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故事的结构厚实坚固、细节精彩,作者叙事的技巧也很奇巧和新鲜。全书开篇的《楔子》说:“六月初二上午,丰源盐场盐课司衙门前十分热闹……今天是打鱼的养船户郑顺杰和熬盐的灶户蔺进元打擂的日子……他们争的是盐碱荒地东大洼……”这次打擂郑顺杰输了,但是小说正文开始,作者却抛开打擂,从盐丁灶户的日常生活写起,写了灶户熬盐的艰辛生活的困顿,官吏的腐败和盘剥,灶户们逃亡……直到数余年后满人统一全国,恢复和振兴盐业,海盐的生产方式即将发生一次革命——灶户们要把锅鐅熬盐改为日晒产盐,要把东大洼建设成盐滩,而东大洼也被郑顺杰看上,想把它改为稻田,双方开始争夺东大洼……这是一个长长的倒叙。而正像蒋子龙先生写的《序》中所说,“正与倒叙、插科与打诨,纵横捭阖,跳跃自如。”正是这种跳跃自如的写作方法,还有作者虚构的蜘蛛洞预告气象的魔幻细节,使得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产生了异样的美感。 以上说的是《蜘蛛洞》的谋篇布局和细节描写以及作者的叙述才华;作者就是用这样旖旎传奇的方式技巧塑造了蔺中才、蔺进元、岳凤禄等盐民的形象,塑造了一个贪婪无耻的财主郑顺杰,塑造了忠于朝庭的官吏宁宣善,也塑造了包在发这样奸诈的贪官,人物个个形象饱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部小说还通过盐场灶户们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写出了一部盐民史;通过由锅鐅熬盐改为日晒产盐讲述了直隶盐业生产的发展史,也写出了海盐产销和国家命运的关系——在漫长的近3000年的封建和帝制时代,海盐的生产和国运的盛衰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admin) |