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HUMOUR是如何“幽默”起来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北京晚报 吾云 参加讨论

    民国时期风起云涌,新旧思想的激荡碰撞,造就了层出不穷的学术大师,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词新语。在这些新词新语中,有不少属于舶来品,用语言学术语来说,就是外来词。
    所谓外来词,指的是从外国语言或者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汇,也叫做音译词或者借词。民国时期的外来词多用纯音译的方法,比如把democracy(民主)翻译成德谟克拉西,把science(科学)翻译成赛因斯,把international(国际主义)翻译成英特纳雄耐尔,把fair play(公平竞争)翻译成费尔泼赖。如今,大多数纯音译词因为不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已经被淘汰替换:“德先生”和“赛先生”变成了“民主”和“科学”,“德律风”变成了“电话”,“梵婀玲”变成了“小提琴” 。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幽默”这个词,虽然也是民国时期产生的纯音译词,但是已经深深根植汉语之中,并没有外来词的隔膜感。“幽默”一词倒是古已有之,最早见于屈原的《九章·怀沙》,但此“幽默”非彼“幽默”,屈原的“幽默”意为静默无声,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幽默”是英语中humour一词的音译。Humour的本义是体液,中世纪医学认为血液、黏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会影响人的性格,渐渐以humour指代某种心绪。是谁把humour翻译成了幽默?正是民国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出生于1895年10月10日,他可不仅仅是《京华烟云》和《苏东坡传》的作者,更是一位正经的语言学博士。毕业于欧洲语言学重镇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林语堂,写了《语言学论丛》这本研究著作,主持编纂了《当代汉英词典》,翻译了《卖花女》和《东坡诗文选》,更重要的是,把“幽默”这个词和幽默的内涵介绍给了国人。
    1924年,林语堂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第一次把“幽默”作为humour一词的翻译。若要追寻他选择“幽默”两字的原因,网上流传着林语堂这样一段话:“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不少人以此论证“幽默”这个译法的精妙,其实有过分解读、过度阐释之嫌。话虽是他说的,但想表达的意思未必如此。在《幽默杂话》这篇文章里,他自问自答,解答人们对“幽默”的疑惑。比如有人问:幽默译音,何所取义?林语堂的解释是:“幽默二字原为纯粹译音,行文间一时所想到,并非有十分计较考量然后选定,或是藏何奥义。” Humour翻译成幽默,只是这个词意译起来不够方便准确,干脆采用音译的手段。他又补充说,既然是音译,不仅可以叫“幽默”,翻译成“朽木”、“蟹蟆”、“黑幕”、“诙摹”等等,虽然勉强一点,但也没有问题。至于那段关于幽默之所以为幽默的解释,用林语堂的话说,只是“自圆其说”罢了。
    在“幽默”一词出现以前,汉语早已有很多说法表达类似的含义。比如滑稽、诙谐、嘲、谑、谑浪、嘲弄、讽、诮、讥、调侃、取笑、揶揄、俏皮,等等等等。不过在林语堂看来,这些词“皆或指尖刻,或流于放诞”,不能准确传递出幽默的宽宏恬静、谑而不虐和忠厚之意。所以他干脆造出“幽默”一词,表达这种智慧流露、会心一笑的状态。
    “幽默”这个翻译刚一推出,就引起了文化圈内的争议,鲁迅觉得幽默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不够妥当。翻译家李青崖建议翻译成“语妙”,林语堂于是给李回了一封信,信上大意说,青崖吾兄的翻译好啊,语出天然,音韵相近,可惜幽默已经成了口语,不容易改了,要么就让“语妙”作为Humour的第二译法,或者用作形容词吧。编纂了《国学论文索引》的学者徐绪昌也写信说,“幽默”和“语妙”这两种翻译各有利弊,不如折中叫“幽妙”吧,林语堂回信说,绪昌先生啊,“幽妙”指隐谑之妙,有可取之处,但是不如“语妙”语出天然,我还是想让“幽默”作为Humour的译名,“幽妙”可以用作普通形容词,您高见为何呢?
    除了“语秒”和“幽妙”,还有王国维翻译的“欧亚穆”,语言学家陈望道翻译的 “油滑”,唐栩侯翻译的“谐穆”。不过,这些译名都没有敌得过林语堂的“幽默”,湮没无闻,只有“幽默”大行其道,沿用至今。
    “幽默”一词的流行,还与林语堂身体力行的推广有很大关系。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提倡幽默的半月刊《论语》,写了许多篇以幽默为题的文章。林语堂自己也对“幽默”十分自得,在自传《八十自叙》里,他说:“我发明了‘幽默’这个词儿,因此之故,别人都对我以‘幽默大师’相称。而这个称呼也就一直沿用下来。但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林语堂有几个著名的人生公式,一个是“现实+梦想=理想主义”,一个是“现实+梦想+幽默=睿智”。在他颇得意的《论幽默》一文中,他也写道:“人之智慧已启,对付各种问题之外,尚有余力,从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聪明起来,对人之智慧本身发生疑惑,处处发见人类的愚笨、矛盾、偏执、自大,幽默也就跟着出现。” 如今,观看直播和小视频、阅读智能推送段子的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搞笑”“逗比”这样的词汇替代了“幽默”。“幽默”少了,不知道是不是反映着智慧和睿智也在减少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