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是俗话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不是冤家不聚头”,有时又当作反义词用,是指一对相爱的人在一起会经常闹意见。这句话是说仿佛他们是专为作对才相识或相爱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句俗语,原意是说只有经历过一件事,才能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在第六十回里,丫环春燕的娘被众丫环数落之后,春燕劝她以后不要再多管闲事儿了,她娘说了一句:“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人类的知识来源于实践,无论是在社会实践中还是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红楼梦》里还有一些类似的俗语,作者巧妙的运用,使说话的人活起来了,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红楼梦》语言艺术成功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何士龙:《红楼梦语言美鉴赏》,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邱崇丙:《俗语五千条》,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周中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
    [4]《中国语言学大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原载:《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原载:《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