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纪晓岚序敦诚《四松堂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邵福亮 参加讨论

    桂圃侍郎[1],既刻其先德[2]之遗集,复裒辑[3]伯氏[4]敬亭[5]先生诗二卷、文二卷、笔麈[6]一卷,总题曰《四松堂集》,问序于余,余读之,遥情幽思,脱落畦封[7],多使人想像于笔墨外。
    其诗古体[8]胜今体,古体七言又胜于五言,高者摩韩苏[9]之垒,次亦与剑南[10]、遗山[11]方轨[12]并行。其文似从公安[13]竟陵[14]人,而逸致[15]清言[16]上追魏晋,如读临川王[17]《世说新书》[18]。范水模山,妙写难状,如读郦善长[19]《水经注》[20],柳子厚[21]《南迁》诸游记[22]。其笔麈亦宛肖六一[23]之《试笔[24]》,东坡之《志林[25]》,无三袁[26]织俗,钟谭[27]佻薄[28]之习,盖神思高迈,气韵自殊,遂青出于蓝,倏然[29]自成一家也,其亦人杰也哉!
    虽平生足迹未出京圻[30],未能周游海岳,以名山大川开拓心胸,震耀耳目,以发其雄豪磊落之气,又甫得一官,即投闲色养。中年坎壈[31],哀乐损人,未能一展经纶[32]之才,以发其崇论闳义[33]。且天不假年,甫五旬余而奄化[34],未能如放翁、诚斋[35],吟卷积之万篇,皆天之所限,非人力之所能及。然游览未广,而一邱[36]一壑一觞一咏[37],随在怡然而自得,鹏鷃逍遥[38],远近一理,得郭子元[39]之悬解[40]焉。
    境遇[41]不齐[42]而情所应,至率其性而真念所应,忘解[43]以禅悦[44],梦蝶栩栩[45],任其梦觉,得漆园叟[46]之妙悟[47]焉。年命虽促而沈酣[48]典籍,密咏恬吟,能立言以传于后世,有桓谭[49]五百年后之思焉。则皆天限之以运数,而人胜之以学识者也。其学识至不限于运数,则先生之学识深矣。以是学识发为文章,文章之卓绝可知矣,然则侍郎以同气之故,校刻斯集,因人以存其文,后之读斯集者,罩然高望,慨然远想,故可因人以见其人矣。
    

嘉庆丙辰[50]长至后五日河间纪昀撰,时年七十有三
    


[1]即爱亲觉罗宜兴(1747—1809),阿济格五世孙。其父为辅国公爱新觉罗恒新(又作恒仁,号月山),西安将军普照之孙。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七品笔贴式。三十八年(1773)年授主事;四十二年(1777)年授副理事官,不久又授理事官;四十八年(1783)授太仆寺少卿。本年又授内阁大学士并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经筵讲官。本年又授盛京礼部侍郎及管理盛京觉罗事务;五十二年(1787)调任盛京刑部右侍郎;六十年(1795)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不久又调任镶白旗满州副都统,是年又授仓场侍郎;嘉庆四年(1799)授山东巡抚,不久又授江苏巡抚,后被解任二等侍卫,巴里坤领队大臣;八年(1803)授盛京副都统;十年(1807)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三年(1808)年授步军统领;十四年(1809)年去世,时年63岁。《清史稿》有传。与纪晓岚先生过从甚密,先生“嘉庆三年“二月八日同人小集,梁春淙大司寇年八十二,赵鹿泉少宰七十二,宜圃少司农年五十二,余年七十五,合一千零四岁,竹轩记之以诗,因次其韵”。《四松堂集》为桂圃先生一同其兄敦敏为之刊刻。刊刻前,敦敏为敦诚写小传记之。桂圃先生找到纪晓岚先生为是集写序,纪晓岚先生对敦诚文及其人大加称赏,并对该集予以校刊。
    


    [2]即对其先人的尊称。这里,指桂圃侍郎的父亲。
    

    [3]裒,音掊(pou):聚,裒辑:辑录:此书系从类书中裒集而成。
    

    [4]兄长。桂圃侍郎与敦诚同为阿济格五世孙。桂圃家父为恒仁,与敦诚生父瑚玐为堂兄弟。又桂圃祖父为普照,普照与经照为弟兄,经照子宁仁三岁夭,后敦诚于十五岁后过继给宁仁为嗣。这里,纪晓岚在提到桂圃与敦诚二人的关系时,故称敦诚为桂圃之“伯氏”,即兄长。桂圃侍郎刊刻其家父月山(1713——1747)之《月山诗集》事。《月山诗集》刊刻于乾隆六十(1795)年,因月山于1747年身故,距乾隆六十年已近50年,其著作故称“遗集”。纪晓岚曾为《月山诗集》作序。序中云:“乾隆乙卯,余篡《八旗通志》,仿《汉书艺文志》例,搜求《四库》之遗集,随珠和璧,多得诸蠹简中,桂圃侍郎因以家藏先公《月山诗集》见示……会侍郎将付剞劂,属余为序,因推公之志,而抒其大旨如右。桂圃将其家父之《月山诗集》刊刻后,又着手将其家兄敦诚的《四松堂集》作整理付刊。因该集刊刻出版时在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宜兴桂圃时任侍朗,其为敦诚刊刻此集时,敦诚亦已辞世。
    

[5]即爱新觉罗敦诚(1734—1791),字敬亭,号松堂,别号慵闲子,英郡王(奴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次子,后过继给已故叔讳“宁仁”为嗣。爱新觉罗·敦敏胞弟,长期来被称之为“曹雪芹”好友。五岁入家塾,十五岁进右翼宗学,二十二岁时与其兄敦敏一同参加“岁试”,名列优等,以宗人府笔贴式记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受父命榷守松亭关任税吏,二十四年回京。乾隆三十一年补宗人府笔贴式,旋授“太庙献爵”,所居西园颇具名胜。其太夫人(宁仁之母,即敦诚奶奶)逝后即闭门不仕,以诗酒自娱,其诗在宗室诗人中有很高地位。著《四松堂集》,有备记“曹雪芹”轶事。“四松堂”为其与友人诗酒聚会之所,永奎、永忠、复斋、寅圃、龚紫树、汪易堂等为其诗友。《鷦鷯庵笔麈(记)》中有一些涉及与“曹雪芹”的交往及“曹雪芹”生平、为人,是研究《红楼梦》及“曹雪芹”交游的重要人物。《四松堂集》是研究“曹雪芹”的重要典籍。
    

[6]麈,音zhu,古书上指驼、鹿一类的动物,尾巴可以做佛尘。麈尾,一种形状类类似羽扇的物件,柄的左右饰以驼、鹿尾之毛。魏晋期间,善于清谈的名士多执麈尾,在谈论时用来比划并增美自己的仪容。这里,当指《四松堂集》第五卷八十一则短文。里面多系作者平时所记的短文,类似《世说新语》式的清谈,文章短小精悍,简约玄澹,回味十足,清新俊逸。
    

[7]畦封,畦,音qi,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一般是长方形的:畦田,菜畦。这里指敦诚诗文有所创新,并不墨守成规定,循规蹈矩。
    

[8]古体诗,唐代以后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诗或古风。
    

[9]摩韩苏,分别指王维、韩愈、苏轼。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人,通音乐,书画兼精,早年曾为大乐丞,于各种诗体无所不长,堪称全才,山水田园诗影响最大。并被称“五言宗匠”,有《王右丞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侦元八年(792)年中进士,贞元十八年授四门博士,协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剌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有《昌黎先生集》。诗以气势见长,尚险好奇,节奏和谐,句式工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其父苏洵。年轻时“学通经史”,二十一岁时,受殴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曾通判杭州,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曾辗转于颍州、扬州、定州的地方官任所。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逮捕下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精神倍受打击。在黄期间,自号东坡居士,彷徨山水。哲宗期间,被一贬再贬,最后被贬到岭南、海南。有诗文词集《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其诗题材广阔,几无所包;其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地位。
    

[10]剑南:陆游的号。陆游(1125——1210),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三年,临安应考,省试第一,先后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枢密院编休,隆兴府通判等职,主要生活在宋金对峙的年代,一生抗金。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事业倍受挫折,常借酒消愁,放浪形骸,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字职,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态度。其《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收诗九千余首,另有《渭南文集》五十卷。
    

[11]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在金代官至尚书左司员外郎。他八岁即能作诗,为金代最突出诗人。有《遗山集》。
    

[12]方轨:一并、同步运行之意,这里指一个层次。
    

[13]即公安派。为明末清初之际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的“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代表人物,故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为领袖,该派的理论核心是“独抒性灵”。
    

[14]竟陵,即以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该流派在理论上接受以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在各方面加以修正,提出“势有穷而必变,物有孤而为奇”,即反对步趋后人,主张标新立异。
    

[15]逸,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儿;致,指情趣儿。这里指作者雅稚的文风。
    

[16]这里指类似“清谈”的品文。清谈是由东汉太学的清议发展而来,东汉中叶,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太学生们高言放论,评议时政,臧否人物,其后渐成风气,流风所及,至魏晋而尤甚。魏晋时期由于政治高压,清谈的内容往往“不谈政治而专言玄理”,而义在言外。这里指敦诚的《笔麈一卷》,即第五卷小品文八十一则。语言风格颇有魏晋风度。
    

[17]即刘义庆(403约至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中弟,长沙景王刘道怜的次子,出嗣给临川烈武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先后担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南兖州刺史等官职。《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才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世说新语》。
    

[18]有《世说》、《世说新语》等异称。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佚事,涉及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记事千余例。按内容分类编排,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大量篇幅记载了魏晋名士的清谈。成功塑造了众多魏晋风流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传神,笔下人物栩栩如生,能让人循声得貌;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极富概括力,开启后世笔记之先河。
    

[19]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逐鹿(今河北逐县)人。仕北魏,袭父爵为永宁伯,历任地方官,做过御史中尉,后为关右大使,被反叛的雍州刺史萧宝夤所杀。著《水经注》。
    

[20] 《水经》是古代一部地理书,记录全国主要水道,文字简约。郦道元为之作注,不仅说明原文,并且根据自己的见闻和众多资料对之有纠正、补充,还旁及这些河流两岸的历史故事、名胜古迹、风土景物。后面这些内容,尤其是风景描写,“文笔清丽,富有情趣”,对于后世山水游记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2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八年(773)生于长安(今西安市)。贞元九年(793)进士。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22]南迁游记,即《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柳宗元之诸游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该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23]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抠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政治观点上对王安石新法有所不满。文化上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4]试笔,为欧阳修平时随笔笔记。摘自《欧阳文忠集》,包括《学书为乐》、《学书消日》、《学书作故事》等几则小品,大约是平时信手记下的学书体会,文笔简练。
    

[25]指苏东坡《东坡志林》。辑集苏东坡的杂文、随笔200篇,分为“记游”,“怀古”、“修养”等30类。所收文章长短不一,或叙友情,或写景物,或抒襟怀,或说文艺,大多信手拈来,日久积成《东坡志林》。文章为自然流露,不意为之,不造作,深受人们喜爱。
    

[26]即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不喜做官,总共在吴县令、吏部郎中等任做了五六年。多数时间在游山玩水,诗酒之会中度过。有《袁中郎全集》。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翰林庶吉士,官至右庶子。袁氏三兄弟中,他年居长而才气较弱,有《白苏斋集》;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南京礼部郎中等职。有《珂雪斋集》。袁中道曾自论其诗:“颇厌世人套语,极力变化,然其病多伤率易,全无含蓄。”大致是说,写诗冲口而出,浅易率直,宁取俚俗,不取陈套。袁宏道主张“信口而出信口而谈”,不求雅。俚俗,浅露和轻率为公安派的流弊。
    

[27]指竟陵派代表钟惺和谭元春。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有《隐秀轩集》;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少慧而科场不利。天启七年(1634)始举于乡,崇祯十年死于进士考试旅途。有《谭友夏合集》。竟陵派的诗多“深幽孤峭”。
    

[28]佻薄,轻佻之意。
    

[29]倏,书指极快地,忽然,很快地;这里指让人意想不到之意。
    

[30]京圻:圻,音yin,同垠,界线;边际。一望无垠。又音qi,指边界,这里当指后者,指北京地区。这里指“钦定宗室成员不得越离皇城六十里”。也就是凡宗室成员的活动,仅限于北京地区,这是统治者为防止宗室成员谋逆而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31]坎壈,音“坎坎”。坎坷之意。
    

[32]经纶,指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规划。
    

[33]崇论闳义:雄伟壮大的论谈,广博深隧的见识,这里指政治负。
    

[34]奄化,音yan,这里指忽然离去之意。敦诚先生存世57年,这里流露出作者对敦诚先生的早逝表示惋惜。
    

[35]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1154)年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学士等职,韩侂(仛)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其诗的独特风格被后称作“诚斋体”。(文学史431页。)
    

[36]常与一壑连用,代指隐居之所,也可代指隐居生活。
    

[37]觞指酒杯;咏,指吟咏,这里指酒后吟诗。这里“一邱一壑一觞一咏”当指敦诚作品所反映的真情实意。
    

[38]鹏鷃逍遥,这里指庄子的《逍遥游》。论述以无己无待、任性、自然而达到闲适自得、逍遥自乐的境界。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摆脱一切世俗羁绊,化同大道,游于无穷的至大快乐。这里当指作者写文章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多假寓言、故事以说理,常常以小见大,富于变化。
    

[39]郭象(约252—312),字子玄,这里,因避清圣祖玄烨 “玄” 之讳为“元”,故称“子元”。西晋时玄学家,河南洛阳人。官至黄门侍郎 、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据,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他以此论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认为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事,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有哪样能力的人就做哪一种事业,这样的安排既是出乎自然,也合乎人的本性。著有《庄子注》。
    


    [40]悬解:这里指郭象注释《庄子》时对“玄理”的妙解。谓庄子之知音。
    

    [41]境遇:处境和机遇。
    

[42]不齐:也就是命运多舛,理想得不到实现种种不如意。
    

[43]忘解:道家无我无物的一种境界。即物我两忘。
    

[44]禅悦:禅的安闲自得一种境界。
    

[45]梦蝶栩栩:即庄子中的庄周化蝶。亦真亦幻的一种梦境状态。
    


    [46]漆园叟,即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庄子曾任漆园吏,故有是称。
    

[47]妙悟,即庄子的智慧。
    

[48]沈酣,即沉酣。孜孜不倦的意思。
    

[49]桓谭(前?—56),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能文章,尤好古学。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反对“谶纬”神学。后被贬,出任六安郡丞,道中病卒。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有名论点,断言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独立存在。对后来“无神论”思想发展有所影响。有《新论》二十九篇,早佚 。见《后汉书·桓谭传》。
    

[50]公元1796年,即嘉庆元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