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婧姝)5月2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国家民委《民族团结》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在北京开班。此次研讨班由来自普米族、裕固族、毛南族、乌孜别克族等35个少数民族的42位作家组成,在京著名作家、评论家和专家学者在研讨班进行了专题讲座和授课指导。 据《民族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李霄明介绍,《民族文学》一直注重推出少数民族作家和优秀作品,尤其关注人口在10万以内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学的发展。近年来,人口较少民族的作家队伍呈现弱化趋势,此次研讨班的宗旨是力争在短期内壮大人口较少民族的作家群,营造更加合理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格局。 开学式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金炳华就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设立了少数民族翻译基金,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品翻译成汉语,将汉语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读者读到用少数民族母语写作的作品。目前这些工程已进行了两年。 学习期间,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的母语创作所面临的困境成为42名学员热议的话题。参加研讨班的朝鲜族作家池永镐是用母语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他介绍说,吉林延边现在的文化氛围非常浓,从事写作的人很多,据去年召开的延边作协代表大会统计,现在延边有作家600多名,他们大都是用母语进行创作。可以说,这些用母语创作得心应手的作家们如果改用汉语写作是有很大难度的。好在延边的朝鲜族文学创作有一个很好的发表阵地,那就是《延边文学》。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延边文学》这样只能面对朝鲜族读者的刊物的生存面临着危机。如果《延边文学》没有了,对于朝鲜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们来说,他们的作品的生存也就会面临危机。池永镐跟韩国的出版商签定了10年的买断合同,也就是由韩国免费为他出版,而他所能得到的只是30本书。他说当初也是因为朝鲜族文字的书实在是不好卖,由于语言不通,要想在全国销售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寄希望于韩国的读者。等10年期满,池永镐也不想再把版权卖给韩国出版商了,他更渴望得到中国其他民族的读者们的评价,所以,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能越来越强大。 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已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一些人口较少民族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书面文学作家,而且开始形成自己的作家群。因此,近年来,少数民族母语创作和翻译工作也得到了加强——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柯尔克孜语、彝语、傣语、哈尼语、景颇语、傈僳语、锡伯语等民族的母语创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少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及时的翻译和介绍,在文学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又讯 5月10日至22日,由国家民委、中国作协共同组织的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赴东部采风活动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举行。采风团由来自我国西部人口较少的德昂、基诺、怒、京、保安、赫哲、塔塔尔、撒拉、门巴等17个少数民族的中青年作家组成。 在采风团召开的座谈会上,少数民族作家深有感触地畅谈了此次采风的收获和体会。塔塔尔族作家买斯古提·海山尼说,长期以来,我们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相对滞后。用民族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汉文基本上没有获得过国家级奖。希望中国作协加强对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扶持,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作家们还希望中国作协能在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出版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尤其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在入会、鲁迅文学院进修、作家采风活动等方面给予更多关照。少数民族作家们还表示,这次采风使他们看到了东部地区的繁荣发达,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巨大差距。但作家们一致认为经济的落后并不意味着文化的落后,少数民族拥有绚烂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纯净而丰富,无疑是取之不尽的文学创作资源。少数民族作家有信心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学支流,汇入到中华文学的大潮之中。 (张绍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