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为什么职场小说越写越没有新意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严杰夫 参加讨论

    

  •     

  •     

  •     

  •     

  •     为什么职场小说越写越没有新意
        严杰夫
        “他在银行里帮王主任管文书,今天满腹心事,拟的信稿子里出了几处毛病,王主任动笔替他改了,呵呵笑说:鸿渐兄,咱们老公事的眼光不错呀!”读过这句话,乍一看很多人以为是某部职场小说里的一段,但这其实是钱锺书先生《围城》中的段落。喜欢看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当时的海派作品中,上海滩的职场是一个少不了的重要场景。不仅是《围城》,在苏青、刘呐鸥等海派作家的笔下同样能看到大段的职场描写。
        此后,随着历史更迭,所谓“职员关系”更多地被一些概念用语代替,在小说创作中,类似于职场的故事场景也就遁形不见了。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成分的多元化,职场小说又开始在人们的阅读视野中显山露水,渐渐成为一种新的畅销文学类型。无论是小说走红后被改编为影视剧的“杜拉拉”,还是今年席卷各大地方台后带动原著劲销的“浮沉”,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阅读或观影热潮。可遗憾的是,大多数职场小说像是有“模型”可依,叙事上大同小异。
        当下的职场小说没有跳脱当年武侠、言情等畅销小说的创作套路
        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面对诡谲的职场一派懵懂无知,却带着一副“不撞南山不回头”的拼死劲头,最后成为众人青睐的工作伙伴……细细品味,我们是不是觉得这种叙事套路颇为熟悉。
        职场小说的流行有必然的原因。当下中国人的就业环境早已不再是大同小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市场经济带来的外资、民资企业等新型的就业环境,是此前的中国人从未面临过的新事物,这些新经济机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其中沉淀下来的传奇和故事,当然值得文学作品去反映;另一方面,读者也期待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或激励,以缓解自己在职场中面对的巨大压力;而对于创作者、策划者来说,现代职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则是再典型不过的畅销元素,也就必然成为作者们重要的创作素材。所以,从早先的《圈子圈套》到《杜拉拉升职记》,再到今年的《浮沉》,我们都能在这些曾经或当下流行的职场小说中读到似曾相识的东西。然而,这种流行形成背后的力量,一方面成就了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真正优秀的职场小说的出现。
        尽管上述这些职场小说市场反应大多良好,在纸面和荧幕上也都获得了空前成功,但无一例外均有着明显的缺陷。如果没有新的突破,当下的职场小说最后只能沦为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而无法如推理这类畅销读物一样,真正成为重要的文学类型作品。
        特别明显的是,你会发现,当下的职场小说其实依然没有跳脱当年武侠、言情等畅销小说的创作套路。这种现象在《杜拉拉升职记》和《浮沉》中都十分明显。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面对诡谲的职场一派懵懂无知,却带着一副“不撞南山不回头”的拼死劲头。例如《杜拉拉升职记》里的杜拉拉“姿色中上”,但“天性是个勤快人,大学毕业分配到国营单位那会儿,她就成天找活干”;而《浮沉》里的乔莉则是一位“眼神既聪明又有一股其坚毅,甚至,似乎有一股不卑不亢的尊严,让人在亲近的时候不得不对她保持礼貌”的女孩。这种品质让主人公在现代职场中显得像个异数,但却容易成为受人青睐的工作伙伴。在我们职场作家的笔下,她们不仅在职位和薪资水平上扶摇直上,而且在感情上也皆是“抱得成功男归”。细细品味,我们是不是觉得这种叙事套路颇为熟悉。不错,这种套路在金庸先生的《侠客行》、《鹿鼎记》,古龙先生的《绝代双骄》中都反复出现过。这样看来,《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浮沉》中的乔莉,不正是职场女性版的“韦小宝”?而这两年红遍南北的《步步惊心》、《甄嬛传》宫斗戏,用的不也是这种叙事套路吗?可见前辈作家在畅销小说的套路,如今被我们的职场小说悉数收入了囊中。一切的畅销作品,还真是均有“模型”可依啊。
        以《杜拉拉升职记》和《浮沉》为例,两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可谓大同小异。两部作品均以主人公跳槽或者换岗为开头。面对新的单位或岗位,工作内容和人际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杜拉拉》的作者如是写道,“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同样,在《沉浮》第五节,乔莉就“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从前台小秘书到销售助理的转型,但面对新的岗位“心里既想大干一场,又觉得无从下手,一片茫然。”这时的杜拉拉和乔莉,就如同刚刚遇到郭靖和黄蓉的杨过,或者是巧遇风清扬的令狐冲,表面上是无所适从,其实任何人都知道这是她们故事转折的开始。在接下去的故事中,杜拉拉和乔莉天生拥有的那种“品质”,就好比是随身携带的“独门秘笈”,在面对职场中的种种“刁难”时,均能够化险为夷。这种“刁难”好比是武侠小说中,主人公奠定江湖地位的关键一役,在杜拉拉那里是勉为其上的“办公室装修事件”,而在乔莉那里,则是对市场部主管施蒂夫的“告状事件”,和应对客户晶通电子总工程师方卫军的“骚扰事件”,经历了这些“事件”后,我们的主人公真正如同身怀绝技的大侠,成为了各自职场中的“一姐”。无论是《杜拉拉升职记》,还是《浮沉》,作家笔下的主角就是这样在“过五关斩六将”后,获得了所有职场白领都会羡慕的成功。特别是在《杜拉拉升职记》里,作者直白地用主人公不断上升的薪资“水位”,来描述这种成功:从4000到6000,再到10000,直到年薪23万。我相信,凭借这些数字的跳动,许多读者的肾上腺素都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然而,我们却要追问作者在这种赤裸裸地数字叙事背后隐藏的观念表达。李可在《杜拉拉升职记》的序中如此说道,“好书应该做到集中的提供逻辑的、生动的、有效的信息……这些经验是要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实用的,并且是有意思的,还要周到而通用,能上升到常识甚至原则的境界,以便于人们达观的遵从及现实的获益。”但是,无论是《杜拉拉升职记》,还是《浮沉》,它们类似于武侠小说的虚幻架构,既无法提供“有效而实用”的信息,更无法让人“上升到常识甚至原则的境界”,更谈不上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下的职场生态,唯一能提供的只是一个供读者自我催眠的故事脚本。
        缺乏想象力的细节呈现让作品没法打动人心
        在如今的职场环境里,有励志奇迹,也有尔虞我诈,但仅仅用这些奇迹和斗争就覆盖全部的职场现实,最后只能造成人们对于当下职场环境的理解过于简单化。
        正是这种创作思路上的问题,导致了当下的职场小说在现实反映上极为虚弱。直接脱胎于当下现实的职场小说,应当承担起反映当下中国都市现实的责任。三十年前的“职场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编辑部的故事》里那种相对单纯朴素的环境;三十年后的今天,功利主义下的职场环境已俨然是另一副面貌。在这样的职场环境里,的确有所谓的励志奇迹,也的确有太多的尔虞我诈,但仅仅用这些奇迹和斗争就覆盖全部的职场现实,最后只能造成作品的表述过于简单化。就拿笔者个人的经历来讲,毕业后辗转经历过数家不同性质的单位,也体验过80后职场新人的困惑,感受过挫折和成功之间的心理差异,感动过同事之间体谅和支持的温暖,以及旁观过职场情侣间的爱的温馨。难道这些元素不是都可以被拿来加入到职场小说中,丰富作品的内容和层次吗?然而,在《圈子圈套》里只有销售间的恶斗,在《杜拉拉升职记》里只有公司内部的倾轧,在《浮沉》中尽管提到了国企改制这样极现实的话题,但对其描写仍流于表面,最终在本质上也不过是一个《圈子圈套》和《杜拉拉升职记》的混合体而已。这种内容上的浅薄,也就导致我们的职场小说在情节上不断重复,缺乏新意,更不用提对反映现实的功能了。
        尽管按照“模型”复刻出的作品在叙事套路上大同小异,但在背景安排、人物刻画、情节冲突乃至叙事语言等细节方面,仍然有空间可供发挥。武侠小说中的《侠客行》、《绝代双骄》、《鹿鼎记》之所以被流传为绝唱,正是因为古龙、金庸们不仅仅注入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而这些作品在人物刻画方面也生动有趣,并留下了韦小宝、花无缺、小鱼儿等众多令人难忘的虚构角色。反观上述职场小说,在这些方面大多无所建树,缺乏想象力的细节设置让这些作品只能列入粗糙的畅销作品。例如,在背景设置上,从《圈子圈套》里的ICE,到《杜拉拉升职记》里的DB,再到《浮沉》中的赛思,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混迹于外资IT企业,好像在这些作家的心里,IT企业还得是外资的职场才算真正的职场;同时,在这些小说中,人物角色的名字充斥了安妮、琳达、杰克、彼得,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是很难分辨出自己手中捧着的是一本不同的小说。还有不得不提的是,这些主人公的岗位不是销售,就是与销售密切相关,职场小说的作者们似乎在告诉读者,只有进入销售领域,职场生涯才算真正踏上了成功的正道,而销售数字的不断攀升似乎才能标识出人生是在勇攀高峰而非蝇营狗苟。这种“唯销售论”的理念,或者有基于创作便利的考量,但是不是也是作品策划者在潜意识里对功利主义观念认同的反映呢?职场作家缺乏想象力的细节呈现,不仅严重损伤了这些作品的阅读审美,也令职场小说无法提供任何能够打动读者的细节,更不用提这些作品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严肃的文学作品了。
        原载:文汇报2012-11-24
        
        原载:文汇报2012-11-2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