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致永不消失的地平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晓宁 参加讨论
最后一个用桦树皮写信的女孩,一个生活中的剌儿头式的“辣椒公主”,一个似乎不太讨人喜欢,却让你欲罢不能的女孩——沙漏(名字都那么有象征意味,一点点随光阴流逝,终究归于虚空)神光离合间从《小城池》飘然而至,在有限的生命里精彩地结结实实地活着。作家薛涛将这个独特的女孩的人生撕开来给大家看,当你被些许诙谐调侃的字句逗笑时,却发现眼中还含着泪水……
    这部获得台湾九歌少儿文学奖的小说,带给读者新的震憾,它是作者近年重新“匍匐在神秘而深情的大地”之上,与故乡这这片血肉情浓的土地重新对话,解读它的生命密码,感受它的脉搏律动而倾情奉献之作。“小旅社”、“小剧团”、“小车站”,直到这部“小城池”,作者反复书写与土地亲近的少年,生命在这里上演着或喜或悲的剧目,他们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抵抗着现代文明对自然生命状态的侵害,小城池——他们执著守护最后一片自我的世界,就是为了守护人类即将消逝的童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也许,儿童是人类的先知者,只有他们眼中永不消失的地平线,才是整个人类生命意义的解码。
    如果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为我们构筑了世外桃源的“香格里拉”,一条现代版的诺亚方舟,吸引无数读者迷恋和向往,那么伫立于一片拆迁废墟上的“小城池”则是女孩沙漏和五爷的“香格里拉”,它磁石般的魅力,让生命难离难弃,终与其一同陷落尘埃。《小城池》实则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反抗人生绝望、人类守护自我栖息之地的故事,于颇为诙谐的语气中隐含着惊心动魄的味道,也正印证了儿童文学是举重若轻的艺术。居住在太阳镇上的女孩沙漏,父母离异,无人关爱,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女孩”,她的生活处于被无情剥夺的境地,成人世界几乎没有给她任何的温暖和关爱。她落寞、孤独,唯一的好朋友小僧又去了城里读书,但是她没有沉沦,她仗义、执著、善良、好探寻,表面上满不在乎,内心却坚守自己的操行,她不叫继母为“妈妈”,实则一直为自己的母亲存留着空间,渴望亲情与爱意的回归。她与继母的心理博弈,正是她渴望理解、寻求自信、证明自己的表现;与老师沙宣的谈判更代表着成人与儿童的另一种紧张关系,在斗争与妥协相生相伴中取得暂时的尊重和自信。
    正当沙漏在现实中求而不得之时,她幸运地找到了灵魂可以安放的场所,她可以自由呼吸的“小城池”,她“决定把自己分成两部分,精神世界搬到这里,身体放在家里和学校。也就是说只要离开这个城池,她就是行尸走肉。”在这座“历史上最雷人别墅”里,沙漏与一只不会说话的八哥为伴,她可以肆无忌惮地将自己伪造的“班级之星”的照片放在这里,悠闲地坐在摇椅上,浪漫地打发时光。五爷也在这里守护着仅有的一棵白桦树和安眠于地下的五奶,守护一段过去的光阴。但是,这个即将陷落、也必然陷落的“小城池”只是巨大的现代化利益链条的末端,城市化进程之中一个有些难拔的“小钉子”,在呼啸而来的巨大铲车面前,它最终显得脆弱而不堪一击,它连同沙漏年轻的血肉之躯一同泯灭于现代化暴力的身手之下。可以说,小城池的结局,或曰沙漏的结局,必然是悲剧性的。作者从一个孩子日常生活的视角,从必然中的偶然,透视现代社会在文明进程之中的巨大杀伤力,对人类原初的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毁灭,对自然的不敬与不畏,其结果自然是毁灭之后,一无所有!
    《小城池》的风格又是忧伤的、寂寥的,它更像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充满了生活中的层层隐喻、象征,但没有走向神秘难解,这大抵由于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有意营造着一种轻松调侃的语气,富有现代气息,当下儿童流行语素的语言内容,不经意间的炼字炼句,体现了他精湛的现代汉语掌控能力。对叙事节奏、情节结构的把握更是整个故事的亮点,每当情节进入一个矛盾冲突之中,气氛趋于激烈,激起一个小高潮之后,叙述的节奏马上会适时地舒缓下来,开始景物描写,用抒情笔致抒发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马上为读者展开了另外一扇窗,很好地为人物、故事铺设了性格的土壤,发展的空间。就是在这叙事间歇舒缓的文字里,山川、河流、雁群、草甸子、萤火虫、白桦林、天空、大地、秋虫、暮色,一切与现代、与文明、与城市“间离”的景物,总是触碰着人物的内心,让它更真实更柔软起来,它补给了现代人内心的缺失和遗憾。可以说,如此一张一弛的叙事,考验着作家的艺术功力,彰显着文学独特的美感。
    曾经有论者认为儿童文学的艺术品格是自然和朴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是单薄和孱弱的,相反,儿童文学在自然和朴素之中孕育着伟大和深邃。正如这篇部《小城池》,作者以安徒生式的幽默调侃与感伤诗意两种笔墨,完成了繁复而深刻的问诘,人类,究竟在所谓的文明面前如何所为?人和人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理解?是任由铲车轰鸣而过,还是固守着形单影只的“小城池”,这似乎是一个永恒之问。就像小说中沙漏问镇长:“为什么叫太阳镇?为什么这样叫?”镇长回答不出,而且他也不理解五爷守着小土房而不愿住进楼房的心态;拆迁办的大个子更为五爷这个钉子户发愁,而最后不得不采取欺骗的办法;沙漏的爸爸、老师都不知道这个女孩子的心思,甚至还没有小僧、李星野理解沙漏……“小城池”的存在,则意味着两种思维的无法沟通,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现代化进程与田园牧歌生活的不相通,何去何从,恐怕没有人能回答如此深刻的疑问,“小城池”陷落了,崩塌了,但愿沙漏心中的地平线不会消失,让她孤寂的灵魂在天上好有一点慰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