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谈《红楼梦》中贵族青年的教育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言锋 参加讨论

     在封建社会里,教育一直是统治阶级加强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青年学子步入仕途的主要途径,所以封建贵族阶级极其注重对子弟的教育,誉为“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对此虽未作深入而细致的反映,但在故事情节发展中也有一定描写。我们借此可以对当时社会贵族青年的教育状况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书中贵族青年的性格形成和道路选择,更深刻地认识封建贵族大家庭、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原因。由于《红楼梦》后四十回在创作主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多有与前八十回不符之处,也由于主要人物性格的塑造基本上在前八十回中已完成,所以本文在谈《红楼梦》中贵族青年的教育时,只就前八十回而言。
     (一)学塾教育
     封建社会大家庭的教育机构是学塾。学塾分为教馆、家塾、义塾。《红楼梦》中对教馆描写得极少。教馆教育多为启蒙教育,并不十分严格。宝玉“因业师上年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秦钟的塾师病故,父亲公务冗繁,也就未能再延师;甄宝玉必须要有两个女子伴着读书;黛玉的工课是不限多寡的。由此看来,这种教馆教育是比较松散的。
     《红楼梦》前八十回对义塾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九回“恋风流情友人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在这一回里,首先交待了贵族青年入学塾的真正目的。宝玉急于去义塾是要早日与秦钟相遇;贾蔷是“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薛蟠因知“学中广有子弟,不免动了龙阳之兴”,借上学“结交些契弟”。那么,怀着这些目的来上义塾的青年人的表现可想而知。宝玉一味与秦钟要好;贾蔷仍“斗鸡走狗,赏花玩柳”;薛蟠“三日打渔,两日晒网”,又喜好男风,义塾教育非但没有纠正他们的不良品行,反而为他们胡作非为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终于演变成一场群顽大闹学堂的风波。这次风波是由贵族青年平日争友吃醋积怨而引起的。金荣因妒恨宝玉、秦钟与玉爱、香怜有情,趁塾师不在肆意说闲话;贾瑞借此“助纣为虐”;贾蔷调拨宝王书童茗烟;贾菌因飞砚落在自己书桌上,也愤然而起。结果是砚起匣落,拳打脚踢,满屋混乱。
     那么为什么向来以严肃静穆为人称道的义塾竟会发生顽童闹学堂的风波呢?这要从随着封建社会腐朽性的增强,学塾教育内容、目的发生了改变来说。贾政得知宝玉已念到第三本《诗经》时,便下令道:“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贾政强调“四书”,是因为当时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的题目只从“四书”的文句上出,由此可见学塾教育的内容变为仅读“四书”,目的也仅仅是让青年人通过念“四书”,熟悉八股文的题目及其写作技巧,以便今后参加科举考试猎取功名利禄。不用说这种乏味的教育对孩童毫无吸引力,也不能加强他们自身修养,束缚住他们的顽劣行径。顽童闹学堂充分暴露了封建学塾教育的片面性、虚假性。
     《红楼梦》中多数贵族青年都没有坚持长期在塾中学习。宝玉因秦钟的夭逝、贾母的溺爱、父亲的外任,竟几年未去义塾。贾蔷、薛蟠等新鲜一阵也都出来了,只有贾兰、贾环依命在塾中学习,但贾环也常装病不去。这样,学塾教育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了一种名存实亡的失败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
     贵族家庭的教育是十分严格的,因为贵族家长极希望子孙能担负起治国齐家的重任。但随着封建社会的腐朽,贵族家庭的教育也渐趋无力。我们在《红楼梦》中看到的贵族家庭教育,就无力且不得要领。这首先表现为男性家长以打骂为主的严父型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贾政对宝玉的教育上。贾政对宝玉是动辄“断喝一声”,不时施以笞挞,难得有慈父的一笑,却常有甚于塾师的严厉。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只能使儿子对他疏远畏惧,如鼠见猫一般地逃遁。书中多次写到宝玉听见贾政叫他时的恐惧不安和见到贾政吋的唯唯诺诺。最能体现贾政教子方法的莫过于三十三回。贾政对宝玉所惹的事情不问青红皂白,捆起来就打;犹嫌小厮打轻了,自己夺下大棍狠命盖了三四十下,打得宝玉是“皮开血出,面白气弱”。这种以打骂为主的教育方式其他男性家长也使用。贾琏已成人结婚,贾赦一旦恼怒也要痛打;贾珍管贾蓉,“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贾瑞因一夜未归,祖父贾代儒便发狠打三四十板,不许吃饭,跪在院内读文章。可是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把贵族青年引入封建正途。宝玉挨打后,不但未回心转意,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贾琏、贾蓉仍在外为非作歹;贾瑞至死执迷不悟。这充分说明这种教育的毫无成效,它不顾合理与否,无的放矢,不但不能改造孩童的顽劣性格,相反却滋生了孩童的逆反心理,体现了封建家长的专制性教育的失败。
     与男性家长以打骂为主的教育方式相反,另一方面是女性家长的溺爱型教育,主要体现在贾母对宝玉的态度上。宝玉自出生后便受到贾母百般溺爱。贾政让宝玉读书,贾母怕累坏了他;贾政叫宝玉,贾母就说:“去吧,有我呢”;宝玉病了,贾母也要报怨儿子:“累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贾母甚至允许姊妹们帮着写字,蒙混过关。就这样,贾母的溺爱常常与贾政的严厉相冲突,终于在三十三回中两者进行了较量。贾政欲打死室玉以绝后患,贾母就说:“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贾政说:“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贾母则否认这是教育,逼贾政认错,许下“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的诺言,又以回南京相胁迫,使贾政叩头苦求。自此贾政不大管宝玉,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于是,宝玉不上家塾,不看“四书”,整日闲耍,虚度光阴。
     如果说贾政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封建的严厉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宝玉是失败的,那么贾母这种溺爱的教育方式也同样是失败的,而且悖于封建教育传统。它一方面使宝玉免去了读书之苦,也就使宝玉远离了封建社会的以读书、科举夺取功名的道路;另一方面又使宝玉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逐渐走向了与封建要求相悖离的道路,成了封建社会的逆子。
     我们还发现,在《红楼梦》所描写的家庭成员中很难找到能称得上封建道德典范的父辈人物。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贾赦一味淫乐,“左一个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寻欢作乐.官也不好好去做。”贾珍一味寻乐,“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甚至领儿子一起作恶多端。只有贾政比较正统,看似正直端方,廉恭厚道,其实呆板迂腐,庸碌无为。这种缺乏封建道德典范的家庭教育必然是虚伪的,缺乏说服力的,因此贵族青年的堕落、平庸、甚至叛逆都是难免的。
    原载:《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原载:《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