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试析维吾尔族与汉族泥土造人神话之异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佟菲菲 参加讨论

    [摘要]维吾尔族的《女天神创世》与汉族的《女祸造人》是两篇著名的泥土造人型人类起源神话。其相同之处在于神话母题均出自神造人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创世方式是女神吸进了尘土和空气,经过孕育吐出来才变成了人和各种飞禽走兽,后者则是女娲抟黄土创造了人类。两篇神话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历史时代,前者体现了北方突厥民族原始先民的游牧文化特点,后者则体现了中原汉族原始先民的农耕文化特征。
    [关键词]女天神;女娲;人类起源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就其本质而言,是原始先民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人类自身由来的叩问与解释,是其原始哲学观与历史观的一种载体形式。人类起源神话,大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抟泥土造人型,一是洪水劫难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起源神话,尽管其核心情节有所不同,但都遗存着简单朴野、幼稚怪诞的原生态神话韵味,是人类古老文化遗存的珍品。泥土造人的神话母题不是中华诸民族所独有,而是世界各民族原始先民所共有的。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艺术宝库中,泥土造人型人类起源神话占有重要地位,它至今仍然散发着深不可测的艺术魅力。
    维吾尔族属于突厥民族,起源母题神话极其丰富,《顶地球的公牛》、流传于哈萨克族中的《迦萨甘创世》和流传于维吾尔族中的《女天神创世》等神话,都直接说明了创世神创造了万物和人类,讲述了创世神创造人类的故事。其中,《女天神创世》是典型的泥土造人型人类起源神话。其故事梗概如下:
    很早以前,整个宇宙里只有一个女天神,她和人长得差不多。平时,她都是静静地睡觉,但是醒来后,她总要舒展一下自己的身体。女天神每次舒展身体的时候,就会把整个宇宙都填满。她伸开胳膊,就能把整个宇宙都盖住。睁开眼睛,宇宙一下子就亮堂了,眼睛一闭,宇宙就全黑了。一打呼噜,雷声就响彻整个宇宙。
    后来,她觉得太寂寞了,就鼓足力气吸了一口气,把宇宙间所有的尘土和空气都吸进了自己的肚子里。然后,使足力气往外一吐,就吐出了太阳、月亮、地球。她不停地吐呀、吐呀,唾沫星子变成了天上的星星。
    女天神就想按照自己的样子再创造一些人。所以,她把吸进肚子里的尘土都吐了出来,这些小泥巴点点落在地球上就变成了许多又小又矮的人。这些人不会走动,也不会说话。女天神又一吐,吐出来无数个小昆虫。这些小昆虫们去推这些小泥巴人,推呀推,小人们全都会走会跑了,但还是不会说话。女天神就给他们吹气,女天神的气一吹进这些小人们的嘴里,他们就会说话了。小人们又说又笑,还会唱歌跳舞。但是女天神太大,他们太小了,女天神就用手一个一个地抚摸他们,拉扯他们,很快,这些小泥巴人就长大长高了。女天神把人分为男、女两种,让他们分散到各地去居住,繁衍后代。这些人就变成了今天的各个民族。
    后来,女天神又创造了野兽、家畜,又创造了河水、湖泊等。由于没有给昆虫创造吃的东西,昆虫就成了妖魔鬼怪,专门和人作对。女天神又给人类吹进了智慧,人便成了世界上最聪明、最有智慧、能主宰一切的主人。
    这则神话在维吾尔族民间广泛流传,而这一共同的情节母题又与广泛流传于中原民族中的女娲抟土造人的情节几近相同。
    女蜗传土造人神话在中原汉族民间流传甚广,“女娲”这个名词最早见诸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后来王逸在《楚辞集注》中说:“女娲人首蛇身,一日七十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女娲是“古之圣女,化万物者”, 但这些注释解说只描绘了女娲的外观形象和神异奇能,却没有涉及她抟土造人的事。后来在民间经过口耳相传、加工修改,又创造了许多有关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其中流传较广、较为完整的是由周耀明搜集整理的《女娲造人》。其内容如下: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天地间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女娲便开始造人。她找来黄泥先是揉,再是捏,一连捏了360个人。谁知到了第48天时,飞来一只鸡,看到泥人两腿间多了点东西,以为是虫,就一个个地啄着吃。女娲见了赶紧把鸡赶跑,但有一半泥人被鸡啄过。原来那东西不是虫,是女祸特意捏上的,因为被鸡啄过就叫鸡巴。有鸡巴的就是男人,被啄掉的就是女人。到了第49天,这些泥人都活了。女娲便对他们说:“你们都叫人,从此你们便是天地万物的主人。”但那些被鸡啄过的泥人说:“我们缺少一点东西”。女祸听了也很为难,再补也来不及了,便说:“你们本来应该两个人合一个,自己寻找对象拼合吧。”于是男人与女人便自找对象拼合。从此,男女结婚繁衍了后代,世间才有了人类。
    上述这则神话传说,情节曲折生动,形象刻画鲜明突出,在中原汉族民间广为流传,影响较大。现仅以这则神话传说为例,与北方维吾尔族泥土造人型人类起源神话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揭示其产生、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心理根源。
    首先,从神话母题来看,尽管维吾尔族的《女天神创世》与汉族的《女娲造人》这两则神话传说在创世方式、情节设置和细节描写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却都源于同一神话母题,即用泥土造人,这是两则神话传说的共性,而这一共性特点的产生与形成则是基于人类的同一社会实践。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自人类登上历史舞台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智慧的不断增强,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人类便发明了用泥土烧制陶器。制陶业的兴起与发展,又极大地开启了人类的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由用泥土烧制各种器皿与用具,而联想到人也是用泥土造成的。正是由这一心理结构所决定,原始先民在创造神话形象和构思神话情节时,往往只随主观情感和愿望的自由流动而不顾及现实发展的客观逻辑。人类是用泥土制造的,这一结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显然不符合现实自身发展的客观逻辑,但它却符合了原始先民的原始心理结构。因此,泥土造人的神话母题,正是基于原始人类用泥土烧制陶器的社会实践和他们原逻辑的心理结构而产生、形成的。
    其次,从创世方式、工具来看,维吾尔族的《女天神创世》中的土是尘土,由女天神吸入肚子中,吐出来的泥巴点便变成了人类及万物。而这则神话中尘土的来源之一,就是新疆沙漠上的沙土。女天神吸进了尘土和空气,经过孕育吐出来才变成了人和各种飞禽走兽。这点对于正在探索宇宙,寻找适合人类生存星球的近代理论物理科学家而言,尘土和空气无疑也是一束蕴藏有宇宙秘密的神奇之光。《女天神创世》是在突厥语族神话中占据显著地位的创世神话,从这篇神话里可以看出,维吾尔人在其民族的童年时代就已形成一整套对宇宙形成、人类(主要是本民族)起源的幼稚而又独特的看法以及这些自然生成物和社会现象与他们游牧生活、原始宗教的密切联系。
    女娲造人则用的是黄泥, 在泥的色泽上作了醒目的规定,中国有黄帝、黄河、黄土高原、黄色人种,这种“黄”的色泽和中原地域文化特色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这则故事中有“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引缪人也”的记载。将人群划分了等级,富贵的黄土人,是女娲抟土造的人;贫贱的人,则是女娲引绳在泥浆中所挥洒、溅落的泥点变成的人。这一部分的叙述,明显地烙下了阶级的印迹。而原始人的原始思想被泯灭了,所反映的内容也失去原始神话的本来面貌,这无疑是后人的附加。
    最后,从神话形象的塑造来看,《女天神创世》和《女娲造人》这两则神话塑造的形象都是伟大的女性大神。前者提到:“整个宇宙中只有一个女天神,她和人长得差不多,就是比人要大得多……她伸开胳膊,就能把整个宇宙都盖住了。睁开眼睛,宇宙一下子就亮堂了,眼睛一闭,宇宙就全黑了。一打呼噜,雷声就响彻整个宇宙。”
    从女蜗形象的性别、外观造型以及深受人们崇敬与赞扬的情况来看,《女蜗造人》这则神话传说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以女性为主宰的原始母权制氏族社会,它反映了母权制氏族社会的某些本质特征。这时,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宰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人们把一切功绩都归结为女性所创造。所以在神话传说中,女神成了惟一的歌颂对象,而在神话形象的塑造上,虽然仍旧遗存着动物的形体,并带有原始图腾色彩,但已逐渐注入了人性因素,出现了半人半兽、人兽同体形象。
    突厥诸民族的原始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经常与野兽、草原打交道,因此对野兽、草原有无限崇仰与喜爱。草原民族善歌善舞,《女天神创世》神话中对这类细节的安排与描写,正是体现了北方突厥民族原始先民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本质特点。而中原汉民族原始先民则以农业生产、家畜驯养为生,农作物的耕种,家畜的喂养都离不开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所以他们对太阳无限崇拜敬仰。《女娲造人》中把人的生命来源说成是太阳赋予的,人的性别差异是被小鸡啄过造成的,这类细节的安排与描写则体现了中原汉族原始先民的太阳崇拜观念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本质特征。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些同属于抟土造人型的人类起源神话不仅拥有了某些共性因素,而且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参考文献]
    [1]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潘定智.中国社会各时期神话的本质特征[A].神话新探[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3]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杨治经.“恩都力”与“女蜗”泥土造人的异同[J].民族文学,1998,(4).
    [5]李四成.中国西部突厥语民族创世神话母题文化阐释[J].青海民族研究,2007,(7).
    [6]阿班•毛力提汗.论哈萨克族创世神话中的哲学思想[J].西北民族研究,2007,(3).
    [7]]李文优.中希创世神话比较研究——文化思维原型[J]. 红河学院学报,2008,(12).
    原载 《丝绸之路》2011年第16期 作者: 佟菲菲 责编: 王旭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