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有关曹雪芹的一件切身事——胖瘦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美]周策纵 参加讨论

    一
    曹雪芹的相貌如何?我想大家都高兴知道,所以三十多年来几十篇文章都在争论那两幅画像。五年前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授《红楼梦》,从另一角度提出我对这胖瘦问题的看法,可是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现在只好又在这里重新提出来讨论。一个人的相貌好像是小事,其实也不尽然,往往与他或她的个性与一生的工作方向和成败荣萃有关,虽然这是不可必,也不必要去相信“麻衣相法”。
    大家都知道,具体明白提到曹雪芹相貌音容的是裕瑞的《枣窗闲笔》,其中有一段说
    “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汉军人,亦不知隶何旗。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原稿本,1957年,页22—24。
    大家又都知道,裕瑞是多铎的第五代孙,敦敏、敦诚是阿济格的第五代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是同母兄弟,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我在另文里已指出,曹雪芹的高祖振彦曾在阿济格和多尔衮属下工作过,曹家与他们这一系的皇家关系较密切。裕瑞的生母是傅(富)文的女儿。周汝昌教授推定傅文的儿子中有明琳,大概是可信的。因此明琳是裕瑞的亲舅父。敦敏诗题中曾提到过在明琳家养石轩听到隔院曹雪芹的高谈声,即就相访,饮酒谈旧。我看这隔院只是明琳的邻居,不是一家,否则何必还要说“疑似曹君,急就相访”和因而“呼酒”呢。不过不论如何,明琳仍有认识曹雪芹的可能。另外,傅文二哥傅清的儿子中有明义,明义应该见过曹雪芹,我在下文将论到。所以裕瑞提到的“前辈姻戚”和曹雪芹交好者,大约是指他的亲舅明琳和堂舅明义。(当然也可能包括明义的亲戚墨香等人。
    既然如此,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最著名、优秀的红学家,都相信裕瑞描述曹雪芹相貌的这句话:“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不但如此,由于傅说所谓王冈和陆厚信画的两张画像,又都是画得胖胖的,陆厚信画的甚至还面黑黑的。于是这红学家更拿裕瑞的话来证明那些画是真迹。以致近些年来新画的曹雪芹像也都画成身胖头广了。胡适之先生曾在我和一些朋友办的《海外论坛》上发表一文,据他的目验,认为王冈的画,决不是画的曹雪芹,不过他不是从曹雪芹的相貌来讨论的。但也引起过一些人反驳。(可参看俞平伯《读〈红楼梦〉随笔》第二十八条《曹雪芹画像》,香港《大公报》,1954年3月30日;又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中《论王冈绘曹雪芹小像———驳胡适谬论》一文,页303。
    红学家深信裕瑞的话,理由是他们以为这话是他从他的前辈姻亲听来的。例如,吴恩裕先生在《曹雪芹丛考》里说:裕瑞“这话是他听他的‘前辈姻亲’讲的”。(卷四第二篇《结合文献和传说看曹雪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页102。
    我认为这是错读了裕瑞的原文,原文是:“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云云。显然的,这前面一句“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是一整句,因为这中间有个“有”字,意思是说,他所“闻”之事乃“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换句话说就是:我听说过在我的前辈姻戚中有些是曾经和曹雪芹交好过的。“其人身胖”种种乃是承上面那个“闻”字,也就是说:我也听说过其人身胖等。决不能解释成“我听见过前辈姻戚之与曹雪芹交好者说他身胖”云云。若作此意,裕瑞便须写道:“闻前辈姻戚与之交好者言,其人身胖”等等。前面不能有那个“有”字,并且“者”字后又必须加个动词“言”或“云”之类。这很明显的表露,裕瑞连他前辈姻戚有些曾与曹雪芹交好这件事也是听别人说的,那他当然就不会从那些与雪芹交好的前辈姻戚直接听来关于雪芹的相貌了。至于他是否从别的与曹不相识的前辈处听来,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是同辈或较疏远而不相干的人告诉他的。
    裕瑞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卒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享年六十八岁。他出生时曹雪芹已死了七八年了。敦诚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裕瑞已二十岁。敦敏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嘉庆元年(1796年)还活着为敦诚写了《敬亭小传》,这时已六十七岁,吴恩裕先生说他大约就卒于此年。这时裕瑞已二十六岁,本来可以有往来,但似乎都没有。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垮台以后,他们的后裔还往往受皇家当权派歧视、监视,他们通常似乎也不敢聚集往来,而且也不见得都相好。明琳的生卒年不详。明义在雪芹卒时也许已有二十四五岁了。裕瑞似乎和他们也没有亲切往来的痕迹。总之,可以肯定地判断,裕瑞那句话不是从认识曹雪芹的人口里听来的。(试看他说的“其名不得知”和“亦不知隶何旗”,就可想见其生疏了。
    其次,《枣窗闲笔》里所记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事固然有些也很真实而有参考价值,但也有不少捕风捉影之谈,如周汝昌先生已指出他以宗室皇族竟不能辨别内务府旗包衣家世与汉军旗。(《新证》上册,页109。
    裕瑞这种间接传闻,本来如果不与别的直接的证据冲突的话,也未尝不可暂备为一说。但问题正在于早有直接相反的证据,却不为大家所重视。
    二
    这就是早已为众所周知了的敦诚《鹪鹩庵杂志》抄本中所存的《挽曹雪芹》两首七律中第一首的首句。现为讨论方便,把全首抄在这里
    四十萧然太瘦生
    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垅孤儿泣,(原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
    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
    何处招魂赋楚蘅?(参见上引吴恩裕书附录,页331。
    后来敦诚删去第二首,把这首修改,存在《四松堂诗抄》里。修改后的全文如下
    四十年华付杳冥
    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新妇飘零目岂暝
    牛鬼遗文悲李贺
    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衫泪
    絮酒生刍上旧坰。(参见同上附录页332。
    我把这两个稿子全录在这里,一方面让大家看看敦诚和曹雪芹的亲切关系,原诗第二句“晓风昨日拂铭旌”,自然可看出诗是雪芹去世后不久就写的,原注也透露了这点。这比起裕瑞多年以后据传说而写的不知亲切了多少。另一个原因我是要指出,他把首句末了五个字改动,主要是为了押韵之故。因为原诗“伶”字是九青韵,余皆属八庚,古体诗虽可通押,近体律诗通常是不通押的。而他自己最得意的句子乃是第五、六两句,所以一字不易,后来在《鹪鹩庵笔麈》一条杂记里还自己特别提到这两名。大约他认为拿李贺和刘伶这样来比拟曹雪芹的为人,最为恰当。我以为“牛鬼遗文悲李贺”指的就是《红楼梦》,李贺当然只以诗出色,可是《红楼梦》的文字正是像李贺那种呕心刻骨,诡谲光怪的诗一样。敦诚为了保留这两句诗,就只好把其余“生”、“旌”、“声”、“蘅”这些庚韵的字全改用青韵的字,才好和“伶”字叶韵。这就是说,不是因为“太瘦”这种字有什么不妥。(其实就诗而论,原诗较好。
    “太瘦生”这一词汇,自从李白《戏赠杜甫》诗起,后来就很有名。据《唐摭言》所载李诗如下
    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容斋四笔》以为此诗乃“好事者所为”恐亦不必,其实杜甫寄裴迪的诗也有“知君苦思(去声)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的句子。诸家注李此诗者似皆未引杜甫此句,似亦一失。欧阳修《六一诗话》说:“太瘦生,唐人语也。至今犹以‘生’为语助,如‘作么生’、‘何似生’之类是也。”此外,像“太寒生”、“太愁生”、“太狂生”、“太清生”、“太粗生”、“太忙生”、“太奇生”、“太劣生”、“太乖生”、“太憨生”等,张相举了许多宋、元例子。“太”有时作“大”。意思就是非常瘦,过于瘦的惊叹语。过去从来就是这么用法,如苏轼《次韵答顿起》诗:“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
    敦诚在曹雪芹才死去时,正当“晓风昨日拂铭旌”之后,提起笔来写悼诗,第一句就写上“四十萧然太瘦生!”试问曹雪芹如果“身胖头广”,他会这么写吗?我看这几乎是百分之百不可能的事。而他那些年来又多次和雪芹一起饮酒作诗,过去又同在宗学相处过,难道连他是胖是瘦都不知道吗?写诗固然不必要完全符合于事实,但追悼诗倒要慎重些,除非有意对别人或自己开玩笑反讽,而敦诚此诗并未见这种开玩笑或反讽意味。
    另一个证据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明义,明义著有《绿烟琐窗集》一书,里面有《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诗前小序说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抄本焉。
    正如周汝昌先生说的,下面既有“所撰”字样,“出”便不能解释做“写出”。否则岂不重复不通了。纵按:“出”即“出示”,如宋陈与义《与百顺饭于文纬,大光出宋汉杰画秋山》(《陈简斋诗集》卷十二《合校汇注》在页117。《陈与义集》在页185。)这个诗题的意思就是:席大光出示宋汉杰画的《秋山》图。陈与义的《别伯共》五言律诗中还有“犹能十日客,共出数年诗”一联,也用“出”字。又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张巨山出去非(陈与义字)诗卷,戒独爱其《征(贞)牟书事》一首。”这些“出”字都是“出示”之意。我也曾在雪芹的时代找到类似的用法。至于下文说“余见其抄本焉”,只不过是说:曹雪芹给他看的乃是一种抄本罢了,并非印制品。这和上面我们对“出”字的解释,一点冲突也没有。我多年来就如此读法,觉得别无其他可能。由此可见明义是亲见过曹雪芹的。现在再看他第二十首,也就是末了一诗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参看《新证》下册,页785及
    这首诗到底是写贾宝玉还是曹雪芹呢?我认为是写作者曹雪芹而不是写小说中的贾宝玉。理由之一是,第十七首写宝玉与黛玉小时即同榻,然梦魂终有隔离。第十八首写黛玉病死。第十九首写姻缘不遂,“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与“纵”同义,前人亦常用。)使能言亦枉然。”顽石即指宝玉,“归山下”当然是已总结了贾宝玉一生的事。倘第二十首再回头来写“馔玉炊金”和“王孙瘦损”的贾宝玉,岂不是颠倒次序?再方面现存《红楼梦》诸本中,描写贾宝玉都不会有“王孙瘦损”的状况,除非迷失之稿中有所谓“狱(或嶽)神庙”一回如此?已无法证实。而且后四十回中宝玉出走,宝钗等还在家里,也不能说“青蛾红粉归何处?”起码现存本里贾宝玉的经历和石崇绿珠的事不大相类。
    若把这最后一首解释成咏著者的,即不复有上述的因境,而且就雪芹一生事迹来说也比较适合。如敦诚《寄怀曹雪芹(霑)》:“扬州旧梦久已绝”;《赠曹雪芹》:“废馆颓楼梦旧家”;敦敏《赠芹圃》:“秦淮风月忆繁华”都和“青娥红粉归何处?”可以关合。“馔玉炊金未几春”至少和宝玉及雪芹都适当。关于末句“惭愧当年石季伦”,我的了解是:著者所惭愧的应系坐见群芳瘁散,竟如昔日之石崇。
    当然把这首诗看成是咏作者曹雪芹的,那第二句“王孙瘦损骨嶙峋”就可与敦诚诗“四十萧然太瘦生”互相映证了。而且敦敏《懋斋诗抄》里那首《题芹圃画石》七绝说的“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也就越发贴切了。把这嶙峋的奇石来比雪芹的傲骨,不仅指其抽象的独立挺拔的人格,因为他的形体也本来就像奇石一般“瘦损骨嶙峋”。原来雪芹的朋友都见他是瘦骨嶙峋如石。
    有人也许要问:假如《红楼梦》里贾宝玉也存了些著者曹雪芹的影子,那第三回黛玉初见宝玉时,不是见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么?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我们不能把贾宝玉和曹雪芹或作者等同起来。但此小说开头时便已说过:“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则小说主角自然会有著者的许多影子,当然也许会掺杂一些亲朋或其他人物的影像,但主要的应该还是著者自身。至于第三回说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我以为“中秋之月”也许仍在强调月色洁白光采,不是表示月形为圆的;而且这句也可能只是过去的常用语。(甲戌本此处有朱笔眉批云:“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接着又有朱批:“少年色嫩不坚劳[牢],以及非天即人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可见并非套语,实仅指面色苍白,“面扁”亦非面圆,与通常“满月”之意不同。)这两句后隔了两句又补充说:“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桃瓣似乎也微椭而略尖。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见到宝玉也是“面若春花,目如点漆”,大约仍是指桃瓣。黛玉初见宝玉时,照第二回冷子兴所说,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那时原是小孩,脸该丰满些。
    关于贾宝玉的脸形,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描写丫鬟们都说芳官的相貌和宝玉一模一样,“庚辰本”这儿说芳官“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的众人笑说:‘他两个到像是双生的兄弟两个。’”这里在“面如满月”后面特加“犹白”二字,可和脂批“面扁而青白色”对看,可见都有强调“秋月”色白的意思。芳官这女孩子本是扮正旦的,她的身材和“身胖头广而色黑”绝对不会相类。
    还有第三十回写得更具体。这时宝玉大约有十四岁左右,一个夏天的五月,偶然在大观园看到一个女孩在蔷薇花下地上划“蔷”字,一阵雨来,他从篱外叫她,原文写道
    那女孩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
    按通常习惯用法,说“脸面俊秀”似乎近于说“清秀”,决不是胖圆脸面。
    总而言之,由于敦诚“太瘦生”的描写,还有明义“王孙瘦损骨嶙峋”和敦敏“傲骨”“嶙峋”诗句的旁证,加上宝玉的“脸面俊秀”易于遮隐,很像演旦角的女孩子,都可见曹雪芹是个嶙峋清瘦的人,尤其是在他后半生写《红楼梦》的时期是如此。这乃是本诸直接亲切的描述。而裕瑞所说“身胖、头广而色黑”,显然是多年后,间接无据的传闻,决不能取代那“瘦俊”的形象。因此,我认为那两张所谓小像,也就不攻自破了。倒是那座塑像,虽亦不知是真是伪,至少不是肥胖,不与最亲切的见证相冲突。不过这也不能就此信以为真。
    曹雪芹已被补胖好几十年了,快让他恢复本来面目罢!
    1986年6月5日 于陌地生
    原载:《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四辑
    
    原载:《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四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