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 在德国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胡文彬 参加讨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隔波罗的海与丹麦、瑞典相望,东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相连,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是科学、工业极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中国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指《好逑传》 ),而且在我们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 … 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所说的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 对其它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① 半个多世纪以前,德国的汉学家正是本着“吸收过来”的思想,把大批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成德文,介绍给德国的广大读者。《红楼梦》 就是其中的一种。
    “视线所窥,永是东方”
    中德两国人民开始接触的历史可以远溯到公元13 世纪蒙古大将拔都西人欧洲。《元史》 中最早记载的“捏迷思”就是指的德国人。但是,真正说起中德的文化交流,应该是从14 世纪初第一个踏上中国上地的德国传教士方济各会神甫阿尔诺德于1303 年由科伦来到元大都(今北京)布道算起。
    传教士是仁德文化交流的桥梁。明末清初,当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出现第一个高潮之际,德籍耶稣会士汤若望(1591 一1666 )于公元1619 年7 月抵达了中国的澳门,并于公元1622 年随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到粤、赣、浙,最后到达北京。而后,这位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得到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的重用。他一生写过许多著作,仅在华期间就编写了《崇祯历书》 、《 古今饮食考》 、《 恒星出没》 、《 浑天仪说》 、《 几何要法》 、《 新法算数》 、《 远镜说》 等28 部著作。他把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火炮等科学技术知识介绍、传授给中国人,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与汤若望同时稍后,发展中德文化交流的还有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微积分创始人之一、数学逻辑的先驱者莱布尼兹(1646 一1716 )。他是第一个认识中国文化对西方发展具有精神意义的人。他主张“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文化同欧洲文化互相交流”。为此,他不仅熟读中国儒、道、释三家代表人物的著作,而且于1697 年编辑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 中国新论》 。在这部著作的序言中,他说:“中国和欧洲两大文化源泉相互交往将大有裨益于双方,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思辫哲学、逻辑学等对东方有所启发,而中国的实用哲学和国家道德对于西方同样具有魅力。”②
    从17 世纪末到18 世纪中叶,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的发展达到一个黄金时代,在欧洲出现了一个“中国味的新风尚”,被称为“罗柯析时代”― 中国工艺品、建筑园林影响整个欧洲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开始对德国发生巨大的影响,史学家称为“歌德一代”。
    约翰· 沃尔夫冈· 冯· 歌德(1749 一1832 )是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早在青少年时代的歌德有机会阅读到中国元曲《赵氏孤儿》 、四回《 今古奇观》 和《 诗经》 片断、《 好述传》 的德文译本。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他的作品中不时加以介绍和评论。尤其中国的诗歌,歌德尤为欣赏。他的遗诗中就有中国的《百美新咏》 九首译文。他在中国的《 花笺记》 影响下所写的《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中说道:“视线所窥,永是东方”, 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倾心。
    随着德国的传教士、商人、旅行家、文人学者的不断来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大量西传,到19 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以后,中德文化交流出现了第二个高潮。1870 年,中国开始派留学生到德国学习,外交官们游历欧洲,考察西方。历史上的张德彝、斌椿、洪钧的著作,如《 王述奇》 、《随使德国记》 等书,对德国的最新情况和最新知识都有较详细的记载。
    20 世纪初,德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研究,先后建立了各种“协会”,翻译出版中国的古典名著。1914 年卢德尔斯贝格尔译了《封神演义》 (一半),布伯尔节译《 聊斋志异》 ,1924 年卢德尔斯贝格尔还把《 水浒传》 的片断译成德文。本世纪二十年代宋后,德国的汉学家还先后翻译了中国的《金瓶梅》 、《 好逮传》 、《 续金瓶梅》 、《 灰阑记》 、《 西厢记》 ,以及《 诗经》、陶渊明、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在此同时,德国文学名著,如格林童话、歌德、席勒、海涅等人的作品也介绍到中国,为中国读者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德国文化的认识。
    中德两国文化交流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而中断过。但是两国的文化交流的发展是主流。歌德曾经说过,“东方西方,不可分离”,历史正是如此。
    《 红楼梦》 在德国的流传与翻译
    曹雪芹的《 红楼梦》 何时流传到德国去,史无明文。据姜其煌介绍,直到1928 年德国的法兰克福出版的《 中国学》 杂志第四卷才发表了W · Y · J 翻译的《 红楼梦》 片断,其内容是根据小说第二十一、二十二两回中的部分情节加以编译的。这些片断的标题分别是:( 1 )「l 角与和解,( 2 )敌手过生日;( 3 )人间的悲哀。译者写有一篇小序,评介曹雪芹与《 红楼梦》 。序文中说:“《 红楼梦》 是18 世纪中国著名风俗小说之一,有人也把它译成《 快乐世界的梦》 。作者曹雪芹(1719 一1764 )。他出生于南京一个富有的官僚家庭。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就住在他祖父― 一位文化名人曹寅的官邸。… … 童年时代,曹雪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三十岁以后,他陷人窘境,和他年轻的夫人一起,一直在穷愁潦倒的困苦中挣扎。”③ 序中谈到对《 红楼梦》 一书性质和内容的认识时说。“《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而且是一部巨大的社会小说。众所周知,小说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依据的。小说的主角是宝玉,一位早熟的少年。”对于《 红楼梦》 全书,序中总的评价是:“这部小说内容十分丰富。全书一百二十回。有32 个主要角色和30 个被详细描写的次要角色。书中一共有235 个男人和213 个女人。要把这部小说完全翻译过来,不仅由于篇幅巨大而会遇到很大困难,而且还要详细解释那些不符合欧洲风俗的中国生活习惯,因为了解这些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就选择了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悲剧性恋爱中的几段故事。他们两人之间的恋爱及其精采的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在中国受到如此欢迎的主要原因。”
    在W · Y · J 编译的三篇《 红楼梦》 故事发表之后四年,即1932 年,著名汉学家弗朗茨· 库恩的德文节译本《 红楼梦》 问世了。“半个世纪以来,德国人是通过库恩的德译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红楼梦》 的。”(海尔默特· 马丁语)。
    弗朗茨· 库恩1884 年3 月10 日生于德国的萨克斯省(今德国的卡尔· 马克思城)。在柏林帝国大学时期,他拜汉学家阿尔夫利德· 伏克为师学习中文,达到看懂中文报纸水平。1909 年9 月库恩受德国政府派遣来华主作。库恩在中国工作了两年多,对中国产生深厚的感情。1912 年,他奉调回国,在柏林大学汉学系开始对中国汉朝儒家思想的研究。在德国,库恩是一位“不被承认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数量之多不仅在德国汉学家中首屈一指,就是在世界汉学家之中也是一位佼佼者。自1 923 年起· ,他先后翻译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有:《 今古奇观》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儿女英雄传》 、《 玉蜻蜓》 、《 二度梅》 、《 聊斋志异》 、《 肉蒲团》 、《 红楼梦》 、《 子夜》 。此外,他还译了一部《 中国哲学故事》 。1930 年,库恩在克本皮尔支持下翻译出版了《 金瓶梅》 ,立即轰动了德国,也引起了欧洲文学界的注意。根据德译本转译的《金瓶梅》,有英国、芬兰、法国、荷兰、意大利、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国的八种版本。库恩名噪一时,于1932 年受到德国文学界的奖励。
    作为一位杰出的汉学家,库恩早在1927 年就读到了《 红楼梦》 ,后来他向克本皮尔(出版家)提出翻译、出版《 红楼梦》 。他说:“这是中国文学名著,是一部很了不起的书。早在1927 年,我看了这部书,就想把它译出来。”经过艰辛的努力,接受苛刻的条件,1932 年德译本《红楼梦》 终于问世。广大德国读者借助于库恩的译文,有机会比较全面地欣赏这部杰出的中国古典名著了。
    库恩翻译的德文节译本《 红楼梦》 ,共788 页,1932 年由莱比锡岛社出版。这个节译本所据底本属程高本系统,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翻印本。译本分五十章,约为原书的十二分之五。数十年来,库恩译本不断修订和重印。1974 年版,共867 页,附有1884 年中文版的木刻图像34 幅,并附有伊万· 穆勒为本书写的后记。
    节译本卷首有库恩本人所写的序官。他在序言中将自己的译本与裘里、王际真的英译本作了比较,他说:“我的译本分作五十章,虽然也是节译本,但我围绕着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物,努力把原书故事主要情节和故事发展的高峰表达出来。我的译文还尽力使西方读者易于接受。”④ 库恩译本出版后在欧洲产生广泛的影响,曾先后有英、法、意、匈、荷等文种的《 红楼梦》 ,都是根据这个节译本转译的。正如奥托华。恩金所指出的,“无论在汉语方面,还是在小说作者对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深刻体会方面,库恩都具有无庸置疑的广博知识,这使他翻译技巧日益提高,从而耕耘和浇灌了德国文学中这块园地。”⑤
    德国汉学家对《 红楼梦》 的研究与评价在德国汉学家中,对《红楼梦,的介绍和评论要早于对《 红楼梦》 的翻译。据介绍,早在1902 年,德国著名汉学家威廉· 格鲁勃(1855 一1908 )在莱比锡出版了他的《 中国文学史》 一书。其第十章中除重点介绍了《三国演义》 、《 水浒传》 等较早传入欧美的小说,还简略地介绍了《 红楼梦》 。作者说:“《红楼梦》 是17 世纪(原文如此)出现的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是某个叫曹雪芹的人。这部小说无疑是中国小说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充满着美妙细节的长篇爱情故事。”很明显,这个介绍是多么肤浅和简单。但是,这是第一个德国人介绍《红楼梦》 ,因而还是值得一提的。”二十年代初,正当新红学在中国兴起的时候,一位名叫爱德华· 艾克斯的汉学家出版了他的《 中国文学》一书,其中提到《 红楼梦》 的部分是这样说的:《红楼梦》 “大约产生于17 世纪末(原文如此)。小说把现实主义和空想主义、世俗恋爱和宗教神秘的描写手法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小说完全用我们现代小说的手法写成。一般说来,中国小说与我们的现代小说,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⑥
    继艾克斯之后,1926 年汉学家理查德· 威廉(1873 一1930 )教授,出版了一本《 中国文学》 。在这部书中评述《 红楼梦》 时写道:“在中国18 世纪的长篇小说中,最杰出的是《 濡林外史》 和《 红楼梦》 。《 红楼梦》 的作者是曹霑(雪芹),他在1764 年逝世时,只写了八一}一回。1 792 年高鹗续作了四十回。曹霑的小说非常激动人心,因为它像《绿衣亨利》 一样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同时提供了一幅大清帝国文化历史的图画。小说描写了一群十分美好的女子,有些无疑是世界文学中最完美的妇女形象。难怪戏剧和绘画都喜欢表现小说中的种种场面,而小说也就这样成了全中国人民的特殊财产。小说的下半部刻划了这个大家庭的破败。这个家庭虽然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但仍然免不了趋向没落,因为它缺乏严肃的管教。最后,它得到了不可避免的结局:‘树倒猢狲散’。”⑦
    进入20 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德国汉学家对《 红楼梦》 的翻译、研究和评论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932 年,库恩的节译本《 红楼梦》 问世,同年12 月25 日柏林《全德意志报》 上发表了奥托华· 恩金教授的长篇论文《〈红楼梦〉》 。论文中指出:“小说的主要魅力,在于把梦境同我们称之为现实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梦中出现的一些图画,显示出书中人物将来的活动情况。这是一些预告将来的梦。人们从梦中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读了这么一个描写贵族兴衰的故事,使我们得到特殊的感受。虽然佛教和道教世界及其思想方式对我们相当陌生,但是《红楼梦》 具有人人都能理解的内容,… … 当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享受到的,是无数男男女女在长长八年中过着奇妙的双重生活的一幅全景图画。”⑧
    1933 年,W · Y , J 在《 东亚杂志》 上发表了一篇介绍《 红楼梦》 的文章,作者写道:“小说作者对一切风俗习惯作了严厉批评。不过,这一切表达得十分巧妙,人们很容易会忽略过夫。从文化历史观点来看,小说中的每一章回,对欧洲人都是很宝贵的,因为人们不仅知道了家庭生活、亲属关系、恋爱观点等等,而且人们对这一切有了间接的体会。”同年,庄晨(音译)和基尔两人在题为《德国文献中的中国美文学》 的博士论文中也精辟地评论了套红楼梦》 。论文中写道:“比《 金瓶梅》 更难译的中国小说,是《 红楼梦》 。这是整个中国小说中内容最丰富的二部小说。… … 书中除没有姓名的人物和历史人物外,共有男人232 名,女人189 名,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独特的举止。他们栩栩如生地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之中。我们熟悉他们,远胜于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这既是一部巨著,也是一件整体统一的艺术品。小说情节就像建筑艺术一样层次分明地构造起来的,各个部分都有密切的联系,都要说明一个中心题目。”这个“中心题目,是人们绝对自由的追求。”⑨值得注意的是,论文作者还谈到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的成书过程,认为“高鹗的续作十分巧妙,人们一直把小说看作是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
    库恩对《 红楼梦》 的看法和评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处,( 1 )在《 水浒传》 德译本跋文中他说:“《水浒传》 、《 金瓶梅》 、《 红楼梦》 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三部巨著,理解了这三部书就可以称为中国通。” ( 2 )在德译本《红楼梦》 后记中,他认为《 红楼梦》 是“一部保持完整的巨大艺术品”,是“一座文化丰碑”, “类似一本中国青年的生活教科书!”
    除上述的一些专文之外,德国汉学家对《红楼梦》的研究和评价,还表现在一些“百科辞典”的辞条的内容中。如1 968 年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出版的《 世界文学百科辞典》收有《 红楼梦》 的辞条,1972 年民主德国莱比锡出版的《 迈耶尔外国作家袖珍百科辞典》 和盖洛· 封· 维佩特编撰的《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辞典》 中都收有曹雪芹的辞条,只是这些辞条内容比较空洞。
    1987 年,当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中央电视台合拍的36 集电视连续剧《 红楼梦》 刚刚完成的时候,当时的西德电视二台和一台就派代表洽购此片,后来终于译成德文在德国放映。这是欧洲国家第一个购买和放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对《红楼梦》 在德国的流传、普及起了巨大作用。
    中国古典文学在德国的流传、翻译和研究,是与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密不可分的。《 红楼梦》 在德国的流传、翻译和研究不仅标志着德国汉学的高度发展,而且也是德国汉学研究者们东方意识增强的一种体现。
    注:
    ① 歌德.《 歌德谈话录》 。
    ② 转引自周一良主编《 中外文化交流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11 月版,第97 一135 页,下引文同。
    ③ 参见《 红楼梦学刊》 1989 年第3 期,第319 一346 页。下同。
    ④ 参见王丽娜著《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 ,学林出版社1988 年8 月版,第270 一312 页。
    ⑤ 原载《 全德意志报》 1932 年12 月25 日,转引自《 红楼梦学刊》 1959 年第3 期,第331 页。
    ⑥ 转引自《 红楼梦学刊》 1989 年第3 期第321 页。
    ⑦ 同上,第323 一324 页。
    ⑧ 同上,第330 页。
    ⑨ 同上,第333 页,
    原载:《红楼梦在国外》
    
    原载:《红楼梦在国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