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逗红轩 参加讨论

    “红楼十二官”
    本回之时代背景在南明永历朝。第五十五回之“太妃欠安”,代指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五月弘光帝为清军所俘。本回之“老太妃已薨”,则代指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五月弘光帝被杀于北京。同年八月隆武帝被俘杀;十月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就任监国,十一月即皇帝位,永历朝廷建立。
    “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脂砚道:“随事命名。”
    “老太妃”之“先陵”在“孝慈县”。明太祖朱元璋之马皇后谥“孝慈”,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孝陵,孝陵之名即来自马皇后之谥。此处借以点出南京弘光朝廷之亡。
    “两府无人,因此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体。”
    “尤氏”代指降清明臣,主要指清初汉人四王和洪承畴等,此时已成为南明战场之清方主力。(详见第四十四回之“鲍二媳妇”)
    贾母将宝琴送与李纨照管,意指台湾郑氏集团也属于降清(金)之“李氏家族”,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以台湾降清。而薛姨妈挪至潇湘馆与黛玉同房,则意指清军占领南京。
    “可巧这下处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
    “荣府”代指清朝;“北静王府”本代指北京朱明,这里代指南明。“大官的家庙”代指南明之江南;“东院”代指已被清军占领的江南东部,即苏、浙、闽、粤、赣等地;“西院”代指尚在南明控制下的江南西部,即广西、湖南、贵州等地。
    “红楼十二官”原本是第十七回贾府为“元妃省亲”派贾蔷“从姑苏采买”的“十二个女孩子”。“元妃省亲”代指清朝入关后消灭南明,一统大陆;“贾蔷”代指清朝和清军;“姑苏”代指南明;“十二个女孩子”则代指南明历史上的明清历史人物。(详见第九回、第十七回)
    “红楼十二官”居“梨香院”。“梨香院”主要代指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之清朝(后金),同时也意指梨园。梨园原为唐代长安的一个地名,后唐玄宗李隆基在此教演艺人。《旧唐书·玄宗本纪》:“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新唐书·礼乐志》:“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也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后世遂称戏曲界为梨园界或梨园行,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红楼梦》中的戏曲主要指昆曲,也有弋阳腔、杂剧、传奇等。昆曲原名“昆山腔”或“昆腔”,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是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衰,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昆曲的角色行当,在清初还基本保持了“江湖十二角色”的体制,到嘉庆、道光间,基本定型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生:生行主要扮演剧中男性角色。生早期分为正生和小生两支,正生指剧中生行正角,小生指剧中生行副角,并不受年龄限制。后老生独立为细行,生才以扮演青年男角色为主,俗称小生,并分出大官生、小官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细行。
    旦:旦角是女性角色的总称,昆剧旦行有“老、正、作,四、五、六”之说,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老旦古称“老贴旦”,另称“一旦”,扮演老年妇女,也兼演太监之类丧失男性特征的男子。正旦也称“二旦”,扮演已婚或中年妇女。作旦俗称“娃娃生”或“娃娃旦”,又称“花生”,也称“三旦”,主要扮演男性童子和青少年女性角色。四旦也称“刺杀旦”,传统昆剧没有武旦,需要武功技巧的戏即由刺杀旦承担。五旦古称“小旦”,所扮者基本上都是青年女子,而且多半是窈窕淑女、大家闺秀。因这类角色都身在深闺,故又称“闺门旦”,一般为爱情故事剧的女主角。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等。帝王妃子和新婚贵妇也多由五旦扮演,如《长生殿》中的杨贵妃、《浣纱记》中的西施等。另外五旦也扮演流落、蒙尘的善良女子,如《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等。六旦古称“风月旦”,又称“活泼旦”、“快乐旦”,通常扮演年轻活泼、机智勇敢、身份较五旦为低的青年女子。如《西厢记》中的红娘、《牡丹亭》中的春香等。贴旦原系“旦之外又贴一旦”之意,为旦中副角。称贴旦概念较宽,包含风月旦、作旦、武小旦三个细行在内。所扮多村姑贫女,丫环侍妾,同一剧中有两个旦角时,次要角色也就常由贴旦扮演。
    净:净角俗称“花面”或“花脸”,包括大面、白面、邋遢白面三个家门,大面为正净,白面和邋遢白面为副净。大面又称“大净”(正净),俗称“大花面”或“大花脸”,化妆造型有红、黑、花、白、紫、蓝等多种色彩的脸谱,以红、黑二色脸谱的男性正面形象为主,如关羽、赵匡胤、李逵、尉迟恭、阎王、达摩老祖等。
    末: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个家门。老外简称“外”,所扮角色多半是饱经风霜的年老长者,以朝廷重臣为多,其扮演范围颇广,上至朝廷重臣,下至仆役方外。
    丑:丑又分为副丑和小丑两个家门。其区别是副丑的面部白块画过两边眼梢,而小丑只画到眼的中部,副丑常穿官衣、袍,而小丑多穿短衣。副丑简称“副”,又称“二面”,多扮演狡猾阴险而身份较高的人物,如奸臣、刁吏、恶讼师之类人物。小丑因其面部白块较副为小,故称“小花面”、“小花脸”或“三花面”、“三花脸”,又称“小面”、“三面”,所扮大多是心地善良而风趣、社会地位较低或滑稽可爱的角色。(田志平《戏曲舞台形态》)
    “红楼十二官”在戏曲中各有角色行当,本回遣发时被分散在园中当丫鬟“使唤”的“不愿去者”,则随其主子分别代表不同的明清历史人物。
    第五十三回:“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红楼十二官”也按贾府辈分取名。“从文者”:文官;“从玉者”:宝官、玉官;“从草头者”:菂官、藕官、蕊官、芳官、葵官、荳官、艾官、茄官;只有龄官是一个例外。除文官在本回捎带提及外,本回以后粉墨登场的都是“从草头者”。
    1、副末文官
    贾母之文官,代指清朝。
    书中并未明言文官是何行当,但文官是“红楼十二官”之首,应为副末。《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打诨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脚色,元院本旧制也。”《扬州画舫录》是李斗所著之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是清康乾时期扬州文明的实录。
    2、小旦龄官 
    “龄官”即“伶官”。伶官即乐官,源自《诗·邶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於伶官。”郑玄笺:“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后以称供职宫廷的伶人。
    龄官是“红楼十二官”中唯一不从贾府辈分取名者,其目的是借“伶官”之乐官身份,代指以“龄官”为代表的“红楼十二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优伶,而是朝廷官员。
    龄官在《红楼梦》中共出场三次。
    (1)第十七回“元妃省亲”
    看完戏后贵妃赏糕点并谕曰:“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脂砚道:“按近之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甚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业稍出众,此一人则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种种可恶,使主人逐之不舍责之不可,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余历梨园弟子广矣,个个皆然,亦曾与惯养梨园诸世家兄弟谈议及此,众皆知其事而皆不能言。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
    “元妃省亲”代指清朝入主中原,而在清朝入主中原过程中表现“极好”的“优伶”,非清初汉人四王莫属。其中孔有德早在顺治九年(1652)兵败自杀,所以此处之“龄官”当指南明灭亡后之清初“三藩”,即驻镇云南之平西王吴三桂、驻镇广东之定南王尚可喜、驻镇福建之靖南王耿继茂(耿精忠)。清廷将“三王”留镇南疆,本意是以三王“世守边圉(yǔ),以为藩镇”,借以“藩屏王室”,维护清朝的稳定统治。三藩对清廷来说可谓“技业稍出众”、“拿腔作势、辖众恃能”之“优伶”;而清朝对三藩也正是“逐之不舍责之不可,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此即清廷之所谓“惯养梨园”。
    “本角”即本工。戏曲界通常把扮演演员本人所属行当中的剧中人叫本工;不属本工范围,但向例必须兼扮的叫应工;扮演同演员所属行当的表演特点距离较远的剧中人时,称反串。昆曲的角色行当早期分工不细,小旦包含后来的“闺门旦”(五旦)和“风月旦”(六旦),在同一剧中有两个旦角时,次要角色称“贴旦”。虽然第三十六回说龄官是小旦,但实际上是后来细分为扮演丫鬟侍妾等的“风月旦”(六旦)。《牡丹亭》之《游园》《惊梦》的主角是小姐杜丽娘,配角是丫鬟春香;《钗钏记》之《相约》《相骂》的主角是丫鬟云香。无论作何出戏,龄官都只能扮演丫鬟,但在前两出中丫鬟是配角,在后两出中丫鬟却是主角。所以龄官“执意不作《游园》、《惊梦》”而“定要作《相约》《相骂》”,不是因为什么“本角”或“非本角”,而是要演主角,不愿做配角。后三藩拥兵自重,渐成割据之势,他们一面搜刮民财,聚敛财富,一面伸手向朝廷索取千百万粮饷和经费,“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
    脂砚道:“又伏下一个尤物,一段新文。”后文“三藩之乱”之“三藩”,改由“尤氏姐妹”来扮演(详见第六十四回至第六十九回之“尤氏姐妹”),所以龄官在本回便被遣发了出去。
    (2)第三十回“椿灵划蔷”
    “椿灵”,《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成玄英疏:“冥灵﹑大椿,并木名也。”后因以“椿灵”称人长寿。
    “椿灵”之名只在第三十回回目中出现过一次,即“椿灵划蔷痴及局外”,在本文中皆作“龄官”。这和“贾天祥”一样,“贾天祥”也只在第十二回回目中出现在过一次,即“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在本文中皆作“贾瑞”。第十二回回目之“贾天祥”是为了点出“贾瑞”之名的来历,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名“天祥”字“宋瑞”,明末降清贰臣洪承畴则是明朝之“假(文)天祥”、“假瑞”,故谓之曰贾瑞字天祥。(详见第十二回“相思局”)第三十回回目之“椿灵”也如此,龄官之“龄”显然来自“椿灵”。所以所谓“椿灵划蔷”,实际上是在交代龄官之来历。
    “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此处用龄官“大有林黛玉之态”,点出龄官原本为明朝之文武官员;林黛玉代表明朝。
    “椿灵划蔷”,“一直一画一点一勾”,“数一数,十八笔”,“是个蔷薇花的‘蔷’字”。第三十六回宝玉领会了“划蔷”深意,却原来是贾蔷之“蔷”。
    贾蔷代指清朝(后金),此处用“蔷”之“十八笔”,点出贾蔷主要代指皇太极之清朝(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 皇太极即位,做了十年后金汗;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改“金”为“清”,又做了八年皇帝,死于崇德八年(1643)。所谓“十八笔”代指皇太极之在位时间。
    “椿灵划蔷”,“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凉风阵雨,纱衣裳淋湿而浑然不觉。
    在皇太极在位的十八年间,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为代表的明朝文武官员,就如“椿灵划蔷”般一个接一个地投降清朝(后金),投降了一个又投降一个,可不是有“几千个”?这就是龄官之来历。
    (3)第三十六回“情悟梨香院”
    宝玉忽然想起《牡丹亭》,前往梨香院央小旦龄官唱“袅晴丝”一套,却受到了“从来未经过”之“弃厌”。宝玉即传国玺,代表朱明皇权;“梨香院”代指东北之清朝(后金),龄官代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等降清官员。所以宝玉已不能支使龄官。而贾蔷代指清朝(后金),所以宝官道:“只略等一等,蔷二爷来了叫他唱,是必唱的。”
    贾蔷花“一两八钱银子”为龄官买了一只“会衔旗串戏台”的“玉顶金豆”。“玉”代指明朝,“金豆”代指后金(清朝),后金正如明朝“顶”上的一颗“金豆”。“一两八钱”与蔷之“十八笔”一样,代指皇太极的在位时间。“衔旗串戏台”,意谓清朝玩着以旗统兵、以旗统民的“八旗”把戏。
    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此处意指皇太极增设汉军八旗。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等降清(金)后,都隶属汉军八旗。孔有德隶汉军正红旗,耿仲明隶汉军正黄旗,尚可喜隶汉军镶蓝旗,洪承畴隶汉军镶黄旗。
    贾蔷“将雀儿放了,一顿把将笼子拆了”,意指皇太极将率领包括汉军八旗在内的清军入关,逐鹿中原。(详见第三十六回“薛姨妈生日”)
    宝玉回来后叹道:“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脂砚道:“这样悟了,才是真悟。”
    3、小生宝官、正旦玉官
    宝官和玉官只出场两次。一次在第三十回,宝官玉官进怡红院玩耍,宝玉“脚踢袭人”;一次在第三十六回,宝玉“情悟梨香院”时宝官玉官也在场。
    宝官玉官两次都是一起登场。“宝官玉官”合而为一便是另一个“宝玉”(传国玺),即与“衔玉”之“宝玉”等同的“将玉含”(蒋玉菡)之“琪官”,代表清朝皇权。(详见第二十八回“琪官”)后清朝入关是为了取朱明而代之,即为了将“宝钗”镶嵌在“宝玉”的“嘴”上,所以琪官只如昙花一现,宝官玉官也在本回被遣发出去。
    宝官玉官之出场,点明其时代背景在皇太极改“金”为“清”之时或之后。
    4、大花面葵官、小花面荳官、老外艾官、老旦茄官
    “红楼十二官”之“从草头者”,都从其主子代指南明时期之明清历史人物。湘云之葵官,代指南下之清军(清方);宝琴之荳官,代指南明郑氏集团(明方);探春之艾官,代指南明抗清官员(明方);尤氏之茄官,代指降清明臣(清方)。(详见相关各回)
    5、小旦菂官、小生藕官、小旦蕊官、正旦芳官
    “死了的”菂官,代指已覆亡之南明弘光朝廷。“菂(dì)”,莲子;谐音“帝”,代指弘光帝。黛玉之藕官,代指弘光朝廷之抗清文武官员。宝钗之蕊官,代指南明隆武政权及降清明军。宝玉之芳官,代指南明永历朝廷之抗清文武官员。
    清明节藕官在大观园中烧纸钱,宝玉问其缘由,芳官道:“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藕官和菂官曾“你恩我爱”,意指藕官曾是弘光朝廷之抗清文武官员。后又对“新补”的蕊官“一般的温柔体贴”,意指弘光朝廷覆亡后,藕官所代表的南明文武官员又继续拥戴新建立的隆武政权。比如合称“岭南三忠”的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等抗清官员。故宝玉称奇道绝道:“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又嘱芳官转告藕官,祭祀不在形式,“只一‘诚心’二字为主”。此即所谓“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本回薛姨妈住进潇湘馆,意指清军消灭弘光朝廷;蕊官被送给宝钗,意指清军消灭隆武政权,蕊官则代指降清明军。南明弘光朝廷和隆武政权相继覆亡之后,黛玉之藕官和宝玉之芳官则代指永历朝廷之抗清文武官员。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懦弱无能,毫无主见,登基后即沦为地方实权人物和军阀的招牌和傀儡。本回之夏婆子和何婆子即代指这些威福自操、骄横跋扈的地方大臣和军阀。比如隆武二年(1646)桂王朱由榔即位于肇庆时之两广总督丁魁楚;同年清军李成栋部进攻广东、广西,永历帝逃至湖南武冈后之定蛮伯刘承胤;永历二年(1648)清两广提督李成栋反正归明,永历帝重回肇庆后之广东军阀李成栋、李元胤父子和广西军阀庆国公陈邦傅等等。
    本回夏婆子要抓烧纸钱的藕官去见“奶奶们”,何婆子用亲女儿的剩水给芳官洗头、又想代芳官为宝玉吹汤,即意指丁魁楚、刘承胤、陈邦傅等一味维护地盘,排挤打击其他抗清大臣。比如丁魁楚排挤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等;刘承胤逼督师大学士何腾蛟交出职权、并企图谋害;陈邦傅排挤打击东阁大学士瞿式耜等等。
    麝月道:“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但事分两面,晴雯道:“都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什么也不是,会两出戏,倒象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宝玉道:“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少亲失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
    南明永历朝廷从建立起就处在颠沛流离之中,所以芳官、藕官、蕊官和夏婆子、何婆子等,在各章回中所代表的人物也会发生变化。
    第五十七回宝玉之病源自南明之南迁。本回宝玉“拄了一支杖,靸着鞋,步出院外”,见“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
    “杏花”代指探春(见第六十三回“占花名”),探春主要代表南明隆武政权。所谓“花已全落”,意指隆武政权已覆亡,犹如邢岫烟许配薛蝌;所谓“结了许多小杏”,代指隆武政权时加封的各地方督抚大臣,犹如蝌岫婚配后之“绿叶成荫子满枝”;“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此句则预示南明之亡。所以所谓“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也和“老太妃已薨”一样,点出了本回的时代背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