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基于普遍人性的深层反思——简评严英秀的中短篇小说创作(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牛学智 参加讨论

    对女性知识分子情感危机的体察,则主要体现在《仿佛爱情》《纸飞机》《芳菲歇》等小说中。在《仿佛爱情》中,女博导朱棉属于传统型知识分子,从她的眼光看过去,女博士娜果应该像自己或自己的父辈一样理所当然地、按部就班地获得家庭和爱情,即便结果不怎么体面,那也比娜果为了求得在城市生活的保障而嫁给一个丧偶老男人要强得多。事实当然不尽如朱棉所想,娜果还真这么干了。朱棉觉得娜果的这种情感归宿,无异于对“独立之精神”的亵渎。多种思想、价值观在这里形成冲突,读者不得不重新回到自己的现实来思考问题。当父辈表面看起来心平气和的情感生活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时,那种基于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平等”婚姻,是不是一定意味着“独立”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它有其社会机制支持。但是,朱棉的情感最后也出现了问题,人们不禁要问,朱棉自己的归宿在哪里?朱棉对娜果选择的怀疑,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娜果的选择呢,应该由谁来确认呢?她自己吗?抑或是她的价值共同体?肯定都不是,是当今流行的经济主义价值观。如此一来,“仿佛爱情”便成了关于爱情的借口,这恐怕才是今天每一位知识女性所处的实际情感环境。它华丽漂亮,但处处陷阱;它理由充足,但内里的谎言不言自明;它假独立之名,实则卖依附之实;它被经济社会大包大揽支持,然而主体性其实早已被所谓城市化所抽空。女性知识分子的那点传统的意义感,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被碰得落花流水,真正成了“空洞的能指”。
    从这一层来看,严英秀的叙事探索,着实让人震惊。看起来只不过是高校四堵墙内的事,也只不过是占知识分子人数不过半的女性私人风暴,可是,当它成为叙事,成为不断放大的认知,就能够引发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些女性知识分子的主体性,是如何一步步被掏空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小说的思想能量和文化自觉性。
    从严英秀的小说创作出发,我想到了如何书写西部(特别是西北)的问题。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似乎是一件不刻意为之的荣光,成了一些打着“反抗现代性”“现代性危机”论者的现实依据,于是便顺理成章推导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逻辑结果。他们认为,正因为经济的相对欠发达,西北才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人类意义生活的所在;也正因为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迟滞,西北才侥幸变成了现代化的后花园。言外之意,我们应该反思发达地区已经出现的“现代性危机”。更有甚者,由西北历史的特殊性推而广之,一批关于“现代性”的词汇不胫而走,大有改变现代哲学方向的雄心。总之一句话,有了全球化和现代化,我们更加发现了西北;有了这个被发现的西北,我们才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显而易见,这其中的逻辑充满了悖谬和混乱,只能导致投鼠忌器的后果。这导致我们有关西北的具有反思性的普遍叙事少之又少。严英秀生活在西北,但并没有囿于西北,而是跳出本土来审视本土。因此,她并没有过分地强调地域的标签,而是试图写出普遍的人情人性。诸多事实一再表明,只有熟谙“普遍性”的终极追求,才能具有自觉的“特色”构建,反过来,如果没有“普遍性”思想基石,“特色”终将不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