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宽恕》:没有不能原谅的事情(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9 中国文艺网 newdu 参加讨论


     【序言】
     让破碎的生命归于完整 
     “他有很多伤。”她以验尸官般的精准说,“光是上腹部就有五道伤口,这些伤口显示,用来刺伤他的凶器有很多种,或刺伤他的是一群人。”姆兰乌丽太太对“真相与和解委员会”(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提出她惨痛的证词,她说的是丈夫西塞罗失踪与遇害的经过。“他的下腹部也有伤,全身总共有四十三处伤。他们往他脸上泼硫酸。他们从手腕下缘把他的右手砍下来。我不知道他们把那只手怎么样了。” 
     我听了一阵反胃,心里涌起一股厌恶和愤怒。 
     现在轮到十九岁的芭芭瓦发言。父亲死时,她八岁,弟弟才三岁。她描述了自从父亲死后历经的哀痛、警方的骚扰,以及艰苦的岁月。然后她说:“我想知道是谁杀了爸爸,我弟弟也想知道。”接下来她说的话让我感到震惊,甚至无法呼吸,“我们想要原谅他们,我们想要宽恕,但不知该宽恕谁。”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身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常有人问我,南非人民如何能够原谅种族隔离政策让他们蒙受的暴行与不义。南非这一路走来相当漫长,而且波诡云谲。时至今日,还是很难让人相信直到1994年第一次民主选举以前,我们的国家还有着制度性的种族歧视、不平等与压迫。在种族隔离政策之下的南非,只有白人才能投票、谋求优质教育、期待有所发展或盼望机会的降临。历经数十年的反抗与暴动,我们在迈向自由的长征中血流成河。当我们的领袖终于从狱中释放出来时,令人堪虑的是,过渡到民主会不会演变为报仇雪恨的大屠杀。奇迹似的,我们选择了另一种未来。我们选择宽恕。在当时,我们知道说出真相、抚平历史的伤痛是拯救国家免于毁灭的唯一办法,但我们还不知道这个选择会引领我们去到何方。通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我们历经了一段痛苦不堪却也无比美妙的过程,就像所有成长蜕变的过程一样。 
     也有人问我,从这个经验当中,从我这一生造访过的许多历经冲突与苦难的地方,从北爱尔兰到卢旺达,关于宽恕,我学到了什么?本书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它也是对背后另一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如何宽恕?本书写给需要宽恕的人,无论他们是想要宽恕他人,或是想要获得宽恕。 
     有时候我但愿能将自己目睹的恐怖遭遇从脑海里抹去,人类似乎总能无止境地发明出伤害彼此的方法,而且我们用来合理化这些行为的理由也用之不竭,人类的复原能力更是没有止境。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从苦难中创造喜悦,在最绝望的处境中找到希望,修复任何需要修复的关系的能力。 
     我想和各位分享两条简单的真理:没有不能原谅的事情,没有不值得原谅的人。当你能够看见、能够明白我们全都彼此相系——无论是出身、环境或单单只是共通的人性将我们绑在一起——那你就会知道真的是这样。我常说,在南非,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愤怒和寻求报复即是我们的毁灭。这一点就个人或全人类而言,都是如此。 
     宽恕与被宽恕 
     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宽恕他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也都有需要获得宽恕的时候。将来还会有很多这样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我们都是破碎的。出于这份破碎,我们伤害他人。“宽恕”是疗愈这些破碎之处所要踏上的旅程,是我们重新归于完整的方法。 
     无论是残酷折磨我们的人、背叛了我们的配偶、没给我们升迁的老板,或是早上上班途中挡我们路的驾驶员,我们都面临同样的抉择:原谅,或者谋求报复。无论是身为一个人,还是身为一个家庭、群体,以及一个深刻相系的世界中的一分子,我们都面临要不要宽恕的抉择。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生命的实质内涵,无非就是我们每日彼此互动的汇总。每一次我们伸出援手,每一次我们伤害他人,都会对我们的世界造成剧烈的冲击。因为是人,所以我们有些互动会出错,于是我们会伤人或受伤,或既伤人又受伤。生而为人,本来如此,在所难免。宽恕是将这些互动导正的办法,是我们修补社会关系裂痕的办法,是我们阻止人类群体瓦解溃散的办法。 
     有无数的研究列举出宽恕在社会、精神、心理,甚至是生理上的益处。然而,宽恕的实际过程却往往是个悬而未决的谜。没错,放下仇恨是很好、很有帮助,但在我们受到伤害时,到底该怎样放下仇恨?当然,能做到不寻求报复比较好,但当我们被夺走的东西无法还原时,要怎么断了报复的念头?更有甚者,有没有可能既宽恕又讨回公道?为了达到宽恕,我们必须依循什么样的步骤?身为一种这么脆弱的生物,我们如何缝补内心所有的破洞? 
     宽恕之路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在这条路上,我们必须走过仇恨与愤怒的泥泞浅滩、排除万难穿越悲伤与失落,才能学会接受,而这份接受才是宽恕的检验合格认证章。这段旅途的路径若能清楚标示出来,事情会容易得多,但却没有这样的标示。就连伤人者与受伤者之间的界线也模糊不清,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刻是受伤的人,下一刻又变成加诸伤害的人。再下一刻,我们可能脚跨界线两边,在痛苦与盛怒之下失控发飙。我们都常常越过这些界线。无论你站在哪一边,无论你做了什么,无论别人对你做了什么,我们都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 
     我们将一起探索宽恕之路的四段进程:把事情说出来,正视内心的感受,予以宽恕,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不管你是觉得很难从所遭受的恶行中走出来,或是需要勇气承认自己犯下的恶行,我们都邀请你加入这趟疗伤与蜕变之旅。宽恕完全就是一个为全世界疗伤止痛的办法。借由医治彼此、让每个人的心复原,我们也救治了这个世界。过程很简单,却不容易。 
     为自己及世界疗伤止痛 
     我和我女儿默福合写了这本书,她也是一位牧师。在对宽恕与复原的追寻上,默福一直以来都与教友、教徒一起携手深耕。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就是宽恕。她不只为我们的共同研究贡献了渊博的知识,也带来了她个人在四段进程的旅途上的私密故事,并分享了她对于理解和宽恕的挣扎。 
     本书邀请你和我们一起踏上宽恕之路。在书里,除了自己的故事,我们也会分享带给我们启发的人的故事,以及关于宽恕的过程中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我们已经看到这个过程发挥的作用,即在家人、朋友、陌生人乃至于敌人之间扭转情况、修复关系。平日里,人们漫不经心地将微小琐碎的伤害加诸在彼此身上。而我们已经看到,宽恕将这些伤害的毒液抽干,在最超乎想象的残暴恶行发生之后带来复原。没有什么人是无可救药的,没有什么情况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什么罪行是不能宽恕的——这是我们最珍贵的信念。 
     如果你想要宽恕他人,我们希望能找到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我们将向你展示如何松开加害者对你的束缚,解开绑住你的遭遇,把你从怨恨与愤怒的扎人链条底下释放出来。如果你需要他人宽恕,我们希望这本书为你指明一条清楚的道路,让你从过去的枷锁底下释放出来,帮助你继续你的人生。当我们亲眼见证了自己所造成的痛苦与伤害,当我们请求他人原谅并予以补偿,当我们宽恕也修复了彼此的关系,我们便回归到与生俱来的天性。 
     我们的天性是良善的。没错,我们做了许多坏事,但我们的本质是良善的。若非如此,我们伤害别人时便不会觉得震惊、难过。当有人做出骇人的恶行,事情便会登上新闻,因为那是超乎常理的例外。我们活在这么多爱、善意与信任的包围之中,多到我们都忘了这一切的可贵。我们被夺走的东西,宽恕将之归还。失落的爱、善意与信任,宽恕将之寻回。无论大小,每一个宽恕的举动都让我们朝着完整迈进。宽恕是我们把平安带给自己、把和平带给世界的办法。 
     每个人都配得上宽恕 
     本书主要写给那些需要学会宽恕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就连需要被宽恕的人也必须学会宽恕伤害过他的人。这不是在为我们自己做过的事找借口或理由,而是要承认“伤害”是一人传一人,而且一代传一代。没人生来是凶手,没人天生就残酷。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完整的,但这份完整很容易破碎。 
     在南非,我们选择宽恕,而不谋求报复。这个选择避免了血腥屠杀的结果。面对任何的不公不义,我们都拥有选择。如同我们已经谈过的,你可以选择宽恕,也可以选择报复,但选择报复的代价总是很高。选择宽恕而不选择报复,最后将让你成为一个更强大也更自由的人。得到平安的总是选择宽恕的人。尽管默福和我都看过喝下愤怒与怨恨的苦涩毒药带来的后果,看到它是如何从里到外腐蚀、摧毁一个人——但我们也都看过宽恕的甜美药剂如何纾解、扭转最恶劣的处境。这是为什么我们敢说希望是存在的。 
     我们并不是轻松愉快地就踏上了宽恕之路,旅途中也并非没有丝毫的惶恐,我们还是会怕事情不如计划。宽恕是一场沟通对话,但就像所有重大会谈一般,它需要一种清楚、坦白而真诚的语言。这本书将帮助你学习宽恕的语言。一路上,我们将提供冥想、练习和仪式,以指引并协助你沿路而行。我们希望书中的某些练习在带来安抚与慰藉之余,也能激发你的同理心。在我们的想象里,某些练习也可能为你带来挑战。 
     如果我们没有告诉你,踏上宽恕之路的结果就像所有的沟通对话一样,是无法事先预知的,那我们就有广告不实的嫌疑。这本书不是万灵丹或特效药。然而,我们确实希望这些篇章能带领你找到你所寻求的结果。我们相信,在这些篇章中,你可以学到修补伤痕所需的技巧及心理特质,让你懂得如何修复关系,并且就某些重要方面而言,对修复我们的世界也能有所贡献。 
     在宽恕之前,先要有宽恕的意愿 
     在南非,“乌班图”(Ubuntu)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法。这个字眼在字面上是“人性”的意思,它是一种主张一个人只有通过他人才成其为人的哲学与信念。换言之,唯有和别人有所关联,我们才成为人。我们的人性是与彼此相系的,这张人际之网的任何裂痕都必须修复,才能让我们归于完整。这种一体相连的特性,是构成我们的根源。 
     走上宽恕之路,就是承认你的恶行在伤害我的同时也伤害了你。走上宽恕之路,就是承认我的尊严和你的尊严不可分割,而每一项恶行都伤害了我们所有人。 
     即使我们已经体认到彼此间是一体相连的,宽恕仍旧可能是条难行的路。有些时候,好像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往后退两步。这是一趟旅程,而在每一趟或大或小的新旅程启程时,我们都一定要愿意踏出尝试性的第一步。盖尔语中有一句谚语说:“心不愿,事不易。”若无意愿,这趟旅程便不可能成行。在养成同理心之前,必须要有养成同理心的意愿。在蜕变来临之前,必须相信蜕变是有可能的,并且要有想要改变的意愿。在宽恕之前,必须要有考虑宽恕的意愿。 
     我们会和你一起踏上这段旅途。就算你认为自己绝不可能宽恕,或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罪大恶极、不可能得到宽恕,我们都会伴着你一起走。如果你害怕或不确定或怀疑自己的处境能否扭转,我们邀请你试试看。如果你觉得没有希望,被罪恶感所麻痹,陷溺在悲伤之中,或是满腔愤怒,我们邀请你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会和你一起走这条路,因为我们相信这是一条能带来复原与蜕变的路。我们邀请你和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途,不是因为这是一条好走的路,而是因为到头来,宽恕之路才是唯一值得走的那条路。 
     在踏上这段旅途之前,让我们这样祈祷: 
     我愿自己愿意宽恕, 
     但我不敢祈求拥有宽恕的意愿, 
     生怕将这份意愿赐予我, 
     我却还没准备好—— 
     我还没准备好要让心软化, 
     我还没准备好要暴露伤口, 
     还没准备好要看见伤害我的人眼里也有人性, 
     或者他也可能哭泣过。 
     这趟旅途,我还没准备好, 
     我对这条路还不感兴趣。 
     我在宽恕之旅的行前祈祷, 
     请赐予我想要宽恕的意愿, 
     现在还不要,但是快了。 
     我能否说出“原谅我”? 
     我敢不敢看? 
     我敢不敢看自己所造成的伤害? 
     我可以瞥一眼那个碎成片片的易碎物, 
     那个试图凭借破碎的希望之翼飞升的灵魂, 
     但只是用眼角余光。 
     我不敢看, 
     而倘若我不敢看, 
     又怎么敢说“原谅我”? 
     有没有一个我们可以相遇的地方? 
     你和我, 
     两者的中间, 
     没有人的地方, 
     我们在跨越, 
     在那里,你是对的, 
     我也是对的, 
     而我们双方又都是不对的、被冤枉的。 
     我们可以在那里见面吗? 
     然后,找寻路径起始之处, 
     那条路的终点,将会通往宽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