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且慢“送去”先“拿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建军 参加讨论

    许多年前,准确地说,是1934年6月4日,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拿来主义》。他不满那种心态保守、自大虚荣的“送去主义”,号召人们要有眼光,有勇气,老老实实地向别人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要实行“拿来主义”。
    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鲁迅批评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于是,他说:“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然而,也许是“泱泱大国”的傲慢心态在作祟,也许是对“蕞尔小邦”的蔑视从来就不曾消释,长期以来,我们除了发过几句“解放全人类”的宏愿,除了勒紧裤带送了一些东西给“第三世界”的兄弟,似乎从来就不曾老老实实地虚心向学,也从来不曾切切实实地奉行过“拿来主义”。
    不仅如此,气象略有好转,我们便又抖了起来,妄自尊大的坏毛病旧病复发,重又产生了“送去主义”的冲动。季羡林先生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1世纪是中国文化引导世界潮流的世纪,因此,他号召我们实行“送去主义”,即把我们的伟大文化主动送给世界人民。俗话说得好:自说好不算好,人说好才算好。一种文化若是真好,其实是不需要劳动我们费心送去的,因为,人家若是觉得它好,又恰好很需要,自然会前来鞠躬敬礼,然后请了回去的。
    遗憾的是,我们———就当代文学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可以送给人家。我们的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不仅不宜送给人家,而且,即使人家出于好奇心或者礼貌,要来拿,我们还是应该告诉人家真相:我们的某些作品播恶遗臭,名不副实,并没有引进的价值。是的,我们时代的那些格调低下、形式粗糙的作品,我们拿来自我陶醉倒也罢了,放到别人面前丢丑现眼,实在是有些令人措颜无地的。
    然而,最近两年,也许是我们“送去”的努力起了作用的缘故吧,中国当代文学突然很让几个外国朋友大感其兴趣,只是,他们津津乐道的,多是那些并不值得关注的作品。先是曹乃谦的小说,被一个叫马悦然的瑞典人不迭声地叫好,猛可里弄得中国人既很兴奋,又觉尴尬:兴奋云者,咱们的文学竟然入得人家诺奖评委的法眼;尴尬云者,那些母子乱伦、兄弟共妻的作品,我们自己看着都觉得粗俗、别扭。但是,最令人尴尬的,似乎还不是曹乃谦的乡野风情叙事,而是《狼图腾》在国际图书市场上的大获成功。
    据前些日子一家报纸报道,有一家国外出版集团宣布,《狼图腾》是该集团2008年最重要的一部书,有信心销售到七位数云云。
    老实说,读了这则消息,我很有些杌陧不安。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会给那些好奇心太强的外国朋友提供错误的信息,会误导他们对中国的想象和理解。听说,直到现在,还有个别西方人认为中国男人仍留pigtail,仍然过着“妻妾成群”的浪漫主义生活,而女人则依然裹着三寸金莲,袅娜地走来走去。我疑心,他们看了《狼图腾》,会真的认为这里的“社会主义”的狼,与那里的“资本主义”的狼,有着完全不同的信仰基础和价值理念,会真的认为此间的狼无须“教育”和“改造”,就是“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战士”:不仅不吃人,而且还爱人;不仅毫不利己,而且还专门利人;不仅值得人们敬仰,而且值得人们效法。你看么,在《狼图腾》里,狼不仅比鸽子温柔,比羔羊善良,而且,还有军人的美德———勇敢、律己、富有牺牲精神。
    谓予不信,且看《狼图腾》的作者如何说。
    他在回答报纸记者的提问时,有这样一通小言谵谵的“如是我云”“:游牧民族天天跟狼这个对手斗争,真是给你长智慧、长性格、长耐力,狼的优秀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草原上,人的最大敌人是狼,狼的最大敌人是人,他俩之间的斗争就是可歌可泣的,传奇的故事特别多。我为什么觉得草原民族是个军事民族呢?他警觉性非常高,就是天天日日夜夜这么训出来的。”又说:“狼在整个草原生态中的作用,我书中已写得清清楚楚。我写的狼是你们没见过的狼。狼性就只有残暴吗?狼性中还有慈爱、温柔、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一面。”噢,原来“我写的狼是你们没见过的狼”。既然连咱们都“没见过”,想必外国人更是缘悭一面。然而,在《狼图腾》的作者看来,西方人虽然没有见过伟大的中国草原狼,但是,他们的精神源头,却来自于这些草原野兽,来自于游牧文化:“西方文化的源头,也是从游牧文化发展而来的。最近,我问了几个英美国家的作家和记者,问他们看完《狼图腾》之后,认为这本书中所描绘的草原文化,是更接近于西方文化呢,还是更接近于中国文化?他们都认为更接近于西方文化。后来我对别人说:我这部小说为什么在东西方都受到欢迎,因为这是‘中国的故事,西方的精神’。”
    原来如此!
    原来,《狼图腾》费劲巴力所表现的,并不是表面的中国的草原文化精神,而是实质的“西方的精神”!
    原来“,草原文化”作为一个符号,不过是《狼图腾》的作者演绎西方文化精神的道具!
    然而,说《狼图腾》表现的就是西方文化精神,其实并不确切;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它所宣扬的只不过是西方的一种业已没落的文化,即尼采的蔑视群伦的“超人哲学”以及与这种血脉相通的狂妄自大的“法西斯主义”文化。尼采将“超人”与“庸人”对立起来“:权力意志不承认任何‘被容许’的界限:对于它说来,一切来源于权力和提高权力的东西都是善,一切来源于虚弱和削弱权力的东西都是恶。”然而,正像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所指出的那样,尼采和他的哲学是令人厌恶的“,因为他把自负升格为一种义务,因为他最钦佩的一些人是征服者,这些人的光荣就是有叫人死掉的聪明。……尼采轻视普遍的爱,而我觉得普遍的爱是关于这个世界我所希冀的一切事物的原动力”。在一个功利主义价值观极为流行的特殊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更应该强调“普遍的爱”,更应该看到并强调人的生存方式与动物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区别,否则,我们的社会就会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人人都会陷入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生存恐惧之中,其情形和后果,正像霍尔巴赫在《自然政治论》中所说的那样“,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会互为仇敌。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生活,很少顾及他人。每个人只受自己的欲望支配,只考虑与社会利益背道而驰的私人利益。正是到了那个人对人是豺狼的时候,作为那个社会成员的人有时比起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野人还要不幸”。因此,虽然《狼图腾》迎合了这个功利主义时代的价值观,为人们满足攫取金钱和权力的欲望提供了精神支持,为人们释放自己的原始冲动提供了一种道德依据,但是并不能成为中华民族“性格”改造和实现“复兴”的可靠的信仰“资源”,也不可能对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反人性、反文明的道德,除了制造“巨大的混乱”,除了让人们陷入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生存恐惧之中,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积极的、美好的东西。
    后来,据2008年4月2日《南方周末》的消息,德国的汉学家顾彬也这样批评《狼图腾》,认为如果在德国,这部小说“就会被认为是法西斯”。这个评价显然惹怒了《狼图腾》的作者,他这样反驳道:
    关于法西斯主义这顶“文革”式的大帽子,我只说一条:他根本就不知道“法西斯主义”的定义。法西斯主义是什么?法西斯主义是一种鼓吹本民族优越、实施种族灭绝和屠杀的政策、犯有反人类罪行的独裁专制主义。法西斯主义鼓吹自己的民族如何如何伟大,是世界上最优等的民族,而其他民族都是劣等民族。这个优等民族可以任意杀戮“劣等民族”,占领他们的土地,让他们服从“优等民族”的统治。但在《狼图腾》一书中,我却对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我认为汉民族具有巨大的性格缺陷,是带有“羊性“”家畜性”性格的民族。难道,希特勒法西斯会说日耳曼民族是羊性民族吗?再则,在《狼图腾》一书中,我将游牧民族和汉民族称为兄弟民族,主张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在书中,牧民把汉族知青当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而知青又亲切地称呼蒙古族老人为“阿爸”“、额吉”。难道“,法西斯主义”会叫犹太老人“阿爸”吗?即使牧民和外来户有文化冲突,但绝没有暴力流血行为,更谈不上种族灭绝和屠杀了。可见,《狼图腾》一书和法西斯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难道,对德国法西斯主义深有了解的德国人顾彬,连这种简单明显的区别都分辨不清吗?甚至还武断地给别人乱扣法西斯主义的罪名。如果这种行为放在德国法制体系里,完全是一种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违法行为。本人保留向德国法院起诉的权利。
    《狼图腾》的作者说顾彬根本就不知道法西斯主义的定义,其实,他自己的定义,实在也是着三不着两的。因为,他所说的,不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法西斯主义”。事实上,除了德国式的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灭绝的“法西斯主义”,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法西斯主义,或者说,除了特殊形式的法西斯主义,还存在一般形式的法西斯主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法西斯主义?
    按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权威界定,法西斯主义(Fascsm)首先是“一种政治运动,曾统治意大利(1922-1943)、德国(1933-1945)、西班牙(1939-1975)和各个时期的其他国家;广义上说,这个术语适用于任何右翼民族主义、极权主义的运动和政府。意大利语Fascsmo来自于Fasces,意思是一束榆木条或桦木条中间插一把斧头,这在古罗马是权力的标志。墨索里尼1919年采用这一标志做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徽章。各种形式的法西斯主义都显示出一定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至高无上的首要地位。其他特征有:个人服从通常具有超凡魅力、代表国家的领袖。此外,赞颂军事美德、战斗和服从,诋毁民主、理性主义和资产阶级价值。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于困扰意大利的政府无能、领导昏庸和经济混乱的状况普遍感到失望而产生的。这种状况造成有助于美化极权主义,特别是军事美德的政治气氛。……像德国一样,日本把它在世界上的作用设想为不仅是独具美德的榜样,并且通过征服劣等民族来实现这种美德。”(《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六卷,第245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4月)
    在这个权威的定义里,我们可以发现,法西斯主义的一些共同的特征:崇拜“权力”,迷信暴力,“赞颂军事美德、战斗和服从”;它缺乏平等意识,习惯于对人群和文化进行优劣的区别和高下的划分;从情感特征来看,它冷酷而无情,把强者对弱者的征服当做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当做一种伟大的事业和不朽的功绩;它总是向人们显示出不可一世的自大和睥睨一切的傲慢,因为把自己当做绝对真理的代表,所以,它拒绝别人的质疑和批评,否定展开对话的必要。正是根据这样的认识,我才说《狼图腾》表现着“具有侵略性质和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文化情绪”。然而,在《狼图腾》的作者看来“,草原上真实的‘狼性’,虽然富于攻击性杀戮性,但同时更具有自由独立、强悍进取、顽强竞争、聪明机警、善于团队合作、亲情友爱、富于家庭责任感等种种美德。我所发现的‘狼性’,早已脱离并超越了那种传统的陈腐理念、幼儿读物的认识水准,还原给‘狼性’一个公道的评价。而目前所有对《狼图腾》的批评,都依然套用原来那些陈旧的价值标准,用传统伦理道德的固定模式,来否定最新的田野考察的事实和结论。就好比用中国的老式16两秤,去称半公斤食物,然后和你死缠烂打,非说你缺斤短两。但是有更多的读者,由于读了这本书,从根本上转变了对狼的认识,并形成了一股爱狼崇狼的社会风潮”。他这里所赞美的“攻击性杀戮性”和“强悍进取”,显然就是一种典型的法西斯主义价值观和行为原则,而这些理念和原则,与“亲情友爱”等种种美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据说,为了把《狼图腾》推向世界,中国的书商做了很大努力:他们要请最好的翻译家来翻译它,要让最有影响的外国出版社来出版它。于是,美国小有名气的汉学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教授就被聘来担任《狼图腾》的英文版本的翻译者。据报端说,葛浩文“这次从美国来中国宣传《狼图腾》,日程紧锣密鼓,而且光是在路上就要花掉60个小时”。报道还告诉我们:“中国文学在美国市场十分有限。如果只靠翻译,葛浩文一年或能收入五六万美元,或许只有两万。虽是名家,他有时不得不接手翻译一些不感兴趣的作品,为稻粱谋。比如春树的《北京娃娃》,葛浩文并不喜欢,但也觉得美国年轻读者可能有兴趣,出版社通过珊迪请他翻译,他没有拒绝。”我不知道他这次受聘翻译《狼图腾》,是不是也是迫于“为稻粱谋”的无奈?
    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这也属正常,为此而奉行“送去主义”的哲学,卑辞厚礼地请外国人来合作,这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自己必须具有最起码的自知之明和最起码的判断力,要分得清稗草和庄稼,分得清鱼目和珍珠,要弄明白我们给别人送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否则,仅仅出于文学以外的目的,单单谋求市场上的成功,那么,即便它真的在国外创下天文数字的销售记录,也实在不值得骄傲,———不仅如此,我们反倒应该为此感到深深的愧疚和不安。
    只有真正好的东西,才值得送给别人,而在好的东西还没有创造出来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培养自己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而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过于急切地实行“送去主义”,而是应该谦虚地实践“拿来主义”。与其急于将自己幼稚的“法西斯主义”送去,无如先将人家的成熟的“人道主义”拿来;与其匪夷所思地以狼为师,无如低首下心地以人为师———以人为师,虽不至,亦不远;以狼为师,却是必然要带来严重的后果。《金瓶梅》里的玳安爱说的一句“常言”是“:要好不能够,要歹登时就。”传道君子,可不慎乎?
    送去主义,还是拿来主义?这是一个问题,一个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人道主义,还是法西斯主义?这也是一个问题,一个需要我们严肃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原载:《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