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奢侈的随笔:桂梅《西日本时间》写日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西日本时间   作者:贺桂梅


    好像很多人跟我一样,说到日本,一是干净,一是色情,换成名词的话,或者寺庙,或者樱花。我想,这种说法大抵也不会错,因为它们都是日本文艺里的关键词,所谓菊与刀的各种表达。
    不过,这些年此类表达日趋飘渺,尤其是在青春文艺中,日本变得越来越“景观”,越来越“清新”,搞得爱情是樱花,色情也是樱花,文是寺庙,武是寺庙,不文不武都是寺庙,而它们摆渡到中国,脱了语境,更加不食人间烟火,只剩一个字:美。
    事情因此也就比较有意思,在大量出炉的抗日神剧中,我们一边用十八般武艺杀鬼子,一边呢,长篇短制的日剧却让我们迷迷瞪瞪,被日本和风吹得心魂荡漾。而在这两个端点之间的日本,那个无论是用哈姆雷特的话,还是用夏洛克的话来说,“冬天会冷,夏天会热”的日本,那个常态的日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桂梅的《西日本时间》讲述的,就是这个常态的日本。她用朴素的笔写下素朴的日本,好几次,让我想到了木下惠介想到了小津安二郎,虽然她既不小津也不木下。这个等会再说,先来说桂梅。
    我和桂梅相识时间不短,见面次数也不算少,不过聚谈不多,因为我有些怕她。她学问特别好是一个方面,主要是,她看上去无比正派。除了抽点烟,她浑身无懈可击的样子总让我对她生出敬畏。第一次和她接触,我就感觉这是一个准备把一生献给学术的人,她那么纯粹,业余跑跑步似乎都是为了更好地学术。跟她相比,我混迹学术圈,完全像打酱油。
    后来她有了孩子,我们之间多了点家常的话题,因此,当她告诉我和炼红说学校要派她去日本教书,我们就替她操心要不要带孩子去。瞎操了半天心,她却已经在日本教了一年书回来了,而且,写出了这本日本随笔。
    我没想到桂梅会写一本关于日本的随笔,总觉得她的时间是用来写高头大马的论著,尤其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条件那么好。时间对她来说很宝贵,写随笔对我是利用时间,对她就有点像浪费。不过,看完全部十九篇,我得说,桂梅刷新了我的随笔理解,也刷新了我对她的了解。
    读过很多日本游记,不管是以沾沾自喜的调门,还是以漫不经心的花腔,常常流露出务虚的倾向,我想我要是写,也会这样,因为一个中国人记游日本,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今昔关系,侵略战争等等,所以即便是为了不坏自己的游兴,碰到敏感的话题也绕开比较好。但是桂梅从不绕道,是好说好,是非说非。
    她给神户大学的学生上课,出了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神户”,结果年轻学生几乎都表达他们热爱这个城市,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她开始以为是作文秀,后来意识到这或许是发达之后的常态,而经济发展的这种良性积累,让她感觉到了“乡愁”。该鼓掌的时候,桂梅从不吝啬,包括夹杂在日常社区里的寺庙,包括宇治清酒和宇治抹茶的回甘,等等。但不能忍受的时候,她也直说。日本朋友带去参观赤穗市立民俗博物馆,二楼展厅里她看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展示物,第一次,她亲身遭遇对那段暴力历史的日本内部叙述,她坦陈,自己觉出了朋友是“日本人”。
    如此质朴地把自己的经验带入海外游记,是此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其中有一次,她写到在日本赏花让她回想起许多年前的一次看花经历。那时她十七岁,青春期强大而生涩的激情让她无力自处,她独自去山乡春游,一边看风景,一边强烈地要求自己确认在“看”风景,终于是将自己淹没在春天的无名喧哗之中。但也正是那一次,山地上突然邂逅两株怒放的白色杏树,蓝天之下高山之侧,她体认到一朵花由内而外的绽放。这段叙述特别让我感同身受,也许我们同龄的关系,也许是第一次听桂梅说出如此私人的激情,而她结尾那句,“回想起来,那已经是我青春期的尾声了,”几乎让我把持不住。我莫名其妙想起信徒保罗的话,“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一下子也似乎体认到了桂梅声色不动背后所藏起的岁月风霜时光刀剑。哦,这是多么小津,当最好的时光前来谢幕,我们的主人公也只是说一句,“多好的天气。”
    但桂梅又不是完全小津的,因为她没有一点点中产气息,很多时候,她的观察方式更木下惠介。我的意思是,她更庶民,只是她用小津的方式克制了木下的抒情冲动。你看,桂梅也像普通游客一样把西日本的景点走遍,把古城古寺古佛描绘,但是,《西日本时间》区别于一般游记的是,风景展开,我们看到了这块交织着古典与现代地方的日常人事。食堂阿姨找钱的时候,会托住你接钱的手掌,把硬币放在你掌心里。陡峭的天守阁,直立才能攀登的楼梯,父母放心让四岁的孩子自己走。还有那樱花季里的老夫妻,放佛走累了歇个脚,在马路边的一棵樱花树下坐下,丈夫沉默地喝啤酒,妻子安静地看花和赏花的人。
    我把这些细节挑出来,排在一起它们好像蒙太奇一样,但这些情景描绘其实是这本书的舍利子,这就像,我们欣赏木下的电影欣赏小津的电影,让我们体会到最“日本性”的东西,恰是最司空见惯的那些场景,那洗不完的衣服,吃不完的饭。所以,有时候桂梅的理论兴趣出来挤开这些场景的时候,我就很矛盾,既想听她多说说那平常的日本,又想知道她到底如何评价当下的日本种种。
    夹叙述夹议论夹解释夹考证的方式,是此书的风格,我不知道还有谁的游记比桂梅写得更立体。我在很多本书里看过“忠臣藏”和“空海”的故事与传说,但是桂梅的描述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彼国的历史和今天带到我们跟前,让人对“47义士”有了新理解,对四国88所寺庙,生出悠远的想象。
    不知道桂梅以后还会不会再去写这样奢侈的随笔,对我来说,散落在这十九篇随笔中的“微风”和“稻田”,“蓝天”和“大海”,因为经过了桂梅的“凝视”,全部变得熠熠生辉,这个,又像小津镜头里的米饭又像木下电影中的雏菊了。而那些街道,那些器皿,那些住家或寺庙,那些日本生活中的平常风物,被陌生的中国眼睛看了又看之后,似乎从历史中醒过来那么一刹那。而因为这一刹那,我们得以既看到日本,也看到自己。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