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商业化时代,人们的心态都比较浮躁。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似乎被冷落了,因此有人说文学被边缘化了。其实这只是文学的一种历程、一个相对的文化现象。只要人类与世界存在,文学就永远存在且不会消亡。因为人类的生产市场是由物质和精神两大产品组成的,诚如阴阳、男女组合成这个世界。如此说来,我们大可不必怀疑文学会怎样,或怀疑文学会因为高度商业化社会的挤压而消解,更不必怀疑从事文学者的前途一片黯淡。在这里,我想为文学坚定地宣言:无论在什么时代,文学永远活着! 文学是有生命的。如果说经济是一个社会和时代展示的实力或载体,那么文化应是一个时代与社会的标志和旗帜。文学作为文化中的文化,其价值、意义、作用便可想而知。当物质经济不发达时,的确需要发展经济发展商业来改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然而,从终极意义上说,发展文化振兴文明(精神)才是人类的高级追求和最终想要实现的梦想。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也罢,一个国家一个家族也好,最终实力的显现不仅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且还是文化与人才的软实力竞争。纵观中外历史,文学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不是吗?英国因为莎士比亚、劳伦斯、艾略特等大师引以为荣;法国因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萨特、加缪等大师引以自豪;苏联因高尔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大师而令人瞩目;德国因为有歌德、意大利因为有但丁、奥地利因为有卡夫卡、印度因为有泰戈尔、日本因为有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大师而令人心驰神往。在中国,有一部《红楼梦》就足以让我们引以骄傲。同样的,一个鲁迅的诞生,造就了多少人在吃“鲁研”饭。 文学的确是有生命和价值的,它本身就是有灵有性的生命体。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使文学具有顽强且持久的耐力和韧性?我大胆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除了创作者的天赋、禀性、才华等因素外,当具备如下五大条件:首先,忧患意识和宇宙意识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必备之条件;其次,必须对外部世界、对东西文化、对读者等持开放态度并格外动情;再者,在一定的语境和文化熏染中能创造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和语言风格,即必须具备文学原创力;另外,作家自身的智慧涵养、充满博爱与人性光辉之人格魅力的铸造同样必不可少;最后,乃是必须不断超越自我,形成属于自己的闪烁思想光彩和鲜明艺术风格的体系。即便是置身于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我们也不能放弃我们应该坚守的立场和情怀,我们更热切期待着华语文学世界能诞生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家。 文学的生命让我们感慨、感叹,更值得我们作漫长的深思。古往今来,那些具有深邃思想、人格魅力、探索精神和对人类抱以深切同情的大师们,他们总是在用自己追寻的领域里所获得的成就,不同程度地去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原载:《文学报》2010-08-1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