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试论赵树理研究的误区 ——对一种流行说法的质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香琪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文章认为《小二黑结婚》不是在《讲话》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而是自身愿望,鲁迅影响,大行政化政策等因素综合的结果。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赵树理研究;周扬
    在对赵树理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介的文章中,比较有代表性、权威性的是周扬的《论赵树理的创作》。在这篇文章中,周扬第一次对赵树理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它是早期赵树理研究中的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但他把赵树理的作品,都归结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并认为“他(赵树理)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正是他实践了毛泽东文艺方向的结果”,“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毛泽东同志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也就是说,他认为赵树理的创作,从《小二黑结婚》开始,都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指导下进行的,是对《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
    一、在文学研究方面,影响了对赵树理文学现象产生的实地探讨,和赵树理研究工作科学态度的确立。
     对赵树理的研究,也和对其他作家的研究一样,要通过阅读他的全部作品来了解他的思想创作发展和脉络,从而认识他的意义与价值。但以周扬为代表的这一流行说法的出现和被肯定、被引用,无意中把赵树理作品的产生,界定到《讲话》发表之后。这样一来,不仅缩小了研究的范围,而且使研究在起步阶段,就陷入了与客观实际脱落的误区。一般研究者也就难以从全部作品中充分认识和评价《讲话》前党的文艺方针对赵树理的影响,和赵在创作中的主体作用,以及赵树理通欲经、大众化创作与思想发展的全部历程。而详知实情的人,则又针锋相对地认为赵树理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没有看到《讲话》就能够写出完全符合《讲话》精神的作品,不切实际地夸大了个人在创作中的作用。两相对峙,直接影响了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建立。
    二、在文学史编写方面,导致了文学史著作的错误结论。
     文学史的编写,大都是根据作品实际和研究者的论述、考证等成果来进行分析、判断做出结论的。由于周扬同志的文章发表较早,又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大多数史家都采用以他为代表的观点,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都把赵树理放在“《讲话》开辟了现代文学新时代”一章中介绍。早期的,如1956年出版的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在本时期出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它们是《讲话》发表以后,在我们文艺园地上第一次结出比较丰硕的成果”。新时期以来,如1980年出版的唐、严家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从1943年5月赵树理完成著名小说《小二黑结婚》”起,就“积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赵树理的作品,“鲜明地标志着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革命文学运动从指导思想、读者对象到作品内容各个方向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说:“1943年赵树理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此后陆续完成的中篇《李有才板话》和长篇《李家庄变迁》以及其他作品……体现出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后新人民文艺的特点。”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