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风月梦》与青楼小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在论述中国的妓女或妓院类小说时,鲁迅使用了“狭邪小说”一词,他根据主人公,特别是妓女们所代表的品秩,将这些小说分为三类。①(P452—453)理想化的代表见于《品花宝鉴》、《花月痕》和《青楼梦》;写实的代表是《海上花列传》;溢恶的代表则为《九尾龟》之类的小说。鲁迅指出这三种类型彼此前后相承,体现了小说家所感知的妓女的不同阶段。
    尽管青楼小说除故事场景(其对当时生活介绍的详尽程度史无前例)外,还有其他共同特点,首要一点就是加入了高度自觉的著者的立场。鲁迅的分类,至少前两类,确实是可靠的,因为已证实了它们与其它与之全然不同的小说类别之间的联系。如他所述,理想化的一类,与才子佳人小说相关联。我们也很容易就看出写实一类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与警世小说相关联。然而,鲁迅有关历史分期的想法已无法立足。在他撰书之际,尚不知有青楼小说《风月梦》。《风月梦》所附的1848年作者自序表明,该书显然属于写实一类。从许多青楼小说所蕴涵的文本模式判断,前两类小说是早在19世纪就已经形成的两个流派。
    本文具有双重主旨。其一,论证《风月梦》乃植根于特定地域——扬州城,因而在任何意义上都堪称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它涵括了第一部沪语小说《海上花列传》所写到的主体内容,应该认真解读。其二,通过讨论《风月梦》的关键特性以及摆在评论者面前的主要问题,介绍这部罕有人提及的作品。
    目前所知的《风月梦》最早版本为申报馆1883年上海出版。[1]它极可能是最早的排印本,因为此前申报馆出版的几种小说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手稿本。序作于红梅馆,时间是1848年冬至,作者号邗上蒙人,“邗上”即扬州。我们或许可以从“红梅馆”一名了解一些他的情况。在小说中,这是一处由文人结社打谜语的公所(第十回)。猜中者有奖,谜面从《西厢记》到《易经》(都是七言句,并有所引的书名)。小说中实际列了三十二条谜语,尽管只猜中两条,余者则设想由读者自己解开。既然谜社作为扬州的一个特色呈现在我们面前,则红梅馆似乎代表了竹西春社②(P569)——当年扬州著名的谜社,作者即为其中一员。这种可能性,加之他所表现出来的对当地书画家及民歌和评话的熟悉,都表明他是一位从事休闲文学的扬州文人。
    作者自序称,这部小说的写作是基于他对其本人在扬州妓院中30余年经历的观察。他在楔子即第一回中描述了他本人的相似经历。小说第一回继而将真正叙述故事者归于另一个人——过来仁,这显然是“过来人”的双关语,意为老手、放荡之徒。过来仁曾是扬州烟花场中的老手,此时悔过知非,成了一个长生的道士。他写这部小说,以警醒他人。过来仁把书稿交给作者,请求将之付梓。对于该书缘起和流传的这样一种解释显然是得益于《红楼梦》,后者的影响使同一时期的其他小说都采用了类似的模式。
    《海上花列传》的部分内容1892年曾连载,1894年全书才获出版。其与《风月梦》在写作技巧上判然有别,然而在开篇部分,《海上花列传》似乎默认了来自较早期的小说的影响。书中也有一篇自白式的序言,宣称该书是基于作者——一个风月场中的过来人亲身的观察。他感悟到他的经历恍若一梦并撰写小说告诫他人。正当他如梦初醒时,他在街上与某人撞了个正着,此人就是赵朴斋,他的主角之一,刚到上海住在舅舅家里,身为年轻人,渴望寻欢作乐。赵与《风月梦》中主角之一陆书大致接近,陆书到扬州后住在姑爹、姑母家。两部作品还有其他相似点,如陆书从兴奋难抑的梦境跌入噩梦,与赵朴斋的妹妹经历相似。《风月梦》集中写一座城市及其中的几处,这一点可能也影响到《海上花列传》的作者韩邦庆——在理想化的青楼小说中这一点并不突出。两部小说都给出了城市中的准确路线,列出街巷的名称,这使它们区别于以前的小说。最后,《风月梦》对扬州方言的运用可能也鼓励了后者在作品中运用上海方言——尽管仅限于人物对白。基于上述原因,也由于其中所体现的现实性,《风月梦》似乎对《海上花列传》的成书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两部作品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上海在《风月梦》中仍是一重要元素。书中曾两次提到它:一次是作为掌握了某种复杂工艺的唯一地方被提及,一次是告知读者上海妓院有人到扬州招募妓女(第三回、第二十五回)。小说也暗寓了扬州的繁华已成追忆,当日的亭台楼榭烟消云散(第五回)。当然,到了19世纪的最后第三年,上海作为风月场所最终超过了扬州。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到1900年,即在第一部沪语小说出现之后的仅仅第六年(译者按1894年),上海版的《风月梦》就出版了。[2]书中的主要妓女都变身为当时上海烟花场中最有名的风尘女子,所有地名也随之改为上海地名。
    第一部城市小说
    某些中国小说以集中描写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家庭为人们所熟知,它们或许更应当被称作“情境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外部环境更为一致和连贯的内部场景从而使我们难以忘怀。但如果我们在更广范围设置故事场景,比如放在城市的公共或半公共的场所,那么《风月梦》似为这一类最早的情境小说,而扬州则是这样被写到的第一座城市。比较《儒林外史》中的游乐场所南京或杭州西湖——它们仅局限在书中的几回。
    身为小说家,与地理学家的区别在于,他更倾向于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为我们呈现一座城市,即一座眼中的和脚下的城市。此外,他使我们感知到这座城市,它的文化、习俗,一句话,即城市的风貌。上述两方面,《风月梦》在中国小说中都堪称是一个新的发展。
    故事完全设置在扬州城内,清之扬州府含江都、甘泉二县。该书楔子称,书以扬州为背景(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主题)。在简短说明妓院的建立始于战国的齐之后,他又强调自己亲身见证了城中子弟的堕落:
    在下曾经目睹有那些少年子弟,仗着父兄挣有家资,他到了十五、六岁时,爱穿几件时新华丽衣裳。起初无非在教场下、买卖街,三朋四友,吃吃闲茶,在跌博篮子上面跌些磁器、果品、顽意物件。看见天凝门水关里面出来的游湖船上面间或有人带的女妓,也有梳头的,也有男妆的,红裙绿袄,抹粉涂脂。也有唱大曲的,也有唱小曲的,笛韵幽扬,歌声袅娜,引得这些青年子弟,心痒难挠。因此大家商议雇只游船,追随于后。这还算是眼望,不过破费些船钱饮食,尚不至于大害。最怕内中偶有一人,认得这些门户,引着他们一进了门,打一两回茶围,渐渐熟识,摆酒住镶。(第一回)
    将扬州设置成故事场景后,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买卖街的一个有利位置,在那里茶客们可以观看过往船只。小说紧接着就上演了这一情景,而主人公们及与他们相好的妓女自身也成了别人瞩目的对象。(第五回)
    第一回其余的大部分篇幅则用于作者言辞犀利的辩论上,他批判了娼妓以及妓院的保留节目——吃鸦片的危害。第二回情节的展开,全在方来茶馆,茶馆坐落于教场,是扬州的游乐中心。五位男主角中已结成朋友的三个正在喝茶,另外两个也加入进来。其中一个是陆书,自常熟到此,顺便走进来喝杯茶。他认出了他的结拜兄弟袁猷,二人在袁发配常熟时结识。陆被介绍给吴珍、贾铭,随后魏璧也加入其中,他是一位富裕的候补官员的公子,热衷于结交朋友。两回之后,他将提议五人誓结金兰,众人热烈附和。
    陆书的出场,一方面使我们了解了他大致的个人背景,同时也使我们掌握了他行走到茶馆的大致路线。先是到教场,看了几处戏法和西洋景,听了一段书,最后步入茶馆。这一信息,尽管在结构上不是必要的,但显然对作者很重要,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一些陆书的天性,而且从中可感知扬州的地理。
    第三回,跟随故事叙述的陆书行程——走出他暂住的姑爹家去找袁猷。不过当他才到沿河的宝钞关和天宁门的桥时,我们就已经获得了小说中唯一一次全景描绘(第三回)。这里是城市的中心,过往行人络绎不绝,衙门店铺鳞次栉比。这一环境本身在小说中就被放在了一个关键位置。首要的一点是它作为水陆两运的交汇点,是一个盘查站,它不仅是扬州城及其周边地区还是全国大片地区的商贸中心。它的十省通衢的中心位置被突出,这超过了其他任何内在的重要性。与此相映衬的是,“衙属行辕,辖扬由之关部;旅店灯笼,招往来之过客;铺面招牌,揽经商之市贾。”
    这一场景片段还描绘了拥挤的人群。没有一部小说比《风月梦》更好地展示了拥挤不堪的公共场所的景象。桥上的人川流不息,进城或出城,担着蔬菜、鱼虾、水和柴火——事实上,所担之物从兰花到粪肥无所不有——都你争我抢地往前挤。还有盐商们的飞轿、缝衣妇们恳求路人补缀、敲着木鱼的僧道们、男装女像的男子们。
    我们一路随着陆书直到埂子街。他看到有名的香货店,其中几家柜台被买香货和油粉的顾客围得水泄不通,而另几家则冷冷清清。(读者也跟陆书一样,对此种情景迷惑不解。)他又经过太平码头来到小东门,跟店里的人问了路。继续向前走过几条街巷,来到北柳巷,不得不再次向人打听。这条线路的目的部分为了表现扬州对陆书的影响,但主要是使我们获得关于城市中心的印象。
    小说写到了二十余条街巷的名称,其中的一些还多次提及,此外还有城门、桥以及码头的名称。作者此后还是经常写到路线,尽管不如陆书的这次路线详尽。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最后实际上也是在街巷中结束的——人们簇拥着去看为旌表妓女双林,将牌位放在为她建的牌坊中(第三十二回)。我们通过刚从乡下来扬州的袁猷表弟穆竺的眼睛看到了事情经过。围观的人们对双林此举的道德性产生争议。众人争辩之际,忽然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一面拍手高歌,一面沿街走来。他的歌谴责了烟花女子,刻画了他自己身为受害者的肖像。他经过太平桥,走到岔路口,随着一阵清风便杳无踪迹了。他就是过来仁,从前的浪子,而今已觉悟,隐居在深山中写了这本书。
    小说的主体内容都发生在方来茶馆和两所妓院即进玉楼和强大家。五人通常在茶馆聚会吃早点。他们的相好则分属两座妓院:月香在进玉楼;桂林、凤林、双林和巧云在强大家。而第三回的主要笔墨都用于描写袁猷父母的宅第,极之详尽。第四回则主要写了金元面馆。其他场景发生在饭馆和牢狱里。扬州的风貌通过几次值得关注的乘舟游览进一步得到揭示,这占据了第五回、十三回、十六回书的绝大部分篇幅。十三回书发生在端阳节,读者通过陆书和月香的视角体验到当地的独特风俗(如少年们跳到瘦西湖里抢鸭子)。另外两次是去庙里游玩,一次是为五人盟誓结金兰,另一次是为庆祝月香病愈。每次在这种场合,他们都会碰到成群的围观者、艺人和乞丐。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城市风貌以及人们的自身感受方面,小说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本土意识。一些有关扬州的传说被简单地当作事实。很少有人不将扬州妓女与唐代杜牧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联系起来。③(P369)这也寄寓在本书标题中,它意味着爱的梦幻,意味着作者从梦幻中清醒。另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扬州是调教小妾,通常也是训练娼妓的著名场所。书中几名女性述说了她们在童年时期接受的悲惨训练。
    《风月梦》中引用了两种写扬州的著作。其一是李斗的《扬州画舫录》,④第五回陆书提到此书。他曾读到该书中描写的扬州著名园林、楼台,对它们中许多都成了断壁颓垣不免失望。据李斗序,《画舫录》作为最详尽地描写中国城市及其居民的书籍之一,是作者30年(1764­—1795)悉心观察的产物——这一点使《风月梦》作者回想起自己在扬州妓院中度过的30年。小说家写作这样一部有关扬州的城市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受了李斗之作的启发,这或许并非异想天开。
    书中引用的另一部作品题为《扬州烟花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四句诗体,专门用于描绘风土人情或特殊习性,常含讽刺意味。这本文集极有可能确实存在过。所引诗歌在主题和精神上都接近现存竹枝词,特别是那些出自佚名作者之手的。小说列举了其中的四首。第一首是第五回中袁猷引的,用扬州土语描绘一个大脚妇人,即“天足”。扬州妓院以使用未缠足的女子而著称,她们低于普通的妓女,但某些客人对这样的脚有性欲。袁猷称这个集子是自己的一位朋友撰写的,共99首。它与扬州最为知名的集子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篇数相同,⑤后者序言所标时间为1740年。至于《扬州烟花竹枝词》,叙事者引过一次以阐明观点,袁猷、双林各引过一次,扬州的访客陆书跟他的相好月香说话时也引过一次。陆引用前的开场白是:“你不必着急,我告诉你句话,我看见你们这里《扬州烟花竹枝词》内有一首道得好。”(十八回)几首词都讽喻了烟花女子。其中的一两首与文本的叙述非常契合,很可能文本就是专为引用它们而构思的。
    《风月梦》还以不太明显的方式表现了扬州独特风貌的其他方面。比如第十回的谜社,就被认为是扬州的特色,尽管陆书称常熟也有与之类似之处。挂在袁猷父母宅子里的书画,九位作者中的八位都可确认,他们是扬州当时或时代接近的人。第二回和二十回提到的立贞堂,是扬州的一个机构,避难所,用方志中的话说,“悯妇女青年矢志,孤苦无依”。⑥(卷3,P7)书中一名妓女逃到立贞堂,大约会被许配人家;另一名妓女则打算以去立贞堂相要挟,迫使她的舅舅放弃她。(第二回、第二十回)扬州立贞堂建于1840年,距离小说的撰写仅几年时间,由一位富裕的盐商捐赠。第二十回写双林为自己将来打算时,她指出了扬州妓院的两大特色:欺压妓女的把势与敲诈勒索的光棍。小说中包含大量其他体现扬州特色的事物——涉及语言、风俗、食物、音乐和游乐。
    扬州孕育《风月梦》
    《风月梦》与以前的扬州评话亦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它立足于扬州的叙述传统,代表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十六回小说《雅观楼》,[3]该书作者仅知其号(“檀园主人”),书有1821年扬州刊本,大约是《风月梦》成书前的二、三十年。序作者(“竹西逸史”)被认为即是此书作者,并被证实来自扬州。书中除了一次北上、一次下广州外,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扬州,扬州部分总计占据全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篇幅。而且小说包含了扬州地名、风俗、娱乐以及零散的扬州土话。但小说并未试图以人物经历来展现这座城市。小说写到了各种娱乐,包括西洋景,教场周围几处乘舟游览的地方,扬州的一些风俗(包括《风月梦》里写到的一、两种),但它很难让人获得关于这座城市的真实感受。
    《雅观楼》中的具体环境与《风月梦》极为类似——一座茶馆,两所妓院——但多数故事情节发生在男主人公家中。它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被称作青楼小说。男主人公观保,一个完全被母亲惯坏了的富家子弟,连娶了几房妾,她们中有一些但不全是妓女。他被两个结拜兄弟引诱误入歧途,二人依赖他以图钱财——这种把兄弟间的关系与《风月梦》中截然不同。这是一个不肖子孙因为赌博和嫖妓倾家荡产的老套故事。不过,《雅观楼》另有一层特殊意义,即因果报应的轮回。观保实为西商转世,西商为观保之父所欺骗,儿子的放荡正是这个商人所实施的报复。
    尽管有这些复杂因素,《雅观楼》确有助于我们理解《风月梦》的出处。它们有一些共同的重要元素——吸鸦片,放高利贷,拉皮条。《雅观楼》中还提到放火债,其利息远远高于法律所许可的每月最高百分之三的利率。书中的一处,主人公的母亲向儿子推荐了这种货币借贷方式,它可作为比食盐批发更可靠的生计。年轻的主人公第一次倾心于妓女的方式与《风月梦》第一回的总体描述也极为相似。事实上,后者是建立在《雅观楼》的基础上,正如观保已经成了陆书的原型。另一些共同点如拜把兄弟、与妓女成双成对,只要条件许可便彼此欺骗。同时,两部小说在妓院的描写方面有所区别,如《雅观楼》中,无论是保镖还是把势,都不突出。
    然而,两部小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妓女所代表的品秩。如果我们运用鲁迅的分类法,其中他所说的第二类妓女被读者认为是写实的,即具有一些同情心,或者至少还具有人的基本品质;他所说的第三种类型则薄情奸谲。《雅观楼》中的妓女们都属于第三种,狎客们也多是无赖,从而削弱了作品的讽刺性。而《风月梦》作为第二类的“近真”小说,看上去似已有所发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比鲁迅所说的第三类高明。
    《雅观楼》以发生在扬州的一真实事件为基础。⑦(卷6,P17a18a)尚无材料显示这一事件曾作为评话的题目,但小说的若干特征在现存扬州口头文学中可以看到。以小说《清风闸》为例,⑧其1819年刊本今存。作品出自18世纪扬州说书人浦林之手,他将自己的身世融入故事,讲述一个声名狼藉的无赖,从来不干好事儿,最终改邪归正。⑨(P49—53)这一题材自18世纪在扬州评话中确立以来一直到20世纪都在轮番演出。我们所见到的《清风闸》中有许多草草改编的痕迹,大约是此书由口头表演而来的印记。由于过度聚焦于一些大的场景,该书显示出某些内容的缺失以致损害了作品的完整性。尽管该书背景不在扬州,但书中包含了某些我们在《雅观楼》与《风月梦》中都能找到的特点。某些故事场景设置于茶馆和妓院,而妓女们则与《雅观楼》中的同样低级。放高利贷和赌博都被细致地写到,某些用法则是扬州土语。由此看来,《雅观楼》的成书与扬州评话在描写底层生活方面,或者更确切地说,以低劣的或讥刺的方式刻画某些特定行为方面,二者一脉相承。
    译后记:本文发表于《亚洲研究月刊》58卷第2号,1998。限于篇幅,译文删节了其中一些部份。宋莉华
    参考文献:
    ①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925年其注释本附于《中国小说史略》之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②广陵区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C].北京:中华书局,1993。
    ③冯集梧.樊川诗集[C].北京:中华书局,1962。
    ④周光培校订本[C].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⑤夏友兰等.扬州竹枝词[Z].扬州:私人出版,1992。
    ⑥卞宝第.续纂扬州府志(1874),卷3.译者按:方志中并未署名此段文字为卞宝第作,但书前所列“监修”有“前福建巡抚卞宝第,仪徵县人”,而立贞堂设于仪徵,故作者有此推断性注释。
    ⑦蔡遇道人.寄蜗残赘(卷6).作者自序落款1872年.译者按:查国家图书馆清同治11年(1872)刻本,《寄蜗残赘》作者“葵愚道人”,此处系论文作者之误。
    ⑧李道英等校.清风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⑨韦人,韦明铧.扬州曲艺史话[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
    注释:
    [1]除申报馆活字版外,另有两种早期的石印本:1884年上海版和1886版,二者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申报馆本。本文参照的版本出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0)。唯一的注释本是王俊年编《小说二卷》,“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其中有一个简短而出色的介绍(3—10页),指出鲁迅关于历史分期的说法不可靠。陶慕宁在《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中也提出相同的个人观点,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216—217页。
    [2]1900年该书石印本以《梦游上海名妓争风传》为名出版,今存。此书又以数种不同名称重印,较近的一种是《上海名妓传》,中国历代禁书选丛,合肥:黄山书社1993。
    [3]1867年原稿本的影印本与1821年刊本极为接近,见《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