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华语电影进入大工业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文汇报 柳青 参加讨论


    观影人次超1.4亿的国产影片《战狼2》取代《泰坦尼克号》,成为单一市场观影人次全球最高——
    华语电影进入大工业时代
    《战狼2》 票房创下纪录的同时,观影人次超过1.4亿,超越 《泰坦尼克号》和 《巴霍巴利王2》,登顶单一市场观影人次全球第一。此前,《泰坦尼克号》在北美市场创下1.4亿观影人次,这个纪录维持了近20年,最接近的是 《巴霍巴利王2》 在印度市场创造的1.3亿观影人次。
    单纯论票房数,《战狼2》 只刚跻身全球票房100强,比起一众好莱坞的票房巨兽,差距仍甚大。但是,它在中国单一市场创下逾1.4亿观影人次,并且还在不断增长,这个数字对电影产业的意义更大。在电影产业界,观影人次被认为是单纯票房数据之外更有参考价值的变量。
    那些创下观影人次“天文数字”的华语电影
    1.4亿观影人次,这个数字在华语影坛是什么概念? 来看之前的一组统计:近10年来,中国市场观影人次排行榜前10的电影里,华语电影有这几部:《西游伏妖篇》4200万,《夏洛特烦恼》4400万,《功夫瑜伽》4500万,《寻龙诀》4600万,《泰囧》4900万,《捉妖记》6500万,《美人鱼》9100万。
    而不可撼动的传奇在从前———
    1980年的 《庐山恋》,上映一周票房过亿元,观影人次超过四亿。这片子最广为人知的是女主角的“行头”,张瑜总共换了43套衣服。为了拥有一件张瑜“同款”,在那个没有手机、不能屏摄,也没有时尚公众号的年代里,姑娘们和裁缝师傅为了那些衣服花样跑了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电影院。37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仍然在庐山的一家电影院里循环放映,它的具体观影人次成了一个无法统计的开放数据。1982年的 《少林寺》 同样是华语电影史上一个传说般的案例,以平均1毛钱的电影票价创下过亿的票房,据说当时在很多小县城里,经常有人为了抢一张 《少林寺》 的电影票爬上影院售票处的窗台,很多人自称看了八遍十遍,后来统计出来观影人次近五亿,这数字不能算夸张。但 《少林寺》仍不是彼时华语电影观影人次的冠军,在它之前还有 《大闹天宫》,这部融合了古典小说、戏曲造型、民间工艺美术和民乐的动画片,不仅是一个时代中国动画制作的巅峰,也是华语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案例。
    当然,以上三个例子都是“时势”造就的,搁到今天的市场环境里,可能没有太大参考意义。《大闹天宫》 是当时不计人力财力的成本完成的“巨作”,在1960年代初的中国,它的投资超过了1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至于 《庐山恋》 和 《少林寺》,它们赶上改革开放最初的红利,那时,娱乐开始进入生活,但娱乐的选项又很有限———遑论互联网和二次元,当时的电视普及率都是很低的。在那个环境里,文学期刊和电影成了人们主要的文化消费形式,《大众电影》 在1979年复刊,发行量一度逼近1000万册———会有那样一个小说和电影都很活跃的“白衣飘飘的年代”,是因为国人内心对美、对情感的需求,一下子井喷了。
    《战狼2》意味着中国电影必将进入大工业阶段
    围绕 《战狼2》 的市场奇迹的各种讨论声里,有一种声音认为,这电影也是时势造就的一场意外:它占据了一个相对空白的档期,没有其他强势电影,包括好莱坞大片的压力。换言之,它的观影人次也许是超量透支的,不能作为中国电影市场容量的度量衡。
    果真如此? 还是拿北美市场作参照:《星战7》 上映时,观影人次是1.1亿,那一年的美国人口3.18亿;《泰坦尼克号》 的观影人次1.4亿,当时美国人口不到3亿。眼下 《战狼2》 的观影人次是1.4亿,而中国的人口数是13.7亿。以观影人次在总人口中占到的比例看,《战狼2》 并没有到达“饱和”的程度。我们进一步看影院布局,中国有超过4.5万银幕覆盖近3000个县级市,在城镇人口中,平均每1.8万人拥有一块银幕,在总人口中,平均每3万人拥有一块银幕。而在北美,银幕覆盖率是8000人一块银幕。可见在中国一线、二线城市以外的更广大区域,提高影院覆盖和满足观众的电影消费诉求,仍然存在相当空间。如果定论《战狼2》 探测到市场极限,可能为时过早。
    若说“投石问路”,《战狼2》 这块石头扔下去,探的路在何方? 一个更妥帖的类比对象也许是 《大白鲨》。斯皮尔伯格在1975年导演了 《大白鲨》,当时他被认为是一个“拍电视栏目出身,沉迷电子游戏,没什么艺术追求”的年轻人。但这部电影成为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大片,它创造了“大片”的概念。在好莱坞地位举足轻重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赞它:“这是一部令人振奋的电影,所有的角色与形象都深入人心,在任何一个维度上都充满了新意。”而它最重要的“新意”在于,给好莱坞的拍摄手法、特效运用、宣传理念和营销模式带去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好莱坞产业结构变革的关键点,《大白鲨》 和两年后的 《星球大战》 遏制了美国电影业连续多年的萧条局面,依靠精准市场定位和高额投入的“大工业电影”取代中小制作的影片,成为产业支柱。好莱坞的大工业时代到来了,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以他们年轻的作品树立了好莱坞大片的标准化模板和边界。
    了解这些背景,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 《战狼2》 在产业层面上的意义。这是一部每个制作环节都严格控制、且最终完成度上佳的“大工业电影”。吴京扮演的冷锋,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超级英雄”,但是,他与好莱坞英雄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最终让人看到,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恰恰是因为他身后的国家。与此同时,电影本体的剧作构成、镜头语言和剪辑思路,是标准的国际化的讲述方式,而这一套“国际化讲述”如果没有足够财力物力的支持,用中小制作的投入或作者电影的作坊式拍摄,是没有可能实现的。
    前有好莱坞走过的路径,现有中国市场当下的回应,这些都指向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一个发展中、发育中的市场,对“大工业电影”是渴求的。面对 《战狼2》 仍在增加中的观影人次,与其纠结它的成功能否被复制,不如深思如何在编、导、演的方方面面完善“工业”的标准,这是未来中国电影能够提供更多让观众满意的产品的根本前提。(作者为本报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