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宝黛爱情悲剧管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唐怡 参加讨论

    《红缕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如王国维所说,乃“悲剧中之悲剧也”!显然,《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正是从它那悲剧结构中产生的。《红楼梦》里叙写了许多爱情故事,但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才是作家呕心沥血,倾注了最大的艺术力量加以描绘并且最感动读者的爱情故事。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动人的重要事件,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它通过宝黛爱情这一最有价值、最美的东西的被“毁灭”,愤怒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对宝黛这两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摧残,揭露了那个焚琴煮鹤,砍桂摧兰,毁灭一切美好事物的黑暗社会,抨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制度,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历史价值。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是一对自由恋爱青年的悲剧,而且也是一对贵族阶级判逆者的悲剧。那么,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除了客观上的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统治阶级的摧残和束缚以外,他们自身的思想、性格等内在因素对这一悲剧起了些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此问题试作简略分析。
    一、宝黛的爱情本身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无论如何是封建社会里一对出身于地主贵族阶级的青年的爱情,虽然它有进步的、积极的思想意义,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发展成为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知已的。他们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不满意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但是他们却把婚姻寄托在家长身上,而行动上也无法突破封建礼教的限制;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热烈的,但是他们却不能并且也不敢直接表明,因此采取了曲折、痛苦的表达方式。这充分反映了他们在爱情观念上仍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首先,贾宝玉的一生经历了两层悲剧:一层是间接经验的悲剧,即他耳闻目睹的别人的悲剧;一层是直接经验的悲剧,亦即他自己切身的悲剧--这就是封建家族为了家世的利益,牺牲了他的爱情,摧毁了林黛玉的生命。贾宝玉亲身经历的这一悲剧,使他有切肤之痛,但是究其原因与他本身的性格不无关系。鲁迅说贾宝玉“爱博而心劳”,他密切关注着周围所喜爱的人的命运,同情着人们的不幸。《红楼梦》里不幸的人太多了,对于这些不幸,他都要去关心、同情,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另人还没有感受到,独有他已呼吸而领略到了。他对女性“无限尊重”,而且“体贴入微”;他鄙视功名利禄、仕途富贵,把从不让他"立身扬名"的黛玉奉为知己。
    然而,贾宝玉毕竟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成员,而且得天独厚,倍受宠爱。他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天都有众多的丫鬟小厮服侍着、围伴着。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贾府当权者,像看护佛爷、眼珠儿一样看护他,不及开口便准备好了他所需要或不需要的一切,其他人也是众星捧月,这便造成了他的主子地位的优越感和贵族公子的性格。虽然,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思想面貌的对比中,产生了贾宝玉叛逆思想的最初萌芽;大观园内外严酷的现实,不断冲击着贾宝玉的生活和思想;加上他有意“杂学旁收”,终于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反封建的思想体系。而林黛玉给他的爱情,恰恰是促使他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精神支柱之一。然而,从贾宝玉在爱情上的表现也不难看出封建统治阶级思想对他无法抹去的深深的烙印。诚然,贾宝玉是真心爱着林黛玉,并把她作为知己的。虽然他们之间未能实现婚姻,但却存在着真正的爱情。林黛玉死后,贾宝玉觉得贾府值得留恋的东西已经不多,最终离开薛宝钗,逃离大观园的围墙,实现了他在黛玉生前所说的誓言:“你死了,我做和尚。”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是真挚的,始终如一的。不过,我们把贾宝玉的爱情说得那么专一,却也未必。因为他毕竟是生活在封建地主阶级家庭的公子哥,合法的多妻制的客观存在不可能不影响到他的恋爱观。他不赞成的只是缺乏共同思想基础的家长包办的婚姻,并不反对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反对多妻制度。他跟袭人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单就她对薛宝钗的感情来说,也是有矛盾的。他讨厌薛宝钗那些封建说教,但对他仍有爱慕之意。在小说第二十八回里,写到贾宝玉看薛宝钗手腕上的香串子,宝钗丰泽的肌肤、银盆似的脸、水杏般的目,使他不觉动了“羡慕之心”,竟看“呆了”。难怪林黛玉一针见血地说他:“你也不用起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这种带有浓厚封建性的恋爱观,也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说林黛玉,她对爱情的忠贞纯洁是毫无疑问的,但她只是把爱情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心里,再把婚姻的希望寄托在家长身上。小说第三十三回写林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对人批评宝钗、称赞黛玉的话,心里很感动,暗自庆幸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已,果然是个知已”。然而联想到未来,想到他和宝玉的婚姻,又不免感伤万端,“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同样是爱情十分炽热的女子,尤三姐就敢于公开表明自己对爱情的见解和对婚姻的愿望:“不是我女儿家没羞耻,必须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若凭你们选择,只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可见,尤三姐是力争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婚姻,而林黛玉却把自己的婚姻交给家长去安排。她这种缠绵而又曲折的恋爱心理和表达爱情的方式,并不只是由于性格和尤三姐不同,共主要原因还是不同的阶级地位、阶级修养所决定的。
    另外,黛玉对爱情的追求虽然很执着,但内心又充满矛盾。比如,一次宝玉坐在沁芳桥畔桃树底下的一块石头上看《西厢记》,恰巧黛玉走来,问他看的什么书。宝玉慌得藏了,还说“不过是《中庸》、《大学》”,后来见避不过了,才对黛玉说实话。当黛玉从宝玉手中接过《西厢记》后,“越看越爱看……,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这里表现了优秀的反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对她的吸引力。但当宝玉拿书中的“多愁多病的身”、“倾城倾国的貌”两个句子与她开玩笑时,她就又急又气,不能容忍了。她自己看《西厢记》是“只管出神”,可是她听别人用《西厢记》取笑自己,却是“桃腮带怒了”,并且把“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的妙语斥之为“淫词艳曲”,还要去告宝玉的状,只吓得宝玉又急又慌,再三求饶,她才又反过来笑宝玉“原来也是个“银样蜡枪头”!”
    这些内心与行为相矛盾的状态,恰恰说明了宝黛虽然有追求自己恋爱婚姻的美好愿望,而且能够以反对封建礼教等进步思想作为爱情的共同基础,然而当时那种严酷的封建礼教在他们心中造成的深重影响,则紧紧地束缚了他们爱情的发展,最终导致一个离家出走,一个含恨死去的悲惨结局。
    二、宝黛的爱情在生活中的地位
    贾宝玉和林黛玉追求自由爱情,但又把爱情当作生活中的最高目标,整天为爱情而苦恼、烦闷、忧伤。为了爱情,他们经常“临风洒泪”、“对月长叹”,仿佛生活中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这种把爱情在生活中的地位绝对化的情况,是与他们有闲阶级的生活地位和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观念及其所作所为,本身就是进步性与局限性,或者说是精华与糟粕的结合。实际上,他们是把对方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意义所在,一旦失去了爱情婚姻的希望,似乎就去去了生活的全部内容,甚至觉得生命的价值也就有限了。比如,一次紫鹃为试探宝玉,谎说林黛玉要回南方去了。宝玉便信以为真,急得发起痴病来。而林黛玉呢,似乎不知道除了恋爱以外,人生还有其他的内容,也看不到恋爱以外还存在着一个客观世界。有一次听传闻宝玉要和别人结婚,她竟下了决心:“不要吃药,只求速死”,“一日竟是绝粒,粥也不喝”,奄奄一息,几乎致死。后来知道那段婚姻“议而未成”,才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而最后确知宝、钗成婚,她的爱情理想不可挽回地破灭,精神支柱彻底垮掉,她便以死抗争,绝粒自尽了。真是没有恋爱生活,就没有林黛玉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这些都反映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专一,然而,也说明他们人生观的狭隘和性格的脆弱。他们的生活运离劳动人民,思想言行存在着贵族阶级的烙印,他们的爱情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宝黛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直接看来,好象是由于他们两个人的性格铸成的,如宝玉过分的兴趣广泛,黛玉的过分晦涩、疑忌,等等,但是客观环境对他们是一贯起着分离作用的。在封建社会里,“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条件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怎能属于爱情呢?”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结局是悲剧,其主要原因是他们那些背叛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叛逆行径,不符合封建贵族阶级的家世利益,不会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接受。因此,宝黛爱情的被毁灭则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白盾.红楼梦新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曾扬华.红楼梦新探[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原载:《学术理论与探索》
    
    原载:《学术理论与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